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处理”,因为有“处理”两个字而表现出技术化的特点,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与优化,就必须着眼于精选.“精选”二字,从教材处理的角度看,对于任何课文都有同等的意义.它着眼于优化课文内容,着眼于精练课文内容,着眼于整合课文内容,是一种可用的基本操作手法.所以说,教材处理的关键是“选点”.或者说,教材处理的关键技巧是在课文中“选点”.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都应该有一两个、两三个着重用力的地方,或整体,或精段;或重点,或难点,或美点,或疑点;或结构,或语言,或人物,或手法等等.  相似文献   

2.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教学中的“课文处理”,即技巧地高效地利用课文,充分地角度精致地运用课文中的教学资源.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教学中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目标明确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或者说,教材处理就是:如何利用课文,利用课文干什么,利用课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很多语文教师没有教材处理的能力与习惯,课堂教学中的典型状况是:从课文开头问到、讲到课文的结尾. 这样的教学,平均用力,处处解读,肯定是低效的教学.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处理”;即对课文教学内容与部位的选择与利用.所谓“教材处理”,就是安排什么样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就是最好安排什么样的内容作为教学的抓手.  相似文献   

4.
教材处理的“两个三”○王会兰蔡贵忠职业中学现行的教材都有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性,所以,职业中学教师授课前必须对教材进行处理。我们经探索,对教材进行处理总结出“两个三”的观点,现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一、处理方法———三个字“增、减、移”1、增。①结合专业...  相似文献   

5.
“习作例文”的教学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抓住“例”,搞清楚每篇习作例文“例”在何处。抓习作例文的“例”,要着力于以下三点:①扣住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弄清它是什么例;②根据具体的教材,抓住它的特点,看它“例”在什么地方;③针对本班学生在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处理教材,发挥“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是决定着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关键。教学效果不佳,多为“教教材”;教学效果好,多为“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7.
黄福清 《教书育人》2008,(12):30-3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浯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诸多“用教材教”的设计频频亮相于课堂。新事物的出现与流行令人欣喜,然而我们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对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做一番理性的审视:有些教师,在“用教材教”的处理与设计上,  相似文献   

8.
贵刊 2 0 0 1年 11期刊登了耿纯全老师的“‘电势和电势差’教学刍议”一文 ,读后收益匪浅 .文中作者认为试验本按“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编排教学违背了这些概念的内涵秩序 ,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建议按作者的“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的教学顺序处理 ,对此观点笔者有不同看法 .笔者认为 ,耿文提出的处理方式实际上与早期的甲种本教材处理方法是一致的 ,而试验本处理方式是多年来教材改革的积累 ,是积极且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本文就本节教材有关问题做一些初步分析 ,旨在抛砖引玉 .一、试验课本“电势与电势差”教学处理的优…  相似文献   

9.
教材,教和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主要中介.它以文字、符号的形式反映着学科的认识成果.然而,静态的教材,永远不可能完全满足动态教育发展的需要,永远不会有一劳永逸、众口皆好的万金油式的教材.因此,好的执教者,不是教材的“奴隶”,而是教材的“主人”,要对静态的教材进行灵活操作,使之“活”起来.新编《教育学》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资料多,但它面临的现状是:教学课时紧张,学生兴趣不高,理论高阁,效果不好.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关键就是靠教师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灵活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有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我们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精心搜索的哲理小故事、图片、视频资料等。如何处理这些材料,让它们更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我想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四人邦”为了实现他们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阴谋,炮制了“两个估计”,全盘否定新中国成立以后十七年教育工作的巨大成绩,其中包括教材改革工作的成绩.“四人邦”妄图否定解放后十七年教材工作的阴谋活动,由来已久.早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便伙同老反共分子陈伯达,打着“彻底批判过去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下编写的教材”的旗号,抛出一个臭名昭著的“三自”方针,鼓吹教材要“自编、自印、自用”,竭力煽动无政府主义,反对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四人邦”在上海的余党也北呼南应,狂妄叫嚷:“我不赞成编教材.”他们拼命鼓吹“取消教材”,制造混乱,以便伺机控制教材工作,利用教材作为他们篡党夺权的一个工具.老反共分子陈伯达垮台后,“四人邦”否定教材的贼心不死.一九七一年秋,他们炮制了“两个估计”,硬说十七年的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把十七年教育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包括教材改革工作在毛主席十分关怀和重视下所取得的成绩,统统抹煞了.随后,“四  相似文献   

12.
明确教材的地位作用各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中都有它一定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这一点,便为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安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分数乘法”的地位作用有三点:1.巩固和加深已学的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等知识;2.为学习分数除  相似文献   

13.
“弱”教材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处理现有教材时,从探究教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把教材“模糊化”“边缘化”,弱化教材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暗示作用,期望学生真正有科学探究的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就“弱”教材探究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15.
十五年的教学实践越来越使我认识到:深入地钻研教材,巧妙地处理教材是语文教师一项最重要的,需要一辈子花气力的基本功。我在向优秀教师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语文教师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处理教材,要在“浅出”上做文章。一、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1.要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首先是深入地理解课文的重点。例如《繁星》一课讲了作者巴金三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不同感受,重点段是第三段。可许多参考资料上都简单地认为作者第三次在海上看繁星的感受是“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我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但由于学生与教师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等诸因素的差异,以及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学生眼中的“教材”与教师眼中的“教材”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笔者认为,要使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必须分四个步骤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即:走进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17.
把“20以内退位减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单元安排在第二册数学教材中,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 的一大改革. 教材这样处理,一方面为学生切实学好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如果教学处理不当, 又容易人为地割裂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会碰到一些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因字数少,所占篇幅小,叙述简单,很容易被忽视。对此类教材,如果不认真对待,不深入领会教材的内涵,掌握教材的实质,就会造成教学上的轻描淡写,给系统教学内容留下缺陷,不利于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看似“简单”的教材研究和处理。现以初中物理教材(沪科版)第一册第六章“机械运动”的第一节“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为例,谈谈我的处理方法。“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一节教材,占课本一页余篇幅,前后约为600余字,属于看似“简单”的课题。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讲授内…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的建设与研究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教材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而焦点就是“课文”。不管依什么体例、按什么思想编教材,都得把“课文”的选取与排定看作是重点工作;对“课文”的不同认识和不同处理能基本反映出不同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此,“课文”既是教材的焦点,也往往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争论的焦点。 既然“课文”是一个“焦点”,那就很有必要认真研究,比如“课文”是什么的问题就还不甚清楚。也怪,越是普通问题,人们似乎越感到似是而非。我是普通教师,无甚高见,只从点滴教学体会和近年应人教社之约从事语文教材编写的粗浅认识出发,谈一点我个人对语文“课文”的看法。全文分三部分:(上)讲讲“课文”概念,来回答“课文是什么”的问题;(中)讲讲“课文”的地位,来回答“课文在教材中充当什么角色”的问题;(下)讲讲“课文”的处理,来回答“教师怎样正确而又充分地发挥课文的教学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薄膜干涉”的教学陈保忠(浙江省黄岩中学,318020)“光的本性”是高中物理课本的“尾声”内容.教材对这部分要求比较粗浅,加之会考复习在即,多数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往往偏于粗漏.但只要稍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这部分教材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培养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