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真不喜欢聊票房。我们能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让电影更有趣、更好看上?我对电影的追求就是俩字,就是好看!好看!好看!  相似文献   

2.
有两家全国性报纸,相继出现了这样的报道:一则是关于送货下乡的,说是“大篷车”下乡来了;一则是送戏下乡的,说是“大篷车”剧团就是好。送货下乡就是送货下乡,送戏下乡就是送戏下乡,这不是很简明扼要、名副其实的话吗!谁看了都会一目了然。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绕个大弯,去与外国电影中的“大篷车”挂钩呢?什么“大篷车”商店,“大篷车”剧团,多费猜!况且,这样的称呼能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3.
差异化过年     
余飞 《中国记者》2024,(2):47-48
<正>年头忙到年尾,春节期间尤其忙。这是记者过春节的常态,为新闻事业忙,也为自己成长而忙,忙得有意思,忙得充实,忙得有感悟!作为记者,就这样我在忙中过年30次。一、年年不同求进步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县域党报当记者,扎根基层,每年在腊月初就提前感受年味。初当记者不到一个月就赶上春节下乡采访,满是兴奋和激情。按照当时报道春节的模式,写了副市长春节下乡“送温暖”慰问的稿件,没想到社长兼总编辑拿着稿件对我说,稿件写成了大路货,没有特点和现场感,只能在二版发百十来字!  相似文献   

4.
几点意见     
<档案管理>编辑部同志: 你们好! 贵刊所编的<档案管理>我是每期必读,觉得近一年来贵刊质量有了新的提高,细览之余,仍觉得有一些地方还可提高一步,就此我想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5.
(喜庆音乐、锣鼓,压低混播)甲:常熟人民广播电台! 亲爱的听众,新年好! 我是薛珉,乙:我是缪缤。欢迎您收听我们主持的春节特别节目。甲:亲爱的听众,首先请接受我们电台全体工作人员的良好祝愿:  相似文献   

6.
康鹏 《青年记者》2007,(19):37-38
一2007年8月16日下午,济南市天桥区北坦街道办事处新菜市街居民郑承镇给我打来电话,他在电话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要播出我的事迹了,你到时候可别忘了收看!"说着说着,郑承镇不由感慨起来:"唉!这么多年来,不容易啊!我能有今天这一步,都多亏了你啊!"  相似文献   

7.
50多年前在上海老西门中华大戏院附近总是出现一个小男孩,他常常盯着琳琅满目的电影广告流连忘返,他多想进去看一看啊!可是他家里没有钱。后来这个戏院一位善良的老职工让小男孩每个星期日来帮助分发电影说明书,只要不是客满,发完了就可进去看电影,就这样男孩走进了电影院,从此迷上了电影,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相似文献   

8.
电影和电视有什么不同?有人答:一个在影院里看,一个在客厅里看。说得一点没错,只是还不在点子上,国外有机构早些时候就做过这样的调查,最终一个小孩的答案获得第一名:电视是在和我说话,电影是我在看别人说话。太有才了!确实,电影总是“自说自话”,而电视不同,  相似文献   

9.
是去年的一天,有朋友告诉我,孔孚病了,手术后出院,正在家调养。我心一惊。春节看他时,还是一脸的憨笑,很好的呢!他还提议曾在大众日报社工作过的华东新闻学院、华东大学的校友今后每年聚一聚哩!我虽腰疾走动不便,也当登门探望。轻轻敲门,吴夫人含笑相迎,斗室中见孔孚清瘦了许多,我在他身旁落坐,还没等我说话,他倒先问我:“腰疼好了吗?”他说,这是几位老朋友来时告诉他的。见他额  相似文献   

10.
2020年的春节,我身在家乡武汉却并没有在家过春节。在回武汉过年的火车上,我就已经开始了采访,彼时,新冠肺炎的消息沸沸扬扬,作为记者的职业敏感告诉我,这可能是一场堪比非典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来的故事就是回武汉过春节的我,正面遭遇中国抗击这一场人类史上罕见传染病的狙击战,那个春节以及之后几十个日日夜夜构成了我迄今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相似文献   

11.
记者与读者     
1986年春节,大年初二。我正坐在房里看电视,老父亲走到我跟前:“阿云,有一个女同志来给你拜年。”我站起来走到小客厅,没见人,却见桌上放着一网兜苹果。“哎,怎么走了?”老父亲也颇为奇怪,“她说她是一个医生,专门从汉口跑来看你。”“是她!”我惊叫了一声,毫不迟疑地提起苹果就往楼下追,没人,又往电车站  相似文献   

12.
<正>来到四川工作已十余载,与档案工作结缘也是第五个年头,这其间充满酸甜苦辣,但更多的是乐趣。我作为一个外地人,已经深深地被四川文化所吸引,也对档案工作有了眷念的情怀,更有对泸州方言的诙谐风趣所感染。又是一年春节到,有热心同事问我:"过年不回老家哇?我们一起带娃儿去讨草莓嘛!"我欣然应  相似文献   

13.
“春节刚过,我一想到人山人海的返京潮,心里就直发毛。”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杨建秋对记者说:“我在公司工作6年了,还从来没有过带薪休假。尽管国家规定有休假,可领导不说,谁敢主动提出呢?我在老家云南的父母年纪大了,每年都得回去看望一趟,如果平时就可带薪休假,何必非得在春节期间去活受罪呢!”记者了解到,其实带薪休假早就出现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条文中了。但由于各种原因,致使绝大多数职工依然“有假不能休”。无论是春节前的出行高峰,还是正月初七的返程高峰,我国的旅游资源都在超负荷运转,暴露出“黄金周”的诸多弊端。特别是随着“铁…  相似文献   

14.
正晚上发现这部名为《致电影的一封情书》的视频短片时,我真的很激动。7分7秒的片子,一共融合了270多部电影的300多个镜头,而且剪辑得还是那么流畅。干这事的,是一位网名叫作@握不住的灵魂的小伙子。他是哈尔滨一所商校的学生。大学期间最大的哺好就是看电影。"四年,两干部。"他这样兑。这是什么概念呢?一年五百部。也就是说,不管风吹雨打,周末还是过年,这四年平均每天都要看1.369部。一部电影时长大体是2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他都会花2.738个小时,看电影!他于2013年毕业前夕制作上述短片。他在向电影致敬,更是向自己的坚持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16日下午,济南市天桥区北坦街道办事处新菜市街居民郑承镇给我打来电话,他在电话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要播出我的事迹了,你到时候可别忘了收看!"说着说着,郑承镇不由感慨起来:"唉!这么多年来,不容易啊!我能有今天这一步.  相似文献   

16.
赞美他     
我想写篇短文赞美他,赞美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一个图书管理员……那天,我刚在图书馆的科技阅览室坐定,就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回头一看,跟前站着一个瘦小的老人。他瘦削的脸,深邃的黑眼睛,配着那两道花白的剑眉,显得真有几分狠劲。我的心往下一沉,啊,又是他! 他朝我点点头:“跟我来!”我想:唉!怎么就达样没完没了呢!同时,禁不住暗暗骂了一句:你这个小图书管理员,有什么了不起! 上次,就是这个人给了我很大的难堪,我把两张演算稿纸揉成团,随手扔在地上。  相似文献   

17.
郭鹏 《民生周刊》2021,(5):66-67
这个春节因为"就地过年"让不少人体验了不一样的春节,而春节档的电影,则让这个春节更不一样。直到春节假期结束,白凤倩都没能如愿看上一场春节档电影。"太火了,晚上10点场都买不到票。"如今,每次谈到电影,白凤倩都会向别人说起自己的购票经历,但是一聊完天,她发现,大家的体验都差不多,似乎都被从未感受过的观影热潮"惊"到了。  相似文献   

18.
博客选萃     
图书馆学本应该是一门包含丰富内容、高雅情趣和无限想象力的学科,可惜在铺天盖地的八股文章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员患上了“脑硬化”,成了生产文字花岗岩的机器,丧失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美、展示美的能力,沦为刻板单调的书管家,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博客的出现,给图书馆员提供了从“化石”中苏醒的机会,先醒的图书馆员们像是小松鼠钻出了雪窝窝,磕着文字的松籽,给我们吐出了春天的气息。下面的几篇文章,共同的主题是论述电影中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文字生动、内容新奇,表明我们的图书馆员还没有僵化到不可救药,一旦苏醒,聪明活泼不亚于作家、歌手。小说、电影中的行业角色的形象,往往是这个行业的社会形象的集中的典型的反映,是行业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检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术反思值得关注的现象。对小说、电影中的行业角色形象的研究不仅是严肃的,也是有趣的。可是这样的既严肃又有趣的研究,往往让美国人抢了先,不能不令人三思:服务于同一个行业,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这或许就是创新型国家和非创新型国家的差距,就是有趣人群和无趣人群的差距。美国学者很善于从电影中发现学术问题,不仅图书馆学研究方面有《电影中的图书馆员,1917-1999》这样的专著,其他学术领域也是如此。我国青年学者朱靖江曾翻译过美国人保罗·伯格曼等著的《影像中的正义——从电影故事看美国法律文化》,就是拿电影说事的法学专著。这些研究说明一个道理,学术是有趣的,研究是做不完的,学科一直是有空白的,关键看您是不是一个有心人。编选这个专题的博客文章的意图很明白:中国还缺少一本研究电影中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专著,就看是谁拿下这个空白了!如果我是图书馆视听部的馆员,或者我是出版社的社长,或者有人投资让我牵头编选,别人不抓紧,拿下这样一本专著的人可能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获奖     
那是20年前的一个夜晚,我还在湖南衡东县霞流镇白村当农民。春节期间,一位老农逢七十大寿,村民请来了电影队,放的是故事片《甜蜜的事业》和《小花》。电影开演后,青年农民成和平搬来了一条长凳,请我坐。想起他夫妻整天成双成对,我问:“你老婆呢?”“刚刚生崽哩。”成和平对我神秘地一笑:“是个女孩,我还奖给了她50元现金。”这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来,他妻子怀孕后,总有点不放心,生怕自己生的是女孩,丈夫  相似文献   

20.
“我选择了当‘矿二代’” 几年的社会闯荡,误打误撞,没有奋斗目标,不就是想找个前进方向吗?他暗想,煤矿这行也许就是他这辈子的出路! 黑保军从河北省邢台技校毕业后,带着愿望和憧憬走向了社会.他曾经在山东临清、河北邢台等地的饭店里洗过碗打过杂,也在建筑工地上当过小工和水暖工,还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里当过质检班长.他在许多行当里懵懵怔怔干了好多年,好像没有方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彷徨.他曾经向一位厨师讨教“诀窍”,厨师告诉他:“人干啥都得一步步走过来,哪个行业不得辛苦个十年啊!?就说学厨艺,从配菜、助手,再到主灶,不都是一步步熬啊,不吃苦头不下功夫,干啥都是没出头之日的.”他记住了厨师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