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而原告资格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我国现行法律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了过多限制,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应通过扩展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来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推进环境公共利益诉讼制度的现实迫切性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作为环境公益诉讼一种方式的环境侵权诉讼较之集团诉讼显示了其优越性。而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却对原告资格进行了较多的限制,阻碍了环境侵权诉讼的提起和环境保护。因此,通过对环境侵权团体诉讼理论基础的分析,比较团体诉讼与集团诉讼的区别,以期寻找一条适合我国环境侵权诉讼途径——团体诉讼,并提出环境侵权团体诉讼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3.
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诉讼是当前司法界和法学界一个崭新的热门话题。文章以法律和社会利益以及诉讼实践为依据,分析了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对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应当着重关注的原告资格、诉讼类型、赔偿金、举证责任等问题提出了设想。希望能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原告资格确立问题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对公益范畴界定主要有国家利益说、社会利益说、公众利益说以及群体利益说。不同的界定会导致原告资格确立制度的差异。美国的公民诉讼制度、英国的检举人诉讼制度、日本的居民诉讼制度以及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均体现了这一点。根据我国国情,应该将国家利益说和社会利益说相结合确立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建立相关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环境问题的突出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成为热点问题,其制度设计更是问题焦点所在.从我国现存的问题出发,论述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起诉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和诉讼费用等具体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的确定是建立该制度的核心。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及司法实践出发,未来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构建的基本方向是追寻一种限制性的多元化结构。其中,环保组织是具有原告资格的最佳主体,并在某些特定环保领域赋予环保行政机关原告资格,形成一种以环保组织为主、环保行政机关为辅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模式,以进行环境权益维护和救济。而其他类型的主体虽然未被赋予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但也应当通过具体制度的安排调动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以协助、推动适格原告通过公益诉讼保护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7.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司法救济制度。与传统的环境侵权诉讼相比,环境公益诉讼在原告资格、诉讼目的、救济内容、诉讼价值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在司法实践中虽有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不断涌现,但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不完善。目前,在世界各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与我国一样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印度已发展形成较为成熟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我国应辩证借鉴国外经验,修改相关立法,完善司法工作机制,尽快建立我国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为世界上政治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关于环境侵权诉讼制度的规定也是最发达最完备的。其环境侵权诉讼救济机制比较复杂,但大致可以分为集团诉讼和公益诉讼两大类,为社会团体或者成员个人进行环境侵权诉讼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侵权诉讼制度的法律规定上比较完备的是日本和欧盟,它们大都在法律上对社会团体或者环境无政府组织予以承认,并赋予其提起团体诉讼和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环境保护诉讼制度的发展,维护了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为了保障公众的利益而引发的诉讼。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对原告资格的一元化规定从法律制度设计上排除了公益诉讼存在的可能性。本文从外国法律制度中的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比较研究入手,以诉权理论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多元化的理论依据,探寻和思考我国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  相似文献   

10.
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是环境侵权纠纷各种解决方式、制度的总和或体系。我国目前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机制存在着许多缺陷.不适应环境侵权纠纷解决的需要。完善我国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应当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坚持环境诉讼和环境ADR并重的原则:增强环境侵权纠纷各种解决方式之间的协调性.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扩大原告资格范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环境ADR,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同时,扩大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关于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条件一直是行政公益诉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条件主要包括:原告必须适格、有明确的被诉行政机关、属于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可以经过一定的前置程序等。其中,原告资格问题是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最重要的条件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建立以公职机关为主、公益团体和组织为辅、公民个人为补充的多元原告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12.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与案件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自己的事由而未能参加原诉讼,但原生效判决对其权益产生损害,请求法院撤销或改变原生效裁判中对其不利部分的诉讼行为。在法国、我国台湾地区等民事诉讼法中均有规定。虽然我国新民诉法增加了第三人撤销之诉,但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主体、诉讼客体、审理范围及配套措施方面仍有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原被告加以明确和细化,将仲裁文书纳入诉讼客体,赋予撤销之诉当事人上诉和再审的权利,并增加担保和罚金等惩戒方式来保障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3.
环境行政诉讼的集团诉讼制度是在吸纳了环境行政诉讼和环境民事集团诉讼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环境行政诉讼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英美等国的先进经验,改革集团诉讼中的“登记制度”,提倡公益诉讼,以完善在我国实践中应用并不多的环境行政集团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略论--以公众环境权为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屡屡发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共环境利益的情况,但是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中却没有适当的救济机制,从而公众环境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在公众环境权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制度改造和制度刨新方面具体构建我国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论消费领域公益诉讼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消费领域群体性纠纷的日益突出和尖锐,引入公益诉讼已成当务之急,然而现行立法的缺陷却极大地制约了这一矛盾的解决.为了进一步推动消费领域公益诉讼机制的完善,该文着重从消费者协会职能的扩大这一关键点入手,探讨其成为公益诉讼原告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就当前消费领域公益诉讼中亟待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遏止公共利益遭受损害无法得到有效救济日益加重的趋势,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与传统原告适格理论存在矛盾。本文从传统原告适格理论的局限性分析出发,在论证其对公共利益司法救济的局限性基础上,进而论述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对原告适格理论的拓展,最后在前面两部分的基础之上,探讨一下行政公益诉讼原告适格的理论模型。其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本文重点。  相似文献   

17.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程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问题。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作为原告起诉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又有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解决的路径是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多元化的诉讼机制,即在检察机关主要作为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同时,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作为其重要的补充,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陈冰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324-328
当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权利,但我国公司法尚‘未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股东代表诉讼的法理依据人手,在借鉴各国先进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琳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4):121-124
上诉权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基于上诉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我国民事上诉条件的宽泛化等缺陷使得对民事上诉权予以法律控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诉讼,考虑到受害人和致害人间基于环境侵权制度所致的信息不对称和地位不对等等因素,在举证责任分配上,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将有一部分转移给被告。从举证责任倒置之学理依据及环境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具体适用分析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可以正确地适用该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