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思维与语言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模糊思维与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源于人类主、客观世界的限制,二者的关系体现在模糊语言是模糊思维的产物,模糊语言表现模糊思维,从而借助二者的实用价值即模糊思维促使言语交际成功、模糊语言的调节与和谐作用,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提供便利,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个显著特性,对模糊语言进行深入科学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模糊语言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的模糊性特点来进一步研究语用模糊问题,认为语用模糊主要是由模糊思维造成的。全文主要从模糊分析,模糊综合,模糊体验和模糊联想等模糊思维的四个方面来探讨了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和理解,并分析了相应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4.
陈霞 《河南教育》2008,(6):33-34
模糊语言具有形象性、生动性,且富有含蓄性、委婉性、暗示性和灵活性,恰到好处地运用模糊思维、使用模糊语言,能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在公外教学中,教师从语言、语义、语法、修辞、翻译及写作等方面恰当运用模糊思维、使用模糊语言,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模糊认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客观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其本身对人呈现出程度不同模糊性;主观认识的局限及其能力的差异,显示出这样与那样的模糊观审。因此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受模糊性支配的机理过程。现代科学的发展在对人的模糊意识作了全面、深刻的忖度以后,终于认识到了模糊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它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模糊语言比精确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生动。在许多学科中,这种模糊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模糊表达形式都收到了最佳的表达效果,显示了巨大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精确思维是物理学一惯的原则,因此,物理教学也一惯按照严密的逻辑进行.然而,主张精确思维的物理学及其教学从来就离不开模糊思维.特别在创新思维上,模糊思维的价值更不可低估,而这一点在物理教材和物理教学方面却是长期被轻视的.事实上、精确是相对的.模糊是绝对的.本文将模糊性和模糊思维放在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来考察,探讨模糊思维对物理教学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模糊性现象的模糊处理及其创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模糊性科学现象、模糊性语言和艺术现象、模糊性社会现象,说明了对模糊性现象的模糊处理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模糊思维引入图书馆管理,初步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模糊思维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电学中的电路分析,仪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分析,都是相当复杂而抽象的,而电学的分析计算并不需要高度精确,在学习和分析中为了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可采用“模糊”思维对次要方面加以模糊,从而突出问题的主因,这为解决复杂抽象的电学问题,开辟了一条清晰畅通的主要思维通道,正所谓“看似模糊,实则清晰”。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口语表达比起书面表达,模糊词语和模糊言语使用频率更高,更有效。口语表达中的模糊性,除了由客观事物的模糊性所决定之外,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源于思维的模糊性,情感的模糊,言语表达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2.
写作受思维的支配,文章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强且多层次的“理论—知识”建构的学科,需要探索其思维特点,特别是模糊思维的特点及其应用.模糊思维在应用文的构思行文、炼意选材、语言表达中发挥着精确思维难以替代的作用.掌握并应用模糊思维方式,有利于从事应用写作的人形成掌握写作方向的心理机制,是提高应用写作水平的一条必要写作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数学概念,这些概念是由日常生活经验形成的,但这些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是模糊的。如何使这些模糊的概念走向清晰,祛除非本质属性,这是本文教学实践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诗人醉酒是一种有趣的文学现象,而在这现象背后却隐藏着某种文学创作规律,反映了诗人对模糊美的追求。本文通过对诗人醉酒现象的分析,认为诗人醉酒有助于诗歌作品模糊美的创造,而具有模糊美品质的诗歌总是张力十足、引力无限的。因此虽然醉酒作诗不值得提倡,但追求诗歌作品适度的模糊美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物理习题按其本身所提供的清晰程度,可以分为模糊习题和精确习题。已知条件不足、不确定,物理现象、过程模糊,只需要做出近似估算的习题,叫做模糊习题。已知条件充分、确定,物理现象、过程清晰,必须进行严密的数学计算,得出精确结果的习题,叫做精确习题。在物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思维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文学创造和艺术表现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大量的文学创造实践证明,模糊思维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收到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的认知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全 《培训与研究》2002,19(3):26-28
本试从认知角度分析模糊语言现象和模糊语言的民族特性。人为模糊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具有认知价值;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认知心理、习惯及方式,它们也体现在模糊语言中。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模糊美是文学作品产生艺术魅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然惜乎对此尚未有足够重视。本文拟从文学作品中模糊美产生的依据、模糊美的表现形态、模糊美的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模糊美,以期为之张目。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思维可视为对模糊对象的理性认识,已在诸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是水文地质学的主干学科之一,模糊性是该学科的重要特征。将模糊思维应用于水文地球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但有助于从事该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及学生提高其专业思维素养,对水文地球化学这门学科自身的发展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模糊是相对于精确(或言明晰)而言的,它们都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固有的东西。而若依照形式逻辑来看模糊语言,则是与精确语言相对的,它是模糊思维的一种物质外壳,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自然属性,故而,模糊语言也表现在课堂教学当中,有着奇妙的性能和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