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艳彬 《武当》2013,(8):30-32
二、蹬、踢、摩、探、踩五劲在先天八卦中获得,于拧旋走转中变化不已。八卦有先后天之分,八卦掌亦有先后天之别。先天八卦掌为拧旋走转,为根为本为体。后天八卦掌为64势法与384之手法,为用。以身体而言,有身体八卦,为先天八卦,"本"也;以四肢而言,有四肢八卦,为后天八卦,"用"也。天地生万物皆有本源,人体亦皆具先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2.
卢艳彬 《精武》2006,(4):7-9
一个人不能练习推手,不能对搏和技击。但是,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却能一个人采用特殊运动形式,使自己始终处于实战对搏中。此功法是练八卦掌特有“活劲”的主要功法之一。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分定步与活步。此为定步推手对搏功法,是活步推手对搏功法的重要基础。定步非不动步,而是因势而动的幅度不大而已。练功要求:双掌始终粘在一起相互激烈搏击。防守和反击必须在身法、步法和精、气、神、意、劲的作用下进行。身如游龙,掌似闪电。动则虎啸龙吟,静则如山似岳。瞬间前步变后步,后步变前步。前手变后手, 后手变前手。行功中体会身体上下的矛盾劲、左右矛盾劲、前后矛盾劲。两掌劲力既对抗又含蓄。功法特点:体现了八卦掌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中化、化则变化莫测的技击特点。练功宗旨:水火相济,阴阳互易。练意练神练气不用力。行功中不可想象某式生某力,否则,就完全背离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的总体要求,要揣摩劲由法生,达到无形无象。练此功需劲力不断,意念不断,功防不断,动作不断。掌随身变,身随步翻,以气帅形。修习其他拳种之人学练此功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芦艳彬 《武当》2013,(5):26-29
中国武术几千年传承,拳种繁多,合而言之为万法归宗,分而言之为各有所长。八卦掌是集内外家之所长,又有别于各家的独特功夫。说它独特,主要在于它是在八卦图上变卦拧旋练功和变卦拧旋技击,特别是在先天八卦图上环而无端的拧旋走转,收于体内则为阴阳,发于四肢则为刚柔的高深功夫。拧旋走转是八卦掌神妙之功的必修课,不求劲而劲自生。又暗含防守与攻击之法,是八卦掌练功之大法,更是八卦掌神功之精髓。  相似文献   

4.
杨天放 《武当》2013,(7):42-43
一、八卦掌技击分析(一)刚柔相济。八卦掌是刚柔相济的拳术。有歌诀曰:刚在先兮柔腰与手,我则吸腰步稳扬。用刚劲之先必须隐含柔劲,此谓"刚中寓柔";在用柔劲之前,必须以刚劲为后备,此谓"柔中寓刚"。攻与守都不能脱离这个原则。当对方用柔劲时,我则以刚劲对付;对方用刚劲时,我就用柔劲吸腰稳步而化之,进而击之。(二)整劲击人。八卦掌击人用的是整劲。这个整劲是从根节而出,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形于手  相似文献   

5.
孙燕玮  孙波 《健身科学》2012,(10):35-35
混元内劲八卦掌,是由余师祖邱士林先生所传授的飞形八卦掌而来。它共分上下两部。其上部,是以转圈进步为基本练法。“以掌为用,以走转为本,以阴阳为纲纪,以《周易》象数理论为理论基础。”暗合着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数变和方位,是其智也。内外如一,形与卦合,也即所谓“心身一致”。“内力过人”,是其勇也,能把智勇结合,武艺自然能达上采。因此它是传统武术诸门中,最为独特的一种锻炼方法。其走圈转掌实为高级行气桩,它是以练内劲为主,但是在练这些身法手法纯熟的情况下,就不要拘泥那些身法手法规矩,而是要有神意为主导的走转,这样才能不断增长内劲,使其运转自如,神意潇洒飘逸,最终获得内壮外健的身体。  相似文献   

6.
王家华 《武当》2010,(10):31-31
史式八卦掌注重武德,并强调“五形齐出、一动不动、正反相生,其外练形神,舒筋活络,内炼意识,导引行气,以意领气,以气促动,以动成形,以眼显神”等等。这更充分说明史式八卦掌更加体现出劲道和内涵,并合理于武术界中《转掌养身歌》之理念。  相似文献   

7.
闻玄真  马志鸿 《武当》2004,(4):25-25
一、身手歌诀八卦掌卦上走,人在圈上变身手。圆中圆圈中圈,身手圈上旋丝扭。旋缠劲处处有,变幻莫测玄中修。动江河静山岳,自身中正通经络。首练功气为重,神气意力合为宗。呼吸吐纳导引术,松静圆活气灌行。八卦掌腿为精,里摆外扣步法清。行如龙坐如虎,机灵若猴,换式盘旋似苍鹰。  相似文献   

8.
卢艳彬 《武当》2014,(4):28-30
拧旋走转中的“踢劲”和“摩劲”几乎看不到,只能体会得到,最容易被轻视和忽略,但却是八卦掌功夫不可或缺的重要功法。  相似文献   

9.
卢艳彬 《武当》2014,(3):24-26
“蹬劲”与“踩劲” 拙作《八卦掌脚下五劲》于2013年《武当》第七期和第八期连载发表后,陆续收到八卦掌同道的信息反馈。其信息反馈主要是对八卦掌脚下功夫的蹬、踢、摩、探、踩五劲的习练之法或掌握不足,或难以把握,或五劲作用不清等等,要求进一步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卢艳彬 《精武》2011,(1):52-58
八卦掌功夫是"走"出来的,是由足下"五劲一意"之功锤炼而成。"五劲"属外,"一意"属内。内外合一,方能达"神气意力,合一集中"之高功境界;方能达以下催上,以内催外的奥妙神形;方能体会出《易经》所说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真正内涵。练就“五劲一意”之功,周身之劲力能挂于腕上、指上,谓之八卦掌之功得矣。  相似文献   

11.
大成拳精义     
王芗斋 《武当》2006,(1):22-24
一、总则 1、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2、以声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3、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其平;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静动互根用;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便是处。4、静中求动, 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中  相似文献   

12.
谢远基 《武当》2014,(6):26-27
八卦掌是一种以行步走转与掌法变换结合,强调内劲发力的武功,又称八卦连环掌、游身八卦掌。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中的八卦图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  相似文献   

13.
邓付凤 《武当》2010,(12):25-27
八卦掌为我中华传统武术诸门中锻炼形式最为独特的一个流派,其走圈转掌实为高级动桩,内含最上乘内功气功,为道家古传炼养法门。八卦功夫三年小成,以苦练转掌为主,体悟三十六歌诀,进阶功夫五至七年以精研四十八法诀为主。初级以练身法为主,中级以研究用法为主,高级以炼神意内功为主。  相似文献   

14.
王志远 《武当》2015,(1):23-25
二、慢练出真功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无极者,何?乃静功也。所以太极尺拳的内劲功夫只有在缓慢的接近于"静"的("无极"混沌状态下才能求得,实现"动中求静,缓中求功,静中求内劲"。太极拳以慢生柔,以缓求匀;以慢求稳,以缓求笃;以慢求松,以缓求融;以慢求灵,以缓求活;缓与慢将疏散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劲整合起来,将精气神敛聚起来,从而炼成阴柔之内劲,此即所谓"慢中求功,静态里边大力生"。太极拳"看停似走,看走似停"。势势缓匀,机势相连,每一  相似文献   

15.
李增云 《武当》2013,(3):21-22
宫门八卦掌,原始名称转掌,后命名为八卦拳,通俗亦简称作八卦掌。因为现行所见这门以掌为主、以行步转圈为基本方式的拳术,在演练时要做圈形走转变位,在变步中穿插换掌,故还有其他八卦转掌、龙形八卦掌、连环八卦掌、游身八卦掌等别名。宫门八卦掌属内家拳种,它是集各家拳种的精华,把攻防招术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圆走转之中,每招每式皆以精微奥妙的手法配合独特的身法与步法,运用先天之气,化后天之力,柔运刚用,其技术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完整,合乎辩证的原理,既善于养  相似文献   

16.
正戈 《武当》2008,(1):26-27
八卦掌属中国传统内家拳术,相传始创于清代董海川先生,后传尹福、程廷华等弟子。门徒众多。盛行于京津。八卦掌是以“走”为功法训练核心,一切实战攻防必须在“走”中完成。“抽身变势、移形换影”是八卦掌实战风格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7.
谢远基 《武当》2014,(7):30-32
如何练出八卦掌的内劲呢?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内外兼修。在这个过程中,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要抓好调身。调身是运用意念调节掌型、步型、身型,掌法、步法、身法等基本动作,使之符合八卦掌的规范,即调准八卦掌的基本动作,从而逐渐达到练功要求和目的一种手段。调身要讲究正确性,做到“九要”(即塌、扣、提、顶、裹、松、垂、缩、穿),符合“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  相似文献   

18.
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八卦掌练功时走圈,通过走圈练习基础八掌、八大掌乃至八八六十四掌。交手时“以走为用”,“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所以要在“走”上下功夫。练走首先就要练好趟泥步,八卦趟泥步是八卦掌重要的基本功。 过去练习八卦掌的人只练直行和走圈,认为只要掌握了趟泥步的要领就可以练习八大掌了。其实除了  相似文献   

19.
蛰龙 《武当》2009,(4):33-33
求取拳劲的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三种类型,即静力型、动力型和动力静力结合型。比如泰拳、拳击属动力型,大成拳、丹劲道属静力型,太极拳、八卦掌属动静结合型。当然动与静都不是绝对的,只是在求取拳劲的方式上比较侧重于动或静的某一方而已,并由此形成鲜明的训练风格和技术特点。总体而言,动力型属外求法,静力型(含动力静力结合型)属内求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精武》2007,(11):45-45
总歌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走如风,站如钉。摆扣转变,步法清。腰为督,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行如龙,坐如虎。动似江河,静如山。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归丹田。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摆扣步,要仔细。转换进退,在腰隙。手打三,步打七。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高不扼,低不拦。迎风接进,最为先。数语妙诀拳中要,不用纯功也徒然。八卦掌。八卦掌拳名八卦,取易以为法。易者,阴阳之道也,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故善学者,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