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峥 《新闻采编》2001,(3):29-29
《清洁生产引出“燃料革命”》一文是我采写的一篇有关山西省阳泉市环保治理成就方面的报道,在写作这篇成就报道时,我有意地采用了解释性报道手法,从而对挖掘这篇报道的深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一次环保调查中,我发现传统的燃煤企业中正在悄然兴起燃气化改造的潮流,这种潮流已经成为阳泉市达标治理当中的一支新的旋律。  相似文献   

2.
人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认为,记者、通讯员也要采写门边稿。1989年夏天,《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我写的通讯《卖瓜人语》,并配有画家苗地的杰作:“全家福”,就似“兔子吃了一次门边草”。这篇稿发表后,引起读者注意,《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杂志、外文出版报等记者纷纷到瓜摊采访、拍照。  相似文献   

3.
在 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 ,本人与《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 ,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对这篇报道的采写经历本人感触颇深。偶然机会发现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线索做为一名记者 ,每年在3月5日来临前夕 ,总想采写出独家的具有份量的“雷锋新闻” ,为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也是检验一名记者的思想能力与业务水平的一次考试。雷锋的第二个故乡在辽宁 ,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足迹。为了找新闻感觉、捕捉雷锋新闻的“灵感” ,我开始有目的地寻找搜集有关雷锋方面的图书资料甚至传说…  相似文献   

4.
我采写的短新闻《火车嗓门变小了》获得了中国企业报新闻奖二等奖。回想采写经过.这篇稿子是从一次工程验收会上“拣来”的。  相似文献   

5.
说实在的,有关这起案件的采写,我已经很疲倦了。这是一次历时5个月的“漫长”的采访,从今年5月初至9月下旬,断断续续的,我始终关注着和追随着这起上海地区最大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审理进程。从第一篇《千里追踪假“力士”》,到此案审结判决后写的思考性文字3篇,在本报一共发了4篇报道,另在《人民警察》杂志上刊发的题为《告急:救救名牌》的16000字的长篇通讯里,假“力士”占了5000字篇幅。这就是我采写“力士”香皂假冒案的全部成果。如今,一审判决已经宣告此案降下帷幕,我那断断续续的采写已经划上句号。但当我应《新闻记者》杂志之约,撰写此文时,不得不将已经封存的采访笔记及刊发的文字翻将出来,追忆采访此案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6.
3月2日,“两会”前夕,《工人日报》在“新闻周末”版以大篇幅发表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我呐喊,因为我相信”——八旬老人三百次上书中南海》(以下简称《呐喊》)。这篇通讯是“新闻周末”编辑室为迎接新世纪第一次“两会”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的重点稿件,通讯集中报道了湖南省长沙市一位退休老人陈荣杰忧国忧民、连续50年向党中央建言献策、致力于反腐倡廉、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采写某一稿件时,往往会意外地从被采访者口中获取另外一些新闻线索,这些新闻线索甚至比原先所要采写的主题更重大,更具指导性,《“买路钱”名目繁多,运销户有苦难言》就是这样一篇半路上“冒”出来的批评性报道。采写这篇稿件前,我正在着手采写《南通输船运输公司长江客运处改进服务工作,热情支持农民搞运输》的稿件。一  相似文献   

8.
送上门的线索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春天的花朵,使我终生难忘的一次采访,这就是报道拐卖儿童的问题。这次采访的最后成果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失落的小太阳——拐卖儿童纪实》一书。这次采访的起因还是早在1989年间,我采写了一篇拐卖妇女的报道发表在《中国妇女报》上,这篇报道发表后,却引一些被拐卖儿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的不懈追求,果然得到了聊以自慰的些许回报。近10年来,我采写发表了一批较有影响的通讯和报告文学作品,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盛世风采》一书,共有60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市、全省和全国新闻奖,其中长篇通讯《献给祖国的赤诚》、《金色的拐棍》、《位卑未敢忘忧国》分别荣获山东省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精品工程奖”。我笔下的新闻人物,经我报道后,有4人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有8人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下面我就如何采写新闻精品谈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23日《新华日报》“党的建设”专版登载了笔者采写的经验报道《传道授业的壮丽画卷》,全文2700字,并加了短评。这篇报道从初稿到见诸报纸,先后修改4次,其中凝聚着编辑同志的心血,使我受益非浅。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文章不怕改,多改出佳作。这篇报道的源头是,8月上旬,在南通市委召开的党建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1.
如实地采写新闻,忠实地记录历史。是记者神圣的天职。今年8月24日,《工人日报》在第三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一篇述评性新闻《如果把真实情况告诉人民……》。这是一篇真正的独家新闻,正是沉重的使命感督促我完成了这篇报道记录了这段历史。今年5月底6月初,四川凉山州首府西昌及周边各县突然传出“西昌要发生8级以上毁灭性地震”的谣言。谣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上旬,在一次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第一副总编辑张云声高兴地说:“《市场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好文章。”他所称赞的那篇“好文章”,指的是我们共同采写的《道是反常却正常,渡过难关是阳关》(见《市场报》1989年10月5日一版)分析市场疲软的经济述评。文章发表的当天,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以三行大字标题作了转载。这篇述评发表后,引起了经济界人士和工商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他们说:“这是今年以来对市场分析最为权威的报道。”同行们评论:“这篇述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通过大量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提出独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上旬,在一次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第一副总编辑张云声高兴地说:“《市场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好文章。”他所称赞的那篇“好文章”,指的是我们共同采写的《道是反常却正常,渡过难关是阳关》(见《市场报》1989年10月5日一版)分析市场疲软的经济述评。文章发表的当天,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以三行大字标题作了转载。这篇述评发表后,引起了经济界人士和工商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他们说:“这是今年以来对市场分析最为权威的报道。”同行们评论:“这篇述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通过大量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提出独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我参加了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和《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下面简称《嘱托》和《报道》)的采写工作。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篇通讯采写、构思的过程,谈谈它们产生的具体背景。  相似文献   

15.
1991年2月16日,《天津日报》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羊年第一“羔”》现一场短新闻,介绍了“羊年”天津市第一个婴儿诞生的喜讯,报道富有情趣.2月20日,又刊登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姜月平写的短文《写给羊年第一“羔”》,介绍了记者采写该报道的有趣经过。我们特将该篇报道和这篇新闻背后的新闻一并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去年间月16日,军报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子──通讯《廉为媒》。现在想起来,那篇稿子之所以能见报,是沾了集思广益的光。那一段时间,各个报刊都侧重于反腐倡廉的宣传。我听说油料助理员邱吉树结婚时,曾当着众人讲了促成他们婚姻的一段倡廉故事。我采访回来后,在选用写作体裁上拿不定主意,科甲的几名同志建议我写成一篇通讯。成稿后,他们又提出了缺少个性语言、结尾平淡无力等毛病。于是我第二次采写。稿子发出后,很快在军报二版刊出。这篇稿子的成功,使我对搞报道有了新的认识:采写到一个好素材后,首先要听听众人的看法,稿子不能…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我采写的一组“加大打假治劣力度系列报道”,陆续在《义乌日报》上见报。该组系列报道是一组问题性报道,涉及敏感问题,篇目包括《假货从何而来》、《蓄意假冒为哪般》、《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等三篇。报道见报后,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扬和鼓励,读者也十分关注,社会效果较好。 然而,回过头来想想该组报道的策划、采写过程,又深深感到采写问题报道十分艰难,责任也重大。因此,我认为,只要我们能辩证地反映事物,争取多方支持,这类敏感的问题性报道能够成功。 问题性报道反映的往往是当前社会和群众十分关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也能写大文章──从三篇报道刘章华的长通讯引起的联想蓬溪县委报道组蒋先平在今年上半年五个月时间里,《四川日报》连续三次发表长篇通讯,报道刘章华的事迹。第一篇是2月12日一版右下角由川报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一个农民党员的合格答卷”;第二篇发表于6月...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采写了3篇新闻,这3篇新闻在《川东南报》发表后。均被新华社采用,我从中悟出了如何采写全国性新闻的“秘诀”。一、在比较中找新闻新闻界一位老前辈说过:“新闻没有同全国比较,就不能说明问题。”作为地方报的记者,要使自己采写的新闻跳出小天地,走向大市场,就得善于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在一版报眼位置刊登了记者王艾生采写的一篇报道:《致富农民话说精神文明建设——山西阳曲县城晋驿村专业户座谈<决议>》,受到好评,说它“形式活泼,内容实在”,是宣传中央《决议》的“一大改进”。其实,这篇报道的价值是多方面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我以为还是它的产生过程。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发表后,作为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