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充分的论据驳斥了《试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的分裂》一文中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对会党的无情抛弃 ,才是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的观点 ,指出 :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的分裂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强调 :评价辛亥革命后革命派与会党关系的转化 ,不能单纯从会党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着手 ,而必须对其参与辛亥革命的心态和动机及其在辛亥革命后逆历史潮流的所作所为加以足够的重视 ;不能过分谴责革命派这样那样的缺点 ,而必须看到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它毕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代表 ,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充分的论据驳斥了《试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的分裂》一文中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对会党的无情抛弃,才是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的观点,指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的分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强调:评价辛亥革命后革命派与会党关系的转化,不能单纯从会党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着手,而必须对其参与辛亥革命的心态和动机及其在辛亥革命后逆历史潮流的所作所为加以足够的重视;不能过分谴责革命派这样那样的缺点,而必须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毕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代表,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会党运动,绵延数百年,活动范围遍及二十余省,会众难以数计,声威震动寰宇,而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其高峰。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和领导下,会党被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出现了大联合、大统一的趋势,在革命党人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中,会党几乎“无役不与”,且不少次起义是以会党为其主力的,会党已经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而活跃于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4.
会党是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一支社会力量。陕西会党在同治、光绪年间发展迅速,势力遍布全省。会党活动的主流是联系下层社会民众,进行反清反帝斗争。辛亥革命前夕。会党逐渐接受革命党人联合斗争的主张,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当然,由于会党成员以游民为主体,故而它也存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民生危机逐渐加深的大背景下,清末会党活动产生了两个明显的趋向:革命化与匪化,辛亥革命前夕这种趋向更为明显。革命化是会党反抗思想与斗争不断进步的体现,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积极的联络影响下形成的;匪化则是会党从事各种危害社会的活动,不断加速会党走向社会的反面,是不以会党的革命斗争而转移的。就会党整体活动而言,两种趋向同时存在,同时作用,这一致延续到辛亥革命的爆发,以至会党最终成为革命党人容易发动但又难以驾驭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会党运动,绵延数百年,活动范围遍及二十余省,会众难以数计,声威震动寰宇,而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其高峰。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和领导下,会党被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出现了大联合、大统一的趋势,在革命党人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中,会党几乎“无役不与”,且不少次起义是以会党为其主力的,会党已经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而活跃于中国近代政治舞台,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会党运动无疑是史学工作者一项迫切而又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中,曾三次提到会党,即兴中会广州起义,光复会成立,萍浏醴起义。那么,辛亥革命与会党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的动机 会党,大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会员以农民为主,还包括手工业者和游民等。  相似文献   

8.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会党势力较为雄厚的省份之一,“此年各省湘勇大半遣撤。游勇与游士散而归者数且十万。”这些“游勇与游士”大批投入秘密结社,从而使湖南会党的声势更加浩大。而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进入高峰时期;加以湖南革命党人十分注意联络会党投入反清斗争,使湖南会党运动空前活跃,湖南会党在1900年自立军起事、1904年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1911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反清斗争经验的丰富和政治经验的缺乏,注定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争取的社会力量;会党简单、率直、行侠好义的性格特点,以及革命派对会党这一性格特点的准确把握,则定格了革命派与会党之间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为争取会党参与,革命派采取了必要的手段与方法;在革命派领导发动的武装斗争中,主要领导皆为会党首领,会党徒众可以说是“无役不与”,革命派利用会党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策略。在完成反清大业后,革命派对会党的态度骤然变化,无情地将昔日的盟友抛弃,对会党组织加以取缔、镇压。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会党的革命『生与破坏性这些本质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904年11月,革命党人黄兴、蔡锷等曾在上海余庆里举行会议,商讨反清起义的战略。这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中革命党人举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会议,也是一次值得注意的重要会议。十九世纪宋二十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正酝酿着新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894年孙中山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在广州发动起义,打响了反清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周叔川、谭人凤等组织会党在湖南中部新化图谋起义,后事泄未成,周、谭逃亡日本。随后,各地也发动了一些起义,但均未成功。1901——1905年间,我国又先后发生了拒  相似文献   

11.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会党势力较为雄厚的省份之一,“此年各省湘勇大半遣撤。游勇与游士散而归者数且十万。”这些“游勇与游士”大批投入秘密结社,从而使湖南会党的声势更加浩大。而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进入高峰时期;加以湖南革命党人十分注意联络会党投入反清斗争,使湖南会党运动空前活跃,湖南会党在1900年自立军起事、1904年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1911年湖南光复等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湖南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因此,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会党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典型意义,抓住并解剖这一典型,找出它的主要特征,这对于正确认识会党的本质和全面评价会党的作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光绪年间,天地会在广东各地逐渐复苏并日渐活跃,从而为清末广东天地会自主性反清起事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此时广东会党的自主性反清起事,除了具有地域广泛、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等突出特点外,还具有如下明显特点:第一,不少起事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超过了千人。第二,有些起事以城市为进攻目标,直接威胁了清政府的区域性统治中心。第三,各地会党起事后与清廷冲突的强度不一。第四,不少会党组织在起事时,出现了抢劫等反社会行为。从功能上看,广东会党自发自主性反清起事,有力促进了会党与革命党的联合。  相似文献   

14.
从孙中山于1895年准备发动广州起义起,到1911年武昌起义止,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过十几次旨在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但这些武装起义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主要是依靠会党和部分新军。那么革命党人为何在起义中总是依靠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会党力量呢?一、会党长期坚持反清斗争,有一定的思想和组织基础,易于组织发动。会党是指天地会、哥老会等民间秘密组织。这些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满洲入关后,国内…  相似文献   

15.
墨子学说与近代会党:以辛亥革命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近代,墨学的价值被再度发掘,社会精英开始重墨,而在下层社会中,墨学思想及其行为方式一直是用来反抗封建统治的思想利器。近代会党之所以与革命党人联合,参与资产阶级革命,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墨子学说的影响不无关系。墨子学说与近代会党在时代、阶级、组织等外在形式上有着天然契合,墨子学说在近代会党革命意识的成长中有着内在促进作用,加上革命党人又是以墨子学说感染、号召会党投身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6.
会党是自清代开始存在的一种民间秘密社会团体,以天地会为主体(取“指天为父,指地为母”之意为名)。它之所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拉拢、联络的对象,其原因有三:一是会党的反清思想与革命派殊途同归。天地会产生于满汉民族矛盾之中,由明朝遗老在康熙、雍正年问初创,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至乾隆时势力大盛。随着历史的发展,“复明”观念逐渐淡薄,“反清”成为辛亥革命前会党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论会党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会党组织的许多特点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不少特点有相通或相近之处,因而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会党联络不仅有了可能性,而且具有必然性。会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的基础和生力军。正因如此,会党内在固有的缺陷与革命派自身具有弱点相互渗透,共同影响,成为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八九四年到一九○五年的兴中会时期,正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艰难困苦中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初年代。一八九五年十月,兴中会组织的第一次武装反清起义——乙未广州之役还没有来得及发难即告失败。事后,清朝官吏悬赏缉捕兴中会主要成员,孙中山等人难以在国内驻足,只得移居海外。在海外,他们一方面向侨居日本、南洋和美洲等地的华侨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组建兴中会、忠和堂等革命组织;另一方面又大力寻求关心和同情中国革命的“外国同志”,为自己的事业争取多  相似文献   

19.
哥老会是一种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它最早产生于清乾隆年间,随着清末社会震荡发展壮大。哥老会作为会党力量之一,在全国辛亥革命的浪潮下,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合作,在全国各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哥老会在同革命党人的合作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优势,而它所暴露的缺陷加之革命党人会党政策的失误最终导致二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20.
清季四川民主革命成功的原因除有革命党人的艰苦斗争和对清末知识分子的宣传外,清季四川秘密社团的作用不可小觑。包括秘密社团对革命党的联络,为革命提供组织和群众基础;社团成员充当革命主力,使党人在川举事有力可持;为革命党在川举事提供经费支持。缓解党人财政紧张局面。清季四川秘密社团与革命党人间的“党团”互动关系频繁,在四川民主革命中十分活跃,对四川民主革命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