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教师人格的力量○李王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议论:有的说我喜欢某某老师,有的说我不喜欢某某老师;有的说我佩服某某老师,有的说我讨厌某某老师。当然,这些议论是他们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老师的一种评价,但是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相似文献   

2.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3.
初当班主任的我,满脑子的幻想与设计。其中一项"宏伟"的计划是:在"任期"内,访遍全班学生的家。换策换出积极向上的孩子我的第一个家访对象是小宇,一个做事拖拉、习惯和成绩都不好的学生。当我宣布去他家的时候,他像"霜打的茄子"。放学后,小宇紧跟在我后面,一个劲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表现好,您今天就别去我家,好吗?"我不高兴地说:"我决定了的事,不能改!"  相似文献   

4.
<正>那一天的黄昏刮着些小风,我正拎着包走在家访的路上,身后慢吞吞跟着的是我这次家访的对象徐龙,他愁眉苦脸,一副大祸临头的样子。“陈老师,别去我家了吧,我错了,请你原谅我!”徐龙不止一次地这样对我说。我也不止一次地对他说:“老师这  相似文献   

5.
正又是一个星期日的早上,上周五就约好了今天上午去学生尹东升家中家访。当时我看到尹东升听我说去他家家访,表情特别紧张,有些不知所措。我看透了他的心思,灵机一动,就说同意平时与他关系要好的三位同学也去。这下尹东升轻松了许多,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9点钟,我踏上了家访的行程。走了10分钟的时间,正好遇到了要陪我一同家访的三位同学,我们一起来到尹东升家的小区门口,尹东升已经在那里等我们了。我们一行来到他家,他的妈妈开门迎上来,满脸喜  相似文献   

6.
家访     
路上,接到儿子的班主任张老师打来的电话,张老师说要到我家来家访,问我方便吗。自儿子上一年级以来,这是老师第一次来家访,我也正想找机会跟老师沟通一下。于是,我满口答应,说:“您来吧,我在家呢。”  相似文献   

7.
活动室的每张桌上摆着苹果、梨、香蕉、西红柿等水果及一盆水,桌上还放着幼儿记录用的卡片和水果小图片。随着老师一声亲切的招呼,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指点着、议论着各种水果。有的描述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忆吃这些水果时的情景……大约过了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安静下来,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孩子们有的说“我想吃”,有的说“我想把它们放在水里玩玩”……老师同意了孩子们的要求,先把水果放在水里玩一玩,然后再吃。孩子们高兴极了。接着,老师请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水果放到水里后会怎么样呢?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会沉到水的下面…  相似文献   

8.
检讨的启示     
我任我校初中34班班主任时,有一次请假回家,忘记把教室钥匙交给班长。第二天清早,许多早到的学生被关在门外,无法进教室读书。他们有的倚着栏杆看书,有的在走廊上走来走去,有的三三两两一起逗逗打打,调皮生张勇更是愤愤地说:“老师干什么去了?教室门也不开,把人家关在外面,混蛋!”等我赶来开门后,同学们没精打采地进了教室,读书声稀稀落落,有的交头接耳议论我,我心里  相似文献   

9.
张老师到我家去过。”“张老师也到我家玩过。”孩子们边玩玩具边漫不经心地说着。这时吕倩茹走到我身边说 :“张老师 ,你为什么不到我家去做客 ,有好几个小朋友都说你到他们家去了。”我摸了摸她的头 ,让她坐到了我身边 ,又招呼其他小朋友过来 ,我们围坐在一起聊了起来。“小朋友 ,你们喜欢老师到你们家做客吗?”“喜欢。”“前几天 ,张老师已经去过好几个小朋友的家了 ,还有好多小朋友的家张老师过几天再去 ,你们欢迎吗?”“欢迎。”“那么 ,小朋友知道张老师到你们家干什么吗?”“做客。”“对 ,小朋友只说对了一点 ,还有一点 ,张老师…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之友》2013,(Z1):12-14
"这几年我一直都教小学一、二年级,每次接了新班,我都会打电话约家长进行家访,但是这几年家访却越来越难了。"刘爱红老师说,平时自己和同事们交流时也会说到这个问题,现在家长拒绝老师家访的理由很多,大多数家长都会以"我家不好找,有什么事情我到学校去找老师,这样也方便"这样的理由婉言拒绝。"如今,一个新班级30多个孩子,能接受老师家访的不足一半,被拒绝的次数多了,老师们也提不起劲头来。"刘爱红老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暑假的烦恼     
平平姐姐:你好!我现在很烦恼啊!暑假快到了,同学都在议论假期要去哪里玩,有的说去韩国济州岛,有的说去三亚,有的说去香港迪士尼,还说开学回来要互相交换手信。可是我的爸爸妈妈说送我回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因为他们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我,而且出外旅游很贵。暑假大家都去旅  相似文献   

12.
自呱呱坠地,十几年来,我何其有幸,受过那么多人的指点教导。片言之赐,皆我师焉。值得我一生感恩的老师太多,值得我一生铭记的课亦是。可,唯独那一节特殊的"语文课",真正镌刻入了我的心底,点亮了我的心灯。(1)确切地说,那是一次家访。她作为语文老师兼新走马上任的班主任,来我家家访。那日下午,她散着长发,戴着一副红框眼镜,着一身黑白条纹的套装,摁响了我家的门铃。我站在母亲身旁,拘谨地迎她进门。落了座,问过好,  相似文献   

13.
家访趣事     
本人乃一介教书匠,家访是必不可少的。家访多了,便也遇到了许多趣事。一次,去一上课是特“困”生、生活是高“财”生、已经是“留学生”的学生家家访。找到他家,差点被他家那堂皇富丽的房子吓倒。其父挺着个“腐败肚”,但倒也热情。寒暄之后,我便告知其子在校的表现:上课如病猫,一问三不知,坐下便趴桌,呼噜响如雷;下课活似龙,猛如下山虎,你死与我亡,便在课间现;操行样样差,成绩科科糟,惟有玩与乐,魁首不旁家。其父听完后,大为震惊。拎着儿子的耳朵,叫他坐在我面前。然后说:“现在当着老师的面,你给我听着,你现在必须…  相似文献   

14.
呼唤家访     
在我的关于小学生活的全部记忆里 ,老师家访是最美好温馨的镜头之一。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老师家访的情景 :“徐老师常常在晚饭后 ,走出那间阴暗狭窄的小屋步行到我家———我家住在村头 ,离学校很近。我家院里有一棵枣树 ,我们———徐老师、我的父母和我便在枣树下聊天。大多数时候是徐老师先与父母说我的学习 ,讲到缺点 ,我的心咚咚乱跳 ;听到夸奖 ,浑身洋溢着幸福……之后 ,常常是我们师生二人相对而坐。星光淡远 ,夜色宜人。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徐老师讲文学 ,讲作家的故事。扑 ,有枣子砸下来 ,正落到我或者徐老师的头上 ,徐老师摩…  相似文献   

15.
捎新书     
新学期开学了,小动物一个个捧着新书,看得津津有味。 怎么多了一套书呢?噢,原来是小白兔的。他生病了,在家没来。 “谁把新书给小白兔捎回去呢?”熊老师问小松鼠。小松鼠说:“我家住在树上,他家住在树下,不方便。”说完,蹦蹦跳跳地走了。 熊老师去问小刺猬。小刺猬说:“他家和我家隔了两三户人家呢,不顺路。”说完,悄悄地溜走了。  相似文献   

16.
人家的眼晴     
家访曾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家访正悄悄淡出人们的视野,大有被电话联系取代的趋势。电话联系真能代替家访吗?本人认为,电话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可以成为家校联系的有效补充,但教师上门家访这一优良传统丢不得,因为家访的许多优势是电话联系无法比拟的。首先,学生喜欢家访。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希望受到教师的重视,盼望教师家访,甚至把老师到自己家家访当作是一种荣幸。一位家长告诉我,有一次他的孩子知道我当天早上要去他家家访时,高兴得吃完早饭就站在小区门口…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我刚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在一次家访中,我们班一个学生的妈妈在她的摊位前,先是没好气地应付了我几句,然后更在我走的时候说:"我看也真怪了,我们家孩子有的老师怎么就教得好,有的老师怎么就教不好。"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们与教师是相互对立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家访是老师的一大法宝,学生称之为“告状”,是被列为“恐怖事件”当中的。我记得幼时的伙伴们还编了首打油诗:“不怕站学堂,就怕来家访;老师来我家,吓我床下趴;老师一离开,直把双手拍。”小时候,一听说老师要来家访了,注定就要灾难临头祸事上身了,要有挨骂甚至挨打的心理准备。辩解是不可能的,父母认准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你一辩解,他们反而认为你一点悔改之心都没有了。弟弟丁丁,上小学四年级。他跟每个怕家访的孩子一样,谈“访”色变。他私下跟同学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我爸。”一天中午,丁丁气喘吁吁…  相似文献   

19.
赵全品 《贵州教育》2012,(23):24-24
下午例会后,三(1)班的班主任韦老师告诉我,他的班上今天又有一名学生没来上课。"去他家找!"我这样回答。韦老师是黔南来的特岗教师,他地方口音有些重,做家访工作有些不便。于是,准备了一下,我和韦老师以及三年级其他两位任课教师便踏上了去这位学生家的路。  相似文献   

20.
正"好新闻!"一眼看到《新华每日电讯》上的《问计于民,江苏教育厅长"家访"》的标题,我就在心里叫了一声。"家访"这个词,引起我的许多回忆。我的父母终身从教,当年不时有对学生进行家访的情况。我当学生时,好多老师是父母的熟人,经常跟我父母讲我的事甚至告状,使我在学校和在家里得到的奖惩完全一致,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家访。可是到了我儿子求学时代,从上小学到今年研究生毕业,18年间却没有一位老师来我家作过一次家访。回想这18年中,我这个作家长的,也确实多次有过与老师坐下来谈谈儿子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