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沛 《教育探索》2023,(11):90-93
残疾学生生涯转衔教育是当前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生涯转衔课程对提升残疾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来看,上海市长宁区和我国台湾地区在残疾学生生涯转衔课程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从健全转衔教育的政策制度、贯穿生涯教育的课程理念、加强转衔教育的理论研究、优化转衔教育课程的设置、重视转衔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等方面为我国生涯转衔课程的完善提供了可借鉴思路,有利于促进残疾学生顺利从学校到就业转衔,进而有尊严、有质量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特殊儿童由学校向成年生活的转衔面临严峻问题,而美国在此领域卓有成就。因此,分析美国转衔服务取得成功的经验将有助于寻找推进我国转衔服务的途径。美国的成功经验有理论为指导、法律为保障、财政为后盾、合作为途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推动我国的特殊儿童转衔服务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转衔理论研究;推进特殊教育立法,将转衔写入法律;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促进康复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机构间合作形成合力;强化宣传,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提高特教教师制定和执行个别化转衔计划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转衔服务有助于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生活、适应工作岗位.我国台湾地区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转衔服务体系.文章阐述了台湾地区残疾学生转衔服务的内涵,概括出转衔服务的法律保障、团队保障等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大陆特殊教育现状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转衔服务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新阶段的学习与发展。基于共生理论进行分析,台湾地区转衔服务模式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及共生关系有其自身特点,可对大陆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形成相关启示:明确安置单位及专业人员职责,完善转衔服务法律文件,增强转衔服务理论研究,加强转衔结果追踪。  相似文献   

5.
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转衔教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关注,本文对关于身心障碍者转衔教育的定义、转衔教育的多重观点、转衔教育的模式、关于转衔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实践研究做了概括性介绍,最后还提出了我国大陆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研究及实践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特殊需要"已成为当代特殊教育的核心概念,关注并建立基于"特殊需要"的特殊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既为批判和审视以往传统教育实践中对残疾、障碍现象的歧视倾向和根源提供新视角,同时也为实现"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目标、反思特殊教育理论研究、加快特殊教育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美国障碍儿童个别化转衔计划提出与发展的过程。个别化转衔计划的制定过程包括成立转衔团队、转衔评估、召开转衔会议。文章重点介绍了个别化转衔计划的内容和执行个别化转衔计划所要遵循的原则。我国也有必要结合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借鉴他国转衔方面的经验,设计出符合我国障碍儿童发展的个别化转衔计划。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服务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至今,学前特殊儿童享有的特殊教育服务不但得到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而且服务内容也日趋完善。90年代,学前转衔服务正式成为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成功的转衔不仅是学前特殊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成为预测障碍儿童以后学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秀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1):150-154
通过对四名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的个案研究,探讨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的开展方式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特殊儿童的具体状况,探寻适合个别化的转衔教育方式、途径,制定适合个别化的转衔教育计划,使四名特殊儿童在转衔至下一个安置环境时相对来讲更为顺利。同时也指出在特殊儿童的转衔教育中,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的关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雷丽 《知识文库》2023,(1):187-189
<正>当前本地区特教学校职高融合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着传统文化制约融合理念的推行、普通教师态度消极和经验欠缺、特殊学生主动融合动机不强等问题。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论证了高中阶段融合教育的可行性,通过传统型融合、创新型融合和转衔型融合等三种途径开展融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探索符合校情的教育模式,总结不足,形成经验,让更多的残疾孩子回归主流,实现人生价值,过上幸福生活。《“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融合教育全面推进”的目标,明确了“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为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其在转衔过程中面临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困难。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作为秦淮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积极发挥中心主导作用,依托区域内的普通学校、特教学校、医疗康复机构、教科研单位等多方资源,构建了区域融合教育转衔服务体系,助力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顺利转衔,实现最优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融合教育中特殊学生各学段的转衔困难,学习借鉴国内外特殊儿童转衔服务的相关研究,从生涯发展、医教结合多学科综合服务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出发,设计与实施了5个阶段的转衔服务项目,促进了特殊学生的顺利转衔和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特殊学生的生涯发展需要各机构相互协调的转衔服务。基于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编制特殊学生转衔服务手册,有助于家长和教师了解各个阶段的转衔服务任务,更好地帮助特殊学生做好准备,促进其成功转衔。  相似文献   

14.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时我国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充分发挥特殊学校的骨干作用,以大量的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发展格局。。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因此,它对特殊学生的双向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陷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5.
为特需学生提供科学的转衔支持是提高融合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江苏省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强化一体统筹、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升教师家长育人能力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转衔活动等方式,推进融合教育关键节点“科学转衔”的县域实践,提高融合教育质量,帮助特需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融合教育"强调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一种"共同分担的责任",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与理论研究,现今"融合教育"的思潮被推向最高峰,"完全融合"概念随之而出,倡导将所有残障学生都安置在普通学校之中,由此促使特殊教育专家思考:"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如何做到融合教育?"实际上融合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注重残疾学生能完全参与并从中获益,透过适当的评估以保障教育绩效,以  相似文献   

17.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是指导我国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文主要结合江苏的实际,探讨区域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策略。其主要是:围绕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特殊教育体系;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推进随班就读,加快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案》:法理、实践及其公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20世纪晚期美国国会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法案》,结合美国特殊教育实践,尤其是特殊教育实践中发生的具体的法律争议和相关措施,评介美国社会追求残疾学生教育公平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包含残疾学生鉴定、残疾学生教育、残疾学生服务和残疾学生治疗。美国残疾人教育公平的理念与实践,有助于启发我们进一步关注残疾人教育,对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少年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我国安置残疾少年儿童的形式主要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三种。其中,让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一直都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河南省作为教育人口大省,从2007年开始,每年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班招收残疾少年儿童都在3千人以上,在校残疾少年儿童有2万  相似文献   

20.
特殊需要不仅是国际全平教育的重要概念,也是我国特殊教育活动改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词汇之一.实施特殊需要教育,“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亦成为当今特殊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改革活动的依据。可以说,基于特殊需要的教育思想不仅已经在当代特殊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断地畏现出来,而且已成为特殊教育理论建构过程中重要的核一心性概念。因此,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特殊需要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这一理念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