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在前人对现代汉语词缀"们"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并展开讨论了"们"最本质的语法意义--整体多数义,即"N们"表示的是由多数界限分明的个体组成的整体,此整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开,并以此为依据解释了"们"前不可计量和"们"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计量的原因.全面地指出了"N们"在指称方面的特点:定指为主,类指(不定指)为辅;有指(指称性用法)为主,无指(归属性用法)为辅."N们"在指称上的特点"定指为主"和"有指为主"均是由"们"的语法意义--整体多数义决定的,即使是辅助性的类指也是由"们"的整体多数义决定的,而特殊的归属性用法中也反映了"们"的整体多数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有标记复数名词在语义指称方面的特点是:定指为主,类指(不定指)为辅;有指(指称性用法)为主,无指(归属性用法)为辅。有标记复数名词的语义指称特点与词缀“们”的语法意义之间有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语文》2002年第3期发表的童盛强先生所写《“们”的定指意义》一文,对助词“们”的语法意义进行了补充。文章认为,“们”除了表示“群”——不计数量的多数以外,“同时还具有表示‘定指’的指称意义”。对此,我有点不同看法,特提出向童先生及各位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4.
湖州话中的"名量+名"构式的独立使用是一种古老的语法现象,它在主语、中心语、同位语、宾语、谓语、补语等句法位置均有分布,细分为"原调的名量词+名"和"变调的名量词+名"两种结构,前者可表定指、不定指、类指三种。其中,原调量名构式表定指,只出现在主语位置或兼语句的兼语位置,前提是说话双方的共同认知中只存在唯一指称对象。变调量名构式只表定指,此时指示词与量词合音,但本土人语感中已经感受不到指示词的存在,当属"连续变调的裂变现象"。部分量名构式除了表达语法义、概念义外,还有一定的色彩义,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童盛强《“们”的定指意义》,把“们”的意义归结为定指,此说值得商榷。有定无定,定指不定指,是由特定的形式决定的,而跟“们”的意义无关;是否使用“~们”形式是跟说话人的主观视角有关的,如果说话人将有界事物视为一个个彼此分离的个体并需要指明其数量,则用个体表现方式;如果说话人将事物视为具有某种共同性质或特点的一个整体,则用整体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刘洁 《海外英语》2014,(6):229-231
一直以来,名词的指称义都是语言学学者们研究的一大领域。在汉语中存在一类名词——光杆名词,此类名词在文章中通常起类指作用,其也是汉语类指义表达的最基本形式和常规形式之一。该文尝试对中文光杆名词所属关系中指称义进行认知解读。所属关系在汉语中分为显性所属关系和隐性所属关系,显性所属关系可以很容易通过我们自身掌握的普遍知识得到正确的理解;但是隐性所属关系的指称义如何获知,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该文通过运用原型理论,对所选语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汉语中的光杆名词除类指义之外,在所属关系中还能起到定指的作用,并归纳出了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五点基本属性,构成了人们对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认知机制体系,从而避免了对作者意图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7.
定指性强是“x-方的N”结构具有照应功能的重要前提。该类结构在篇章中的照应表现为回指和下指两类。从内部看,该结构的构件在用词和组配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从外部看,是否选择“x·方的N”结构作照应语,受到语言和非语言语境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一量名"既能表示无定,又能表示有定,还有兼表定指与类指的用法。本文沿用陈平先生提出的四组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概念,单独对"一量名"的指称类型进行界定,并着重分析其定指、及兼表定指与类指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在天水等地方言中数量结构“一个”作为表强调的语法标记,使“名数量”表达凸显“名”,成为听话人关注的焦点,“名数量”语义由陈述转向指称,起到有定指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S1+P1,造成S2+P2”,指的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相应内容的句式,这种句式在结构上同一般的主谓句不同;在语义上,1.其主语和宾语的意义范畴具有双重对应性;2.都是指称性主语和指称性宾语;3.句式中的施事与结果分别是由“S1+P1”和S2+P2”这两个整体承担;从语用角度分析,“S1+P1”具有话题性质,是述题(P0)表述信息的基点,因为S0是指称性的。  相似文献   

11.
“一、该”在“NP”之前具有表无定和有定的指称功能。可以独用也可以合用,可以连用也可以并用。后项“该NP”表定指时,可以分别照应泛指、专职和任指三种“NP”。与“a、the”相比,“一、该”有非规定性和非专用性、非单纯性和非专职性的特点。在书面语篇中“该”与“本”因参照点转移会出现指称纠葛。  相似文献   

12.
程度副词“很”可与“有”字短语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偏正式动词性短语。它是一种常见的含有模糊数量义(或隐或显)的句式,分为若干小类。它们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13.
潜存动宾关系“V的N”结构并非简单的偏正关系,而是有表指称义的体词性结构和表陈述义的非体词性结构的对立,由此带来“V的N”结构在句法功能和表义功能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要弄清“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一词的词性 ,首先要弄清它与指称的关系。用比较法和省略变换可见 ,“NP的 VP”整个结构具有指称性 ,是名词性结构 ,而其中的“VP”不能单独具有指称功能 ,不能说它是名词性的词。“NP的 VP”的成立是语用回指的必要性、“定中”式语法可指称性和历史继承可能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但“NP的 VP”不同于一般的“定中”,它要受到中心语的显性语法限制和定语的隐性语法限制。  相似文献   

15.
“们”的语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们”作为表复数意义的语素,其功能是构形,它与名词结构组合构成复数形式,这类名词既包括指人的名词,也包括指物的名词。“们”在组合关系和句法功能上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构形虚语素的语法特征,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按现有语法书及词典的说法,“其中”是名词中特殊次类——方位词中的特殊类别。根据我们提出的范围范畴概念和理论架构,“其中”具有较典型的范围名词特征,能构成几种范围表达式,其中母项N与子项n的“同质化”是其标记,表达“包含”语义关系,具体可以表达空间范围、数量范围等各种次类;根据N与n的关系,有整体-部分关系、类-属关系之分。“其中”与范围动词在表达包含关系的语义功能上有些重叠,共现是强调凸显范围关系,两者能否替换使用受句法、语义、语用制约。在审计文本中,“其中”的使用呈现出一定的特性,如表义上基本以表数量范围为主,格式上以“N+其中+n”为常见,整体上正式体特征比较明显。另外,“其中”的范围名词用法在近代汉语中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回”在马来西亚华语里可作动态助词,表示“回复”义。全文列出“回”作为动态助词的多种用例,并将其语法功能和当地高频使用方言广东话及福建话的“返”和“转”作比较。最后通过“相因生义”和“接触引发的语法化”(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理论说明这种特殊语法现象的出现是“复制性语法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那啥"本是东北方言词语,在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繁。"那啥"由定指代词"那"和方言不定指疑问代词"啥"复合构成。本文将具体分析"那啥"语法功能中的指称功能和述谓功能,以及经过语法化成为一个话语标记后的语用功能,并思考为何没有与之平行的形式"这啥",以期将复合代词"那啥"解读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上,笔者发现一些非常规的“们”的用法。如“我的九零后们”(北京晨报多媒体)、“新政策出台,C们开始彷徨”(互联网周刊)、“VC们”等等。相对来说,网络新闻语言不像网络上个人发表的言辞那么随意,它能第一时间较为准确地反映一些新的语言现象,且这些词语发展变化的现象已经被大部分人接受。该文拟从网络新闻上的“们”字用法为...  相似文献   

20.
“仍”的语法化经历了“动词——副词——连词”的发展路径和演变模式。“仍”由“沿袭”义动词逐渐语法化为表“屡次”、“依旧”、“相继地”之义的时间副词,再语法化为表示顺承和递进关系的连词。句法位置和语言环境的变化是“仍”语法化的重要动因,重新分析是“仍”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