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古以来,人类就猜想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物质组成的。古希腊人认为是水、土、空气和火四元素,古代中国人则提出金木水火土的学说。如今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尽管大千宇宙纷繁复杂,但只有6种基本粒子,即电子、上夸克、下夸克、胶子、光子和希格斯粒子。如果再详细点,加上11种在此基础上细分的其他粒子,便足以描述物理学家研究的所有玄妙现象了。这便是根据有关大自然最深奥的物质构成理论———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虽然它被称为“模型”,但实际上却是一套完善的理论,涵盖了所有基本粒子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除了万有引…  相似文献   

2.
知道用火,是人类掌握化学能的开始。 人类的早期文明最先接触的是岩石矿物,进入文明时代的生产活动较早的有制陶与冶铸金属,乃逐步有了鉴别岩石矿物和控制生产过程的知识。继而有了朴素的元素论:认为纷繁的世界万物乃是由简单几种原始物质——元素组成的,这在我国有五行学说,西方则有亚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说。这是科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元素学说是人类认识世界组成过程中最早提出的学说,一直以来都受到科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视,既是研究物质组成理论的基石,也是哲学探讨的课题。对于元素概念的学习,不仅具有认识论的价值,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之所以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对社会现象的探索、研究和解释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代。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和中国春秋时代的孔子、荀子的学说中,都可以寻找到社会学思想的踪迹。当时的社会学思辨的和理性的成分多于经验的和感性的成分,因此,它一直是包含在哲学之中而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古老甚至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关于社会的思想和学说。说它年轻,是因为直到19世纪中叶社会学  相似文献   

5.
化学学科意识是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概括性等上位的认识.中学化学必修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学科意识的素材,大概可以分为八类,分别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其元素组成是统一的;结构决定性质;任何物质对于人类和环境来说都有两面性;化学运动是七大基本运动之一;通过化学反应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修饰物质,还能合成物质;绿色化学;化学原理反映客观规律,等等.化学学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采取四种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五雷轰顶"的"五雷"指什么在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时,人们往往喜欢用成语"五雷轰顶"来形容。但其中的"五雷"指的是什么呢?要搞清楚这个,首先须搞明白一个古代盛行的学术概念:五行。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最早出现在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学说中。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如果说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则可以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作为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  相似文献   

7.
在错综复杂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人类想知道一种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猜测、琢磨这种物质的组成。在我国古代便产生了“五行说”。认为组成一切物质的材料就是金、木、水、火、土。在古代希腊则流传着一种把世界万物都归结为四种基本原始性质,这四种原始物性就是冷、热、干、湿。这四种物性如果两两结合,  相似文献   

8.
一、元素论的萌芽 我国古代学者在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的作品《尚书·洪范》中就明确提出“五行”的概念,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 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初始物质。如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40~546)说水是万物之源,阿克西米尼(Anaximens,公元前560~500)说空气是万物之源,赫拉克利特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原子唯物论虽然在米利都派那里已经可以找到其思想萌芽,但其直接先驱则是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它的真正创史人是德莫克利特。是德莫克利特最早提出原子唯物论体系的。这个哲学学说,经过伊壁鸠鲁、卢克莱修的丰富和发展,使古希腊原子唯物论达到最高成就。本文仅就古希腊原子论的进步性及局限性谈点看法。在希腊,物质结构理论是德莫克利特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  相似文献   

10.
万物之源是什么?自古希腊时代开始,人类便有了这个疑问。公元前5世纪左右,德谟克利特把最小的物质构成要素命名为“atomos”,这种想法和现在的理论非常接近。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被世人接受。17世纪中叶,英国的玻意耳把物质分割到不能再分割下去的单位称为元素,产生了新的元素观。18世纪后半叶,法国的拉瓦锡列出33种元素。近代的元素观,可以说是在拉瓦锡手中建立的。在拉瓦锡的“质量守恒定律”和法国普鲁斯特理论之后,英国的道尔顿在19世纪初提出了“原子说”,道尔顿的原子说虽不完全正确,但和今天的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曹焱 《学周刊C版》2015,(13):160-165
质子和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主体,所以,质子和中子也是组成物质的主体。质子和中子中:质子是由带正电的核心和带负电性的表面组成,同样,中子也是由带正电性的核心和带负电性的表面所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正、负电子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中:正电子是由极小的带负电的核心和外面带正电场的外层组成。负电子则是由极小的带正电的核心和外面带负电场的外层所组成。即在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中,也是按核心学说组成的。物质是正电为核心,反物质是负电为核心,正磁物质是正磁极子为核心,反磁物质是负磁极子为核心。核心学说:物质世界里,首先正负电子中正电子以负电为核心,负电子以正电为核心;质子和中子以正电为核心,负电在粒子表面,原子以原子核正电为核心,电子形成电子云在外围。反物质以负电为核心。正磁物质以正磁极子为核心,反磁物质以反磁极子为核心。组成物质的核心的正电所占的空间体积远小于其核心外负电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根据库仑定律和数学新领域:纽曲空间微积分可计算出,正电与正电的斥力加上负电与负电之间的斥力,小于正负电之间的引力,即形成了一个引力的差值:万有引力。这也就电磁力与万有引力相统一的数理证据。由于物质和反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中,正、负电所占据的空间体积不一样,通过新的数学领域:纽曲空间微积分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得出,物质和反物质之间产生了静电磁力斥力的差值,即物质和反物质之间存在着万有斥力。统一场理论包括广义统一场理论和狭义统一场理论,狭义统一场理,即四种力的统一:电磁力、万有引力、强力、弱力的统一。广义统一场理论:即为物质世界大统一理论,也就是说在狭义统一场理论的基础上,包括了物质结构和组成上的统一:物质首先由电和磁组成了磁力线环和电力线环,其中磁力线环组成了正、负电子,而电力线环组成了正、负磁极子。以正电子为核心,由正负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成为物质世界,而以负电子为核心,由正负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成为反物质世界。同样,以正磁极子为核心组成正磁物质世界,而以反磁极子为核心则组成了反磁物质世界。所以,在我们这个广义的宇宙中,除了宇宙大爆炸这个物质宇宙之外,还有反物质宇宙、正磁物质宇宙、反磁物质宇宙。更大义意上的宇宙应该由许许多多个这样由四种宇宙:物质宇宙、反物质宇宙、正磁物质宇宙、反磁物质宇宙组成。因此可以断定,我们这个宇宙大爆炸的宇宙只是更大义意上的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电子”而已。因为:物质宇宙和反物质宇宙之间存在着万有斥力,同样,正磁物质宇宙和反磁物质宇宙之间也存在着万有斥力。所有粒子的各种特征、特性、味等等,在核心学说下都得到了相互统一,即正负电子按一定规律和原理组成物质结构中,粒子的各种特征、特性、味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的热潮已逝,但众多文坛现象的研究还需要弗洛伊德学说阐释。就本体论而言,弗洛伊德学说的现代性解读提出:升华可以被认为是由两种具体升华组成,一是内容的升华;二是形式的升华。从弗洛伊德学说的现代性解读看当今文坛的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其原因有四:人类社会心理因素,消费心理,思维逻辑和叙事话语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到底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相对的开端.欧州哲学的开端,无疑是古希腊罗马哲学,恩格斯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①辩证法的发祥地,也当属古希腊罗马.一方面是因为面对着充满矛盾的生活,古人是天生的辩证论者;另一方面在于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与哲学共生的,是哲学思维的最基本方法.问题在于:谁的学说是辩证法的真正开端?回答各有见地.从历史的角度看,即以经验事实为依据,当推米利都学派的泰勒士,在他第一次透过世界万物寻找宇宙“始基”时,表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四”是先民喜爱的数字之一.因为它是一个平稳的数。桌子有了四条腿。显得平稳安妥。数字四,先民最初是从东南西北四方观念中.逐步建立起四象、四季、四神、四帝等自然崇拜观念。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四亦极为崇拜.在他们看来四是宇宙的数学模型.代表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水、火、土、木”。我国《周易》中“……四象生八卦”.就是以四象作为八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对大干世界积极探索,可以说,每一个孩子生来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这一切似乎都决定了我们的孩子应该热爱学习,并能学得愉快。  相似文献   

17.
哲学家的原子万物由什么组成?物质可以被无休止地分割为愈来愈小的物质单元,还是存在构成世界的“砖块”?这是古代哲人们就开始思索的问题。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在致力思考分割物质问题后,得出一个结论:分割过程不能永远继续下去,物质的碎片迟早会达到不可能分得更小的地步。他的学生德谟克里特接受了这种物质碎片会小到不可再分的观念,并称这种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为“原子”。由留基伯与德谟克里特提出的原子论哲学作为“最系统、最始终一  相似文献   

18.
许多理发店的门口,都装有一个由红、蓝、白三种色带组成的旋转色柱。这个奇怪的习俗起源于欧洲。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有位医圣叫希波克拉底。他认为,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构成,而人的气质也因这四种体液的比例不同而分为下列四种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性、忧郁质。希波克拉底还认为,疾病也是由于构成人体的四种液元素发生变化或互相之间不协调所致。中世纪欧洲,医学界盛行着希波克拉底的学说,而且认为疾病是由于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元素?在遥远的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先哲米勒斯(Miletos)就把“组成物质的东西”称为元素.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明确提出“凡是简单的不能分离的物质,才可以称为元素”.当然,今天来看这里的元素特指单质.  相似文献   

20.
以系统辩证论的观点看现代教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教育的系统观与教育技术的定义系统辩证论是指按系统的观点准确、科学地表述系统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规律,深刻、全面地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系统运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联系,并从整体上考察系统事物的生灭转化过程和系统内外的辩证关系。按照路德维格·贝塔朗菲(L.V.Bertalanfy)的观点,所谓“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元素的复合体,或者“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系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根本属性,即自然界是成系统的,人类社会是成系统的,人的思维也是成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