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循环经济思想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与知识经济并列于21世纪的两大“新经济”概念,是经济生态化的有效模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引入这一新的理念,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规划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地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是循环经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由于评价指标和发展水平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始终保持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将越来越密切。而作为经济发展推动力的人力资源重要的供应站——高职教育,同样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海峡西岸与台湾高职只有充分进行合作办学,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作用,才能更好地为两岸不断深入的经贸合作服务,同时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以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的代表地区,对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的探析,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既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又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出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福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企事业单位对旅游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福建旅游职业教育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旅游业对旅游类人才的需求。只有大力发展福建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职业教育的水平,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会科学本身是种生产力,许多学科都可以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它还是推动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创新的动力和保证。因此,福建省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树立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思想,确立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研究方向,明确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任务,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文化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民营企业家精神存在缺陷,其培养与发展也存在环境障碍,优化环境以培养适合建设实际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已经显得异常迫切。  相似文献   

8.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全面推进,福建高等教育在海西建设过程中能否发挥重要作用,人才建设是关键。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机理出发,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剖析了福建高等教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福建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力,最终实现两岸经济长期合作双赢的新格局。文章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优势,分析了温州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要性、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视角阐述福建高职院校办学面临的重大机遇,围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强调福建高职院校必须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福建省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论述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城镇循环经济体系。即: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城镇基础体系、生态环保体系以及社会事业体系。发展小城镇循环经济的重心之一就是发展生态农业体系,本文从实际出发,充分研究了小城镇生态农业运行模式及建设重点。本文对小城镇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组织、管理、技术和基金等方面提出了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逐步建立全社会的循环利用体系。人口作为可持续发展系统里的主要子系统之一,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研究中不可缺失的因素,人口因素与循环经济密切关联着。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若能充分考虑到人口总量、人口质量、人口分布及流动状况等人口因素的存在则能达到事半功倍。而发展循环经济也有着人口学意义,有利于推动人口素质的提高、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及老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深圳是全国最早面临产业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城市之一。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分析2003-2012年深圳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效果发现,深圳循环经济的发展总体呈螺旋式发展态势。在此期间,限于政策激励的时效性和循环经济发展阶段的根本变化,深圳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经历了两次拐点:一次在2004-2005年,一次在2010-2011年。未来深圳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政策的持续性和技术与制度的内生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恶化,循环经济立法成为国家迫在眉睫的任务,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文章从循环经济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理论出发,从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三个角度入手,对《循环经济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立法进行评价并做出具体化的建议,同时提出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和企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产业集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和企业发展若干问题,应鼓励产业集群推行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循环、企业之间生产过程循环和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以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在信息化的产业融合过程中,产业集群的地理空间仍然是有限的;集聚循环经济将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形成机制;集聚循环经济效益原则是产业集群政策设计的重要原则;公司“废物”循环利用是公司空间扩张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物流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一环,其运作、废弃物处理、资源利用的外部不经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必须采取措施,普及绿色物流理念,整体规划物流过程,优化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大力开发循环物流技术,完善循环经济相关法规,政企共建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循环物流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济济运行中,税负转嫁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它还是一个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并也受制于某些经济的和税制的因素。本文从分析经济因素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入手,揭示税负转嫁可能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助力渤海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课题组采取访问和发放问卷形式,对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通过分析筛选出了一些影响因素,如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产业规模集群优势不明显;高科技产业比例偏低等。提出了破解难题的对策,如健全和完善新区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和统计数据发布制度;建立废弃物综合利用公共信息平台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丽霞 《培训与研究》2007,24(5):61-63,6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生产为前提,以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集经济、技术、环境、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民族地区资源消费模式的主要特征出发,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资源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并指出民族地区只有充分认识和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后发优势,才能实现经济和资源的良性耦合,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