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服务茶农、茶企为宗旨,以成果转化为目标,开展云南茶产业的技术创新研究工作,促进云南茶叶科技进步,提升云南茶产业。本文从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品种选育、茶树栽培研究与示范推广等方面,对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多年来开展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云南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于1938年4月,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是云南省唯一从事茶树种质资源、茶树新品种选育、茶树栽培、茶叶加工等综合研究为一体的科研单位。2004年与西双版纳州政府合作办院,成立了"西双版纳普洱茶研究院"。建所以来,围绕云南大叶茶科技发展需求,着重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栽培、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共承担完成了160多项研究课题,获得了各级科技成果奖4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8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所已成为云南省重要的茶叶科技创新基地。有专业技术人员74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8人,  相似文献   

3.
河南农业大学张清海教授一直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并从事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清海教授就多次赴云南省进行小麦加代育种工作,总结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在昆明夏繁加代的育种理论和规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和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范濂教授一起先后选育出三个小麦品种:半冬性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豫麦1号、弱春性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3号和弱春性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豫麦9号,  相似文献   

4.
覃秀菊  陈佳  陈新强 《大众科技》2009,(3):131-131,153
广西现有国家级无性系良种3个,有性系良种1个,省级良种2个,品种选育工作处于全国倒数行列。为加快广西茶树新品种选育工作,加快广西茶产业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必要对现有的有性系品种进行改良选育。文章主要针对广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2hm2(合30亩),收集、保存1500多份茶树种质资源;利用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通过系统选种、茶树人工杂交育种、茶树回交技术研究,已筛选出云抗系列、76系列、73系列、佛香系列、云茶系列等400余份育种材料,并已从中育成获国家林业局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2个(云茶1号、紫娟),国家审定品种2个,省级品种审定(登记)或同行专家鉴评的品种22个,选育的茶树无性系良种占全省25个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4年,突破性油料育种攻关团队围绕品种选育、材料创制、制种技术和配套技术四个关键,经过持续多年的协同攻关,初步构建了油菜育种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一是突破性油菜新品种选育。育成较对照增产或增油10%以上的"德民油5号、德名油1号、中绵油783"等突破性品种6个,育成含油率大于45%的高油品种"川杂NH1219",申请或获得新品种权保护7项。攻关组育成油菜品种在省内外推广应用1542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7亿元。二是优质油菜种质资源利用。育成通过田间技术鉴定的亲本材料10份,首次育成保持率为98%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相似文献   

7.
植物新品种权是一种知识产权,主要是为了鼓励和保护农业及林业新品种的培养和开发,而我国关于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条例颁布只有13年,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在此我们以红肉蜜柚品种权之争事件为例,对红肉蜜柚品种权争议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内江市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白乌鱼产业发展。一是强化科技攻关。围绕白乌鱼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基因组测序、品种种质测试等内容开展科技攻关,选育出灰鳍白乌鱼、金鳍白乌鱼等2个白乌鱼新品系,并完成种质检测,初步具备鱼类新品种审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等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很多优良牧草种质资源还未得到有效保护","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待加强","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方面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国家牧草品种审定程序时间长、还未建立省级草品种审定机构","牧草新品种保护缺乏、新品种推广体系需要建立"等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UPOV联盟植物新品种保护基本格局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的权威数据,从植物新品种权总量及增速趋势、各国品种权申请和授权在国内与在国外的分布结构、授权保护的品种结构、世界种业十强掌握的新品种权份额及中国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接轨等多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格局。通过跟踪了解植物新品种权的国际发展和竞争动向,进一步分析了发达国家科研育种及品种保护的先发地位对我国种子企业经营和新品种培育的影响,提出有效构筑我国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细胞工程育种用花药培养方法选育新品种,是近代育种学的发展。60年代印度科学家Guha和Maheshiwari从毛叶曼陀罗花药培养诱导出单倍体植物,引起了世界有关学者的重视。育种学家从中看到了克服杂交育种中纯合过程长,一般需要3—4年时间,以致选育一个品种需要十余年。而采用花药培养方法为培育新品种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我国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取得了丰硕  相似文献   

12.
农业领域科技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产权制度对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在农业科技领域,随着以现代生物学技术为主的新型技术的飞跃发展,及其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极大地改变了知识产权在其中的介入程度和格局.以作物新品种选育为核心,以支持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实现效能以及使农产品商品化的技术创新成果,越来越成为一种关键性要素,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产优质牧草品种是保证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工作进程十分缓慢,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品种。由于牧草一般具有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近交退化等特性,很难解析其重要农艺性状,导致牧草育种技术还停留在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分子设计育种是加快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好手段,但目前尚缺乏适用于牧草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抢占牧草分子育种先机,中国科学院布局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以攻克"牧草复杂基因组功能解析"这一"卡脖子"技术,发展基于分子设计理念的牧草育种新技术,实现从传统育种到定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4.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简介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是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历经19年选育的青稞新品种,2013年被确定为自治区主推品种,为规范"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种植技术。本文介绍了"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供科研、教学、生产等相关部门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计划的成果很多是以知识形态体现,属于知识产权范畴.科技计划与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密不可分,创造并掌握好自主知识产权成为科技计划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然而据对云南省1991至1998年科技计划项目及科技成果奖励获奖项目的专利检索分析表明,科技计划实施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科技计划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总量和质量,既是增强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解决技术创新源头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张超  周衍平 《科研管理》2021,42(5):161-169
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2000-2015年植物新品种创新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区域品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农业开放性程度指标,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借助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开放性对区域品种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开放性对区域品种创新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两者的交互项则存在抑制性效应。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农业开放性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不同区域品种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其中,东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品种创新具有一定阻碍作用,农业开放度及交互项的消极影响不显著;华东地区农业开放性相较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且交互项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华中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开放性及其两者交互项的影响效应均不显著。据此,从知识产权保护及农业开放性的角度给出提升区域品种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3,(10):139-141
<正>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3年组建并恢复玉米选育种研究工作,以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为重点,2003至2005年承担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四川省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内江市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内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科研体系建设",是内江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科技支撑单位。2004年至今承担了四川省"市、州农科院(所)联合育种、联合试验"、四川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及预备试验、内江市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等项目。自开展育种工作以来,以收集、改良和创新玉米材料为指导,先后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数百份,含热带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历年云南省专利申请、授权、专利工作的主体因素以及地域和技术领域分布等产出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认识云南省专利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云南省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的发展对策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19.
历经1O年科技攻关,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选育出黑皮紫斑肉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云薯601”。科技查新结果表明,该品种是全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该中心以“合作23”和云南本地农家品种会泽小乌洋芋为母本,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马铃薯新品种“云薯601”。该品种皮色紫黑,肉色白带黑圈,具有生长势强、结薯集中、芽眼浅、淀粉含量高、抗晚疫病、耐贮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日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跃进教授主持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西部地区浆果类果树新品种选育及优质生产技术”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中西部地区浆果类果树新品种选育及优质生产技术”项目通过对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 ,筛选出 5个葡萄优良新品种、6个葡萄优系和一大批新种质 (16 5 4份 ) ;通过杂交育种获得一批猕猴桃新种质 ,为浆果生产提供了品种资源 ,建立了葡萄和猕猴桃优质生产栽培技术体系 ,并取得发明专利 3项。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 ,已被农业部发布实施 ;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栽培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