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 7月份的文学类畅销书榜单Top10没有一本新书上榜,如果一定要找寻亮点,则是经典老书光芒再现.《文化苦旅》《骆驼祥子》《狼图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三国演义》,从当代文学到古典文学,从散文到小说,这些历经时间打磨的图书纷纷再次登场,显示出了经久不衰的魅力.其实,每到寒暑假,一些经得起时间打磨的文学作品就像老朋友赴约一样开始回归榜单,这些老书的集中畅销,主要得益于暑期档的销售推动.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漫漫暑期,是集中阅读的好时间,许多教育机构亦将这些经典作品纳入暑期推荐阅读的书目中,更将这些图书推向了销售榜单的高位.  相似文献   

2.
难得的缘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苦旅》出版已有八个年头了。在此之前,我根本没有料到会造就一个畅销书作家,并引发一个大散文系列。关于《文化苦旅》出版前的遭遇及其出版背景,作者已在此书后记中基本说明白了。当时余秋雨是一个知名学者,但还不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他在《文化苦旅》之前,已经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具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而给他带来广泛知名度的显然是《文化苦旅》以及后来的多部散文著作。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在这些畅销书中,有的有内容简介,有的则无内容介绍,因为这些书的作者,如:鲍里斯·阿库宁、维克多@佩列文、尤里@波里亚科夫等,都是目前俄罗斯最畅销书的作家,仅是他们的大名就足以引起人们的阅读欲和购买欲.  相似文献   

4.
畅销书是这样打造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销书的运作一直是业内人士谈论的热门话题,有人说畅销书是做出来的,是有章可循的;有人说畅销书是凭运气来的,是撞上去的。畅销书的运作到底有无规律可循,编者在阅读了一些同类杂志和有关评述后,摘编了几个典型的畅销书运作的实例,由作家出版社社长张胜友、华艺出版社副社长金丽红点评,以资同行借鉴。本文散摘于《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第3期的《畅销书及其运作机制》,主持人陶铠。题目及小标题均为编者所加。———编者  相似文献   

5.
有人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是读书要随手作笔记。并非一味在书上写字。有些书,版本平常又易于购置,在书的天地头和字里行间写下想说的话, 自然可以;有些书,版本贵重又属罕见,还是以不信手涂鸦为好。我有过教训。有一部五家评五彩印《杜工部集》,还有一部三家评五彩印《李义山诗集》,都是清代精刻本,现在不多见了。买来的时候,一边读一边在书楣上写了一些字。现在看来,评语很不精采,字又写得难看,十分后悔。好在“污染”不多,否则  相似文献   

6.
记得前些年,上海曾经出版过陈左高先生的《中国日记略史》一书。现在我想,如果陈先生要修订这部书,或者今后有别人再写中国日记史的话,那么,2011年的7月是肯定应该大写一笔的。因为,就在这个火热的月份,京沪两地分别出版了分量特别厚重、学术价值特别高的两部日记巨著——《王伯祥日记》和《夏鼐日记》。  相似文献   

7.
这一两年来,我写的一些新闻作品如《与雷宇对话》、《一位国家级专家竟去读硕士研究生——程抱垒的选择发人深思》、《“孟维娜’行为”追踪》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或引起反响,或引来争议,不论誉毁,身边的好友也罢,同学也罢,有一种评价倒是相同:“你写的东西有嚼头,不会看了就忘”。于是有人奇怪:你是正在读书的研究生,哪来的这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我作答:我写的这些东西,充其量只是几发“马后炮”。这不是假谦虚,发现并率先报道这些新闻的都是别人,我不能掠美;在别人报道过的领域继续开掘,犹如“马后炮”,这才是我的实绩。如果说要我  相似文献   

8.
解码畅销书     
畅销书永远是图书市场的焦点、宠儿.每个出版人都希望能打造畅销书,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无处不在地夺走了人们阅读时间、免费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时代,要想做出值得大众付费购买的图书已是不易,更何况是打造出一本拥有十几万甚至上百万销量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9.
畅销书与个性张扬矛盾吗?阿正畅销书影响个性发展吗?畅销书往往意味着读者阅读兴趣的趋同,了解和不了解的都买来看,甚至出现不看也把它买下来的现象,那么,畅销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阅读的趣味和倾向,这种倾向跟90年代以来追求个性化的思想潮流有什么矛盾?为什么在这种个性张扬的年代,在自由主义、个人理想、个人奋斗的年代会出现这种阅读趋同的潮流?安波舜它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认为它不是矛盾,而是一种社会文明和文化进步的表现。我举个例子:有人在《新民晚报》上写了一篇文章,说外滩有很多妓女,警察抓到她们的时候,发现她们包里有三种东西,一、口红;二、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我国的阅读风气在下降,特别是人文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文类、思想理论类读物的发行量与销量是今天的好多倍,如《傅雷家书》《巴金随想录》这样的书,在八十年代可以达到几十万册的发行量,今天却无法实现.如今的畅销书与那时的畅销书相比,内容已经有很大的变化,现在都是一些娱乐性、通俗性与实用性的图书,这些都表明我们的人文阅读风气是在下降的.  相似文献   

11.
书名是影响读者购书的第四大要素.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风行畅销书排行榜居高不下,作者汪中求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细节决定成败》的定价是24.8元,而书名就值了20元.在美国,一部原本销售平平的图书《争吵艺术》(亚瑟·舒本浩尔著),改为《如何符合逻辑地争论》后,居然立刻就成了畅销书.书名的重要性在此更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因为在《美文》杂志社工作,就接触了许多作家。作家里也是各色人等,有的文不如人,有的人不如文,有的见过一面了从此不愿再见,有的相见无事,不见倒又想他。唐兴顺是从河南风尘仆仆地来过一次,他长得很厚实,言语也质朴,大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在我的观人经验里,越是像文人的越不是真正的文人,模样朴拙者却往往成文章高手。再者,不服一人或逢人便服都是妄人。唐兴顺走后,我对编辑讲:要重视这个人。果然以后他写得很多,除了在《美文》上发表外,国内一些重要的报刊上常见到他的作品。我曾经把他和许多作家作过比较,企图要验证我的一些看法,比如他…  相似文献   

13.
我觉得我们在书的“畅销”和“畅销书”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混乱认识,因此想说一说这个话题。有人一提到“畅销书”就频频地摇头;意思是说真正的好书难以畅销,而‘畅销书”却没有好书。这么笼统地说话,恐怕不行。  相似文献   

14.
想好了再写     
我经常和通讯员打交道,发现有的通讯员采访回来,也不好好想一想,稿纸一铺就写将起来。写了上句,不知道下句是什么,写完了第一段,不知下一段要说什么,半天也没把文章写成。这是一些通讯员的通病。那么,采访之后,什么时候动笔合适呢? 首先要把主题确定下来,写个什么意思要弄清楚。用什么形式写也要弄清楚,写消息,写通讯,还是写故事,要选定一种。文章用个什么标题;写几层意思,每层意思写几段,每段都需要那些材料;文章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这些都想清楚了。才可以动笔。总之,动笔前,  相似文献   

15.
就像“非典”一样,并非流行的就是好的,一些号称畅销书也有其致命的症状:媚俗、跟风、炒作。 首先说说媚俗。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少人成了暴富,有人想要探究他们暴富的秘诀,于是诸如《你为什么是穷人?》、《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秘诀》、《点石成金术》等一大批这样的书几乎也是在一夜之间就跻入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我们且不说这些书的内容有多少可信的成分,单就其宣扬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想把新闻写得生动一些,我也这样想。作为羊城晚报的记者,偶然翻了翻近两年自己写的一些报道,无论消息、通讯特写,距离生动的要求很远。为什么不生动呢?我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我想,生动的新闻源出于生动的事实,而生动的事实是随时随地,任何一条战线都有的。能不能遇到这些生动的事实,从中发现主题,那要靠记者  相似文献   

17.
谈到阅读,个人强调阅读对自己的影响,老师或父母关心阅读对学生和孩子们的影响。但对于出版社而言,他们则关心社会的阅读风气是否旺盛,他们也更想知道哪些人最爱看书?是否也是最常买书的人?这些爱看书的族群又最喜欢阅读哪些书?如果有了这些答案,出版社似乎就可以针对这些族群的消费习性加以研究,如能做到投其所好,出版社所出版的书要成为畅销书的可能似乎也会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8.
养气     
《养气》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二篇。养气就是培养体气,反对劳神苦思、呕尽心血来写作,这是同刘勰主张写作要自然的理论一致的。用心过度,写作过劳,都会损害体气,他都不赞成。他认为写作要从容宽舒,写不出不要硬写,文思来了,有话要说才写;文思不来,没话可说,就不写。这是一。写作有时和作家的才性有关,比方有的长于写得婉转曲折,有的长于写得慷慨激昂;有的长于写诗,有的长于作文,不妨各人保持各自的特长。  相似文献   

19.
尝试出版畅销书是每一个编辑的梦想,但是失败者总是远多于成功者,一些编辑甚至产生制造畅销书要靠运气的迷信思维。其实不然,畅销书之所以畅销,是有逻辑的。掌握了这些内在逻辑,就可以连续出版畅销书。否则,依赖于运气,就会像守株待兔一般,成功一次后再无下文。笔者的出版理想是:好书改变人心。而要想实现这个理想,运作畅销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我做了50多年的新闻工作,跑过社会新闻,战地新闻;编过报纸杂志;也写过不少文章;评论、通讯、散文、杂文,什么都问津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出了六本书,有人要我讲讲经验,却一下把我问住了,因为从感性的知识一下升华到理论,我从来不曾去想过。想了很久,如果也可以说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