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氏文通》作为一部早期汉语语法著作,发现了古代汉语中两种"先置"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这种发现对日后的倒装句研究很有意义,同时,《马氏文通》将语法和修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2.
<正>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为《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但它“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因为语法和修辞有密切的联系,语法规律的形成,“原是以修辞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如果不注意语法和修辞的密切联系,其结果,“则语法是语法,恐怕无论讲得如何周密,还是不适合于实用的。”马建忠著《文通》,力求“抉前人作文之奥,开后人琢句之门”,就是将语法和修辞结合起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周秦至公元1891年以前(《马氏文通》问世以前),这是语法研究的自发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公元1891年至1938年,这四十年间的代表攻作有《马氏文通》和黎锦熙的《国语文法》,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摹仿西洋语法教科书阶段。第三阶段是1939年至1948年,这十年间的代表著作有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搬用西洋语法理论阶段。第四阶段是1949年到现在,这十年间的有影响的著作是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和《汉语》课本,这一阶段是从汉语实际出发的汉语语法学初步建立的阶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因模仿拉丁语法而历来被人批评最多,但从中国现代语法学研究现状上看,《马氏文通》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马氏文通·例言》中断章取义,撮取引人深思之片语只言,不把它当作历史的标本进行科学的阐释,而是把它作为对现实的反思,借题发挥,以其引起当今语法研究者的注意:我们的语法研究还只是剐剐开始,我们并没有比《马氏文通》更多的东西值得炫耀。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开辟了中国的语法学,它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与西方语法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基础。《马氏文通》对之后的汉语语法著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都深受《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影响,后来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也受其影响,可以说是贡献深远。但是很多语言学家指出,《马氏文通》在带来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在对"动字"的分类上,书中就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诸多争议。对动字的论述是《马氏文通》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文通》中词分类的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梳理,以便使研究者们对《文通》的意义、价值以及矛盾、缺陷的认识更加系统深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马氏文通》中有关辞气的论述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马氏语法体系中的辞气理论。文章分三部分:壹、重视辞气研究是《马氏文通》的一大特色;贰、《马氏文通》辞气论的主要内容:叁、辞气论在马氏语法体系中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关于《马氏文通》辞气论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对马氏语法体系的全面了解,而且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语言研究以实用为目的,在解释某种语言现象时,常同时涉及词义、文字、音韵、语法、修辞、作文和校勘等方面的内容.“前人的语法研究,一方面和训诂学(词义学)相结合,另方面和修辞学相结合,这两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界限.”多角度研究语言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的一个显著特点.《马氏文通》使汉语语法学成为系统独立的学科,但由于马氏揭示“华文义例”是为了指导人们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虽是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但马氏的思路却并没有仅仅限止在“句读”之内,他在阐述古汉语语法现象和规律的同时,遵循了自古以来“为文之道”的传统,也阐述了修辞和章法的规律。这使得《马氏文通》超越了语言本体的研究,而在语法学。修辞学和文章学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作者系中文系讲师。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的连字与我们现在的连词在归类标准、概念范围、语法意义和功能三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尽管《马氏文通》对连字在这三个方面的分析都不如我们现在的连词科学、合理,但《马氏文通》对连字的研究奠定了我们现在连词研究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氏文通》把“犹、若、如”归为同动字、状字、断词等不同的字类。所有语法学者都批评《文通》的“状字”论,认为“犹、若、如”是动词。实际上按《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犹、若、如’’应归为状字,归为同动字可以说是《文通》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