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柯超 《武当》2013,(6):10
4月28日,镇江孙氏武学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大会在镇江西津渡举办,镇江市委宣传部、国资委、体育局的相关领导,与国内孙氏拳主要传人张茂清、刘树春、刘守信、胡俭雷、冀云彪、沈保发、万永南、孙琦等出席大会,300余名孙氏拳爱好者参加。镇江是孙氏武学的重要传承地,上世纪二十年代,孙禄堂任副馆长兼教务长的江苏省国术馆在镇江成立,开始了孙氏太极、形意、八卦掌等诸般武艺在镇江的繁衍传播。上世纪八十年代始,镇江市武术协  相似文献   

2.
孙氏武学产生于20世纪初 (1918年),是孙禄堂先生运用易理与《周易·参同契》等内丹学,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创立孙式太极拳而形成的。由于孙禄堂的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五部著作及《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两篇文章之中,故本文作者曾多次  相似文献   

3.
孙氏武学产生于本世纪初,是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的.孙氏武学首次历史性地使武术从一种搏斗技能升华为一门修身实学,孙氏武学对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孙禄堂武学进行研究,以期更多的人了解孙式太极拳,了解孙式太极拳的武学思想,为孙式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朱守明 《武当》2014,(1):26-26
扬子江畔,聚四海英杰;金山脚下,会八方豪雄。2013年12月13日~15日,由国际孙禄堂武学联合会、世界华人武术联合会、镇江市体育局和镇江市体育总会主办,镇江市孙氏武学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孙氏武学国际武术交流大赛,在孙氏拳兴盛之地、名城镇江隆重举行。来自英美法德印等12个国家和港澳地区,以  相似文献   

5.
李斌 《中华武术》2004,(12):29-29
一代武术大师孙禄堂创立孙氏武学,影响深远,其子女孙存周、孙剑云及其后人、门人多年来都为推广孙氏武学做出了很大贡献。为继承和弘扬孙禄堂先生所创立的孙氏武学,在其孙女孙叔容的倡导下,历时一载筹措,于2004年10月:23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孙禄堂武学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孙叔容先生(1918-2005年),是我国当代代表性武术名家,孙氏武学中兴之师。孙叔容先生是我国近代武术大师孙禄堂的嫡长孙,幼承庭训,8岁跟爷爷开始习武,终生不辍,38岁起随父亲孙存周在北海公园公益授拳,之后在全国各地授拳无数。孙叔容先生不仅在全国各地授拳,亦在孙氏武学研究方面做了杰出的贡献。1992年出版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2000年此书在中国香港再版。先后在《汴梁武术》《少林武术》《少林与太极》《武魂》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被誉为当之无愧的孙氏武学中兴之师。  相似文献   

7.
余功保 《武当》2013,(7):37-39
孙禄堂是中国武术家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职业武术家,他将武术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跨越了一个个高峰,通过武术的修炼,由技进乎道,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形践表达,以生命运动的形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境界。研究孙禄堂及其创立的孙氏武学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是深入把握孙氏武学灵魂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研究、习练孙氏武学乃至中国武学,体验生命以及人生的必然走向。归结孙氏武学体系,有六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形意拳术三体式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即人身中之头、手、足也,亦即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合一之体也."在"述许占鳌先生言"第二则中,孙禄堂先生借许先生之口道出了三体式的内涵及其在孙氏武学中的核心地位.三体式是孙氏武学三拳共有之本体,是三拳合一论的重要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氏太极拳98式作为最后定型的太极拳流派,是孙禄堂先生在几十年精研形意拳和八卦拳,已在武学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之后,又学太极拳于武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根据自己对内家拳的体悟而定型的拳架体系。孙禄堂先生作勾首先明确提出拳与道合的一代武学宗师,其一生跨越了朝代的更迭,冷兵器的暮落,其武学思想是其躬行研验一生的结晶,这种武学思想自然也体现在孙氏太极拳之中。笔者虽然对孙氏太极拳喜爱有加,但对其中奥叉也只是一知半解,现不揣谫陋,对其中开合手之势谈谈自己多年来的体悟。  相似文献   

10.
孙式太极拳的产生孙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太极拳流派之一。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字禄堂,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人(今属望都县)。孙禄堂幼从李奎元读  相似文献   

11.
体育盲点一二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所创。孙禄堂(1860~1933),讳福全,晚号涵斋,河北完县东任家疃村(今属望都县)人。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曾拜李奎元为师,实从郭云深(李之师)习形意拳,后从程廷华习八卦拳,并得太极名师郝为真所习太极真谛。禄堂公以毕生精力钻研形意、八卦、太极等拳术,融会贯通,冶三家于一炉,独创了卓然自成一家的孙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2.
若愚 《武当》2011,(7):3
5月28日,泰州市孙氏武学研究会在江苏省泰州市隆重成立,来自北京、天津、河南、江苏等地的近200名孙门弟子和武术名家吴彬、郝心莲等,齐聚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泰州,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这是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武学文化和武学精神在泰州的传承、弘扬和光大,是泰州武术界蓬勃发展的又一盛事。研究会的宗旨是发扬孙氏武学,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前言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名中正拳,系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先生晚年所创。该拳以武氏太极为主体,融入形意、八卦乃至外家拳之精  相似文献   

14.
童旭东 《武当》2010,(10):32-34
一、巨星灿烂 孙禄堂,河北完县东任家疃人(今属望都县),生于1860年12月26日,逝于1933年12月16日。自幼嗜武,曾随李魁元、郭云深习形意拳,随程庭华习八卦拳,并得郝为真太极拳之传,曾游历大江南北,融通十数家武术门类,经其提纯升华,创立了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即孙禄堂武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14,(12):I0004-I0004
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太极一家亲"交流活动,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广西桂林市举办。中国-东盟"太极一家亲"交流活动,是一项高规格、高水平的武术交流活动,自201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届,旨在"以武会友,弘扬文化,促进交流",中国和多个东盟国家的太极名家参加了这一武术盛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太极一家亲"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太极拳展演、中国武术段位制境外(东盟)推广项目启动仪式和武术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13,(8):9
入录:中国太极拳大百科当代武林名家大典中华武术三十年大型画册"武当百杰"中国武术七段蔡春明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江苏省泰州市人,就职于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现任江苏省武协副秘书长,北京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著名武术家黄万祥、刘树春入室弟子,泰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泰州市孙氏武学研究会会长,泰州市海灯武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17.
童旭东 《武当》2010,(5):31-33
1956年,师弟支燮堂从上海来看望他,鼓励孙存周总结家学,在技术理论和训练方法上能有所发展,著书流传。这也正是孙存周一生的夙愿。由孙存周的父亲孙禄堂先生建立的孙氏道艺武学体系,是以修为内劲为核心的武学体系。由于内劲的特点是无形无意,感而遂通,体现出来的是人体身心本能的适应机制,是把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缪卫东 《武当》2012,(10):2
泰州市海灯武学研究会成立于2010年10月,迄今已两年。两年来,在丁山会长的领导下,本着弘扬海灯精神,传承海灯武学文化的宗旨,坚持面向大众,深入普及,免费教学。2011年6月,成功举办了"丁山杯"泰州国际武术交流大会,并组织骨干会员去四川省江油县海灯故居寻根认祖,朝拜了海灯灵塔。同年10月,举办了研究会成立一周年庆典,中国武术泰斗蔡龙云先生和郝心莲先生莅会指导。  相似文献   

19.
梅墨生 《武当》2013,(9):55-56
孙禄堂先生辞世80年了,世事变幻,思潮演进,武学递遑,传统武术之命运亦如其他国粹一样,浮沉升降。在日益西化和以欧美竞技体育理念取代民族武术理念的今天,在下以为,重读孙禄堂的武学经典著述,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亦是对历史的重温,更是对现实的反思。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孙禄堂先生有两篇重要论著刊发,即《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及《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文皆不长,虽云详论,若与今日洋洋  相似文献   

20.
刘伟 《武当》2007,(7):1-1
2007年5月2日,纪念李经梧诞辰95周年,逝世10周年暨一代太极大家李经梧武学研讨纪念会在北京举行。亚洲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