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老师,谢谢您     
我已经上初二了,教过我的老师是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位老师让我至今难忘,那就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王老师。由于我学习不好,小学入门考试都没通过,我是走“后门”才进的学校。进班第一个和我打交道的就是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老师。当时我想:“我学习不好,老师一定会瞧不起我”所以,我很失落。第一天排位时,我想老师该让我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并不反对在语文课上要“教知识”,我只是反对以王老师这样的方式去“教知识”,反对不论面对什么文本脑子里都只有“教知识”,更反对完全为了“教知识”而教语文。其次,我也不赞成王老师在这节课上想要教给学生的那些“知识”,我以为严格说来那更像是一种“说教”,而不是  相似文献   

3.
事件1:王老师是某小学的数学骨干教师,几乎每学期他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在本校都名列前茅。自实行新课程以来,王老师也开始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一年后,王老师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竟然下降了。王老师不知其中缘由,就怀疑是探究学习“惹的祸”。事件2:在一节语文课上,李老师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学生的讨论有点离题太远,于是就要求他们一定要围绕给定的问题讨论。没过多久,李老师觉察到,学生其实对所讨论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兴趣,但他还是一再要求学生回到给定的问题上。一节课下来,李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探究学习真累!事…  相似文献   

4.
王老师最擅长于“整治”那些令许多老师头疼的学生,她最令那些令人头疼的学生头疼。一天,一位几乎每科作业都不做的学生小A被王老师请进了办公室。一进门,王老师就问:“你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知识。”A不假思索地说。“你不交作业的原因是什么?”王老师问。“我不会做。”A说。“所有的题都不会做?”王老师问。“是的。”A回答。“既然如此,那就说明我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你能指出老师在讲课中存在哪些缺点吗?我将非常感激你的指教,并保证立即予以改正。”王老师态度和蔼地说。A赶紧回答:“不是你讲得不好,而是我上…  相似文献   

5.
秋月     
华凯 《湖南教育》2004,(16):44-44
山里的小学留不住人,张老师走了,李老师也走了,只剩下王老师一个人。王老师一个人教不了三个班,他就轮着教,每天教一个班,让两个班的学生回家。秋月是王老师班上最漂亮的学生。她回到家,问父亲:“阿爸,张老师和李老师为什么要走?”父亲说:“山里苦,他们怕娶不到老婆。”有一天,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漫画     
什么是赤壁之战?学生“:老师,什么是赤壁之战?”老师“:赤臂嘛,就是光着膀子,赤壁之战,自然就是光着膀子打仗了。”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到“: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嗯,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学生:“因为那位老太太本来不想过马路的。”点名有一个刚毕业的师范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新生,她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簿上。之后她收回作业簿再一个一个叫名字发回去,借此认识学生,可是有一本,…  相似文献   

7.
王艳 《语文天地》2015,(11):32-35
龙玫译著《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提到一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故事:一位语文老师问历史老师是否教历史,历史老师回答“我不教历史,教学生”。以此类推,语文老师教语文还是教学生?文言文教学是教文言文知识还是教学生学文言文?答案是肯定的。文言文教学应重点提倡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情,也指体裁。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教学重点要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余红 《师道》2003,(12):30-30
最近,我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的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课前在师生对话中王老师仅三言两语,就吸引了学生。“大家知道我姓什么吗?”“姓王。”学生齐答。“同学们对我熟悉吗?”“不熟悉。”学生一齐摇头。“那喜欢我吗?”“喜欢。”学生整整齐齐地很乖地大声回答。“哦,看来你们对我是一见钟情啊。”话音刚落,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9.
我这一辈子,从国内的私塾起,到国外的大学研究院,教过我的男、女、中、西教师,总有上百位!但是最使我尊敬爱戴的就是管叶羽老师。回顾我做学生的二十八年中,我所接触过的老师,不论是教过我或是没教过我的,若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服务”以及“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严格标准来衡量我的老师的话,我看只有管叶羽老师是当之无愧的!我记得我入大学预科,第一天上化学课,我们都坐定了,管老师从从容容地走进课室来,一件整洁的浅蓝布长褂,仪容是那样严肃而又慈祥,我立刻感到他既是一位严师,又像一位慈父!在我上他的课的两年中,他的衣履一贯地是那样…  相似文献   

10.
我相信,每一位想教好学生的老师,都希望学生重视自己所教的学科并且有兴趣。然而,实际效果却大不相同。学生对有些老师的课“爱得入迷”,而对另一些老师的课却“恨得要命”,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1.
遗憾     
我有一本珍贵的书,它是一位英语老师送给我的。 刚上初一,教我们英语的是班主任王老师。这是一位严厉又不乏幽默感的老师。第一堂英文课,他为我们每个同学起了一个英文名字,有的叫“汤姆”,有的叫“波尔”,还有“艾伦”,“鲍尔”。我被叫做“杰克”。并且,他要求我们以后一律叫他Mr王,回答问题也只能用 Yes或No”。由于我从小只喜欢语文,对英语这种“新鲜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因此英语成了我最头疼的“包袱”,从没及过格。而Mr王却“哪壶不开提哪壶”,想方设法地督促我学好英语。 为了应付英语…  相似文献   

12.
难忘吾师     
张建坤 《教书育人》2007,(12):62-62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学生时代,你感到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幸运的是曾经遇到过两位好班主任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王秀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钱。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教书总是很认真.从未耽误过我们一节课。影响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阅读课。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在《儿童文学》上给我们选读了一篇名为《青蛙和蛤蟆》的童话。  相似文献   

13.
不少低年级老师教j、q、x与相拼的拼写规则时,总感到学生难以掌握,上海的特级教师顾家漳也有这样的体会。但她不像有些老师教过就算了,而是常常思考,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在新一轮的教学中,顾老师教“j”时,提醒学生标调要省点,学生问到标调时“”上两点省不省,顾老师有所触动,就随机卖了个关子:“这是个秘密,过两天再让你们知道。”顾老师就利用这个“时间差”认真琢磨。学生终于盼到顾老师公开“”的秘密了,顾老师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懂礼貌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但凡我教过的学生,都知道我是个“三好”老师。只听说过“三好”学生,怎么又冒出个“三好”老师呢?别误会,此“三好”菲彼“三好”也!我所谓的三好是“眼好、耳好、鼻子好”。  相似文献   

15.
难忘吾师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学生时代,你感到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幸运的是曾经遇到过两位好班主任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王秀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钱。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教书总是很认真.从未耽误过我们一节课。影响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阅读课。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在《儿童文学》上给我们选读了一篇名为《青蛙和蛤蟆》的童话。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参加语文教学座谈会,中、小学教师都有。会上,当谈到高校有的人批评我们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力时,大家都很着急。是啊,用12年时间,学习本国语言,许多人仍不过关,的确是个不小的问题。讨论中,几位老师都提出加强读背训练。一位中学教师说到了我。那一年,我教的毕业生中,有两个人升中学后分到她那个班。这两个人读写能力都是好的。她问道“你们王老师教了不少写作方法吧?”两个人竟答不出什么来。他们只是说:“小学里学过12册语文书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下午我刚上完课,有个学生便趴在我耳边,悄悄地对我说:“老师,告诉您一个秘密,有些同学在背后叫您‘魔鬼老师’呢!”听完后我大吃一惊:什么?当了十多年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学生这样”亲切”地称呼我。我心里很难过,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因为,我自认为是一位十分温柔的老师。教过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说我是一位脾气很好的老师。怎么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荣获如此“殊荣”,心中的难过无法形容。  相似文献   

18.
“凡文章,每篇都有一条提挈全文内容的‘线’,我们教的是文章,应依‘线’施教。”这是王老师在教学园地中辛勤耕耘三十年的智慧结晶,读后令人叹服!那么王老师是如何依“线”施教的呢?仔细琢磨王老师的教学艺术,颇有感悟。 一、依线但不逼牵。回顾自己平日的教学,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思维僵化、课堂气氛呆板生硬的局面,其症结何在?学习王老师教学艺术之后,顿然悟到:把学生捆住牵着走,学生稍有“越轨”,便加以束缚的做法怎能产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对此,王老师的经验是:依“线”施教,应让“线”时刻掌握在学生手中,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而不应把“线”当作牵逼学生的缰绳。  相似文献   

19.
堵小亚 《考试周刊》2010,(12):86-88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老师是合格老师,教3+2=?的老师是好老师,而用3+2=6来教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显然.这位教师的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而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课堂的教学尤其大型观摩教学活动中,追求的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半山腰上的两层小楼,两位多岁的老师,名学生,这就是安化县思游完小彭家教学点。两位老师是夫妻。妻子王玉吾当“全能老师”,丈夫冯少阶义务当炊事员和司机,一干就是年。认识王老师两口子的人都说他们“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