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武术研究"到"武术文化研究"的跃升,实际上是研究的视野跃升为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研究武术,旨在对武术本身达到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观照。因此,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进行界定,必须具有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作出界定,并不是单纯为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是简单地对当前理论界各类理论观点进行一种综合和折中处理,而是旨在通过定义本身揭示武当武术、武术文化是什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它与传统武术、传统文化、传统武术文化、武当地域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武术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关联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武当武术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与热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与理论渊源。其一,研究传统武术,探寻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道,就必须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的研究。其二,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是当前宏观层面的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与微观层面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实现"对接"的必然要求。其三,以文化的视角探讨武当武术,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完整、系统、鲜活、具体的武当武术必定会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这也是当代武当武术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9,(7):600-603
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结合"两创"方针,对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认为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以四大视域为切入点:其一,"文化"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根";其二,"教育"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本";其三,"非遗"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魂";其四,"国际化"传播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径"。基于此,以传统文化发展为背景,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找寻武当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传统文化回归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对长期氤氲于道教文化下的武当武术文化遗产展开述评,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指出,对武当武术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3大模块,其一,武当武术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研究;其二,武当武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其三,武当武术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研究。以上这些分类梳理旨在厘清武当武术的现实发展概况,阐述其蕴含的内在价值意义,从而进一步促进武当武术文化发展,彰显国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武当武术文化如何进行国际化传播这一问题,以武当武术的来源与内涵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武当武术的思想起源、历史渊源以及武当内家拳的理论,诠释了武当武术文化的含义,进一步剖析了武当武术文化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武当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方式可行的对策与建议,藉此为武术主管部门制定武当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安  汪城 《武当》2013,(4):4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文化强国号召,弘扬中华武术精神,2012年12月15日,由中国·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传播中心、中国武当武术协会武汉市分会举办的首届武当纯阳拳联谊会,在武汉市武昌江滩举行。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代表性传承人、武当武术协会武汉市分会会长、武当纯阳拳掌门人汪兆辉老师,和来自安徽省纯阳拳传  相似文献   

7.
剑与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武当剑作为武当派中武当拳械的极具代表性剑法,也是我国优秀传统器械武功,其文化在武当武术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武当武术[1]是武当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湖北省颚西生态文化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洪流下,在极度强调高端文化策划和文化营销对颚西文化维护与建设下,武当剑...  相似文献   

8.
《武当》2003,(5):13-13
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及推广武当内家拳法,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经过两年努力,编辑出《武当武术精萃》(第一部),最近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当文化丛书的一部分(武术部类),又是《武当》创刊二十周年精华选本。武  相似文献   

9.
杨群力 《武当》2003,(1):26-28
一、武当武术养生特点 (1)武当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是重视今生武当武术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而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道教对人生是  相似文献   

10.
温冰 《武当》2013,(10):39-41
武当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武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风雨历程,武当武术在孕育、萌芽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粘附和涵摄,逐渐形成了以儒、道、释等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原始宗教学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以艺、技、气、医等外部形态特征为武术外沿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性体育项目。特别是其“内功外拳”的武术理念和“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功动养机制,在中华武林独树~帜。武当武术丰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社会空间,精深的思想内涵,在健康理念的时空,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广泛的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武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能为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提供了优秀的文化源头。武当文化所包含的道家思想和武术文化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对促进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概念的阐释,分析了武当武术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从武当武术文化圈、文化丛、文化特质三个方面论证了武当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宣 《武当》2013,(9):7-9
1983年7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筹备组邀请金子弢先生在武当山举办太乙五行拳培训班。10月,《武当》杂志总一期(试刊号)出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成立,《武当》为其会刊。《武当》杂志办刊宗旨是,挖掘整理武当武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时任主编黄学民。1985年6月,《武当》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成为国内第一家武术流派期刊。一直奉行"披露道家玄机,奉献内家真谛"的社会责任。1987年1月,《武当》由不定期改为季刊,由自办发行  相似文献   

15.
吴志勇 《湖北体育科技》2013,(9):757-758,84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得出,武当武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突出武当武术养生文化的核心地位,加大武当武术文化的多方位促销活动,打造具有武当武术旅游特色的旅游产品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10,(4)
武当文化推介武当圣贤书社该书社隶属武当山特区地方志办公室,主要经营武当文化、武当武术、道教文化、武当摄影集,以及武当风光、武术光碟等图书、光盘,开展有批发、零售、邮购、互联网销售等业务,热忱欢迎读者邮购。详细书目,欢迎登陆武当山地情网或来电咨询。  相似文献   

17.
武当武术起源于部落间的军事战争,成长于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之中,特别是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对武当武术的产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伴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却见证了一直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瑰宝——中华传统武术群体正渐次走向边缘。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武当武术文化的保护思路,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质性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制约武当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对武当武术的保护应建立在"存在是前提、传承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的条件之上,建议:第一,武当武术的保护应该是基于传承概念下的保护;第二,武当武术的发展应该是基于保护、传承前提下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力求在保护中求传承、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得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源出于武当道教的武术,把武当道教中的乌鸦神灵崇拜与武术活动中乌鸦仿生象形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显现丰富了武术象形动作中的攻防技击,又反映出武当道教神灵崇拜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武当道教武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从调查十堰市高校武当武术开展的现状入手,研究武当武术与十堰市高校体育共建发展的可行性及方法,对如何促进武当武术与十堰市高校体育共建发展提出具体对策,旨在促进十堰市高校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武当武术项目,更好地进行十堰市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传承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14,(10):64-64
武当武术,亦即武当内家拳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全面展示、传承、推广中华武当内家拳法,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联合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在中华内家拳祖庭、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共建一所规模适中、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武术文化博物馆——武当武术博物馆。目前,项目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