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品梅联佳话     
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精神,常常被用来象征人们的刚毅精神和崇高品质。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咏梅花的佳联。北宋杰出的书画家米芾,曾撰有一副对联:雪里红梅,雪映红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相似文献   

2.
闲谈竹子     
<正>假期无聊,窗前闲坐,又瞥见那一隅翠竹。剑指云霄,摇曳随风。中国画里,窗、竹、月、风,仿佛总是搭配在一起的,正所谓晓风残月、绿竹幽窗。白居易写过“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的《玩松竹》,一连写了两首仍不畅快,又作《竹窗》诗,云“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文人爱竹,自古盛行,有了竹的陪衬,仿佛大俗也能大雅起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相似文献   

3.
从绿竹的产地选择,移竹造林,幼竹的水、土,肥管理及科学采笋方面综述了绿竹丰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绿竹的产地选择、移竹造林、幼竹的水、土、肥管理及科学采笋方面综述了绿竹丰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绿竹的产地选择、移竹造林、幼竹的水、土、肥管理及科学采笋方面综述了绿竹丰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诗经·淇奥》关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中绿竹的解释,历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为绿,王刍也。竹,篇竹也。另一种则是以绿竹为竹。是草是竹,时代久远,世事变迁,已不可确考。但从淇川地区的出土文物、朝廷对淇川地区设置的管理竹林的官职,说明了在远古时期,淇川是有竹的。此外,南北朝前,多个史料证明淇川有竹。此后,史料中不再有竹的证明。或许在南北朝前,淇川确实有竹,后因某些原因,竹林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   

7.
《同学少年》2010,(6):53-53
明代大学者解缙,小时候家境破落,但祖上留下了不少书。一年春节将至,他看到对门财主家的山坡上绿竹苍翠,便借景写了一幅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相似文献   

8.
《诗经·淇奥》关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中“绿竹”的解释,历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为“绿,王刍也。竹,篇竹也。”另一种则是以“绿竹为竹”。是草是竹,时代久远,世事变迁,已不可确考。但从淇川地区的出土文物、朝廷对淇川地区设置的管理竹林的官职,说明了在远古时期,淇川是有竹的。此外,南北朝前,多个史料证明淇川有竹。此后,史料中不再有竹的证明。或许在南北朝前,淇川确实有竹,后因某些原因,竹林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   

9.
《诗经&#183;淇奥》关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中“绿竹”的解释,历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为“绿,王刍也。竹,篇竹也。”另一种则是以“绿竹为竹”。是草是竹,时代久远,世事变迁,已不可确考。但从淇川地区的出土文物、朝廷对淇川地区设置的管理竹林的官职,说明了在远古时期,淇川是有竹的。此外,南北朝前,多个史料证明淇川有竹。此后,史料中不再有竹的证明。或许在南北朝前,淇川确实有竹,后因某些原因,竹林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   

10.
四君子赞     
6月19日 晴 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剪冰裁雪,一身傲骨;兰,雅洁贞静,虚怀若谷;竹,筛风弄月,启今扬古;菊,清逸淡远,超凡绝俗。合而观之,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与时俯仰,不与世沉浮。  相似文献   

1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咏雪"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历代不乏佳句名篇。王维的"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写得浑然敦厚;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洋溢着绮丽芬芳;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驰骋着诗人浪漫想象,论名篇则有谢庄的《雪赋》、  相似文献   

12.
心中的风景     
在大自然中,我喜欢两种植物,一种是菊,另一种是竹。我家门前是一片竹林。这里的绿竹有很多,高点的,矮点的;瘦点的,壮点的;横斜着的,笔直生长的,都有。可是没有一根绿竹使我想起"孤竹突起"的那种倨傲。多少根绿竹啊,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根绿竹都是那么雄伟,可是谁也不盛气凌人。瞧,那些绿竹伸出庞大的手  相似文献   

13.
人间白雪,冬来春去,年年如是,似无可写之处。然而在名家文豪笔下,它却千姿百态,各具情趣,具有欣赏价值。“霁景明如练,繁英杏正芳”(唐彦谦),写其洁白;“雪花联玉树,冰彩散瑶池”(陈叙达),写其纯静;“雪飞当梦蝶,风度几惊人”(王烈),写其轻盈;“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自居易),写其凝重;“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庾信),写其亮丽;“密密无声坠碧空,霏霏有韵舞微风”(子兰),写其飘逸;“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李贺),写其迷离;“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张南史),写其狂烈。同是春雪,而“徘徊轻雪意,似惜艳阳时”(韦应物),写得缠绵;“闲飘上路呈丰岁,狂舞中庭学醉春”(杨臣源),写得豪放;“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  相似文献   

14.
古典之殇     
正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比如古诗词中的盛大雪况:"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吾等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但一夜忽至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亲历过的。满嘴冰激凌的现代孩子,谁堆过雪人?谁滚过雪球?令之  相似文献   

15.
四君子赞     
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剪冰裁雪,一身傲骨;兰,雅洁贞静,虚情若谷;竹,筛风弄月,启今扬古;菊,清逸淡远,超凡绝俗。合而观之,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与时俯仰,不与世沉浮。  相似文献   

16.
冻不翻吗?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冻不翻”,课文的注释是:由于雪下久了,红旗被冻硬,不能翻转招展。注者的意思是说:红旗不能招展的原因是被冻硬了。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诗作】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相似文献   

18.
一、写雪不见雪 折节风高晓梦惊,寒鸦一阵噪冬青。 起来檐外无行处,昨夜三更犹有星。 (利登《早起见雪》) 此诗题为"早起见雪",但全诗无一"雪"宇,不描雪花漫天的舞姿,不现大地银装紊裹的美容,却尽情渲染了浓浓的雪  相似文献   

19.
松、竹、梅号称“岁寒三友”,历代文人雅士赋予竹以深厚的内涵,倾注大量的溢美之词。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诗歌。《诗·卫风·淇奥》中的“绿竹猗猗”、“绿竹青青”,已开始将竹赋予君子的品行。《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曾暂寄别人空宅中,便令家人在里边种竹。有人问他:“暂住何烦尔?”王子猷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轼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又如张九龄的咏竹诗:“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无。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和黄门卢侍郎咏竹》)这种“高节”,切合竹子…  相似文献   

20.
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剪冰裁雪,一身傲骨;兰,雅洁贞静,虚怀若谷;竹,筛风弄月,启今扬古;菊,清逸淡远,超凡绝俗.合而观之.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与时俯仰.不与世沉浮.它们都是许多伟人心中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