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要讨论的是《动物凶猛》及其电影版本《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比较问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王朔和姜文同为文革中长大,同为军队大院的孩子,对文革那段时光不时地流露出相似的情愫:青春的躁动不安、人性在文革时期的无限放大与压抑。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于1 991年出版发行,引起了不小的社会震动;姜文根据改编了同样反映文革生活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使其男主角扮演者夏雨获得第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电影自己也获得各项国内国际大奖。然而,王朔在《动物凶猛》里面表现的更加理智:里面有青少年的疯狂,甚至残忍;姜文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添加了很多个人情感:耀眼的阳光及激情燃烧的青春。  相似文献   

2.
有劲or没劲     
李睿 《职业技术》2006,(9):49-49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有段著名的激情戏,马小军强暴米兰未遂。米兰怒喝,你这样做有劲吗?马小军答曰,有劲!当然这是一种无奈的有劲。  相似文献   

3.
同类电影推荐:中国内地:《80后》《青春期》中国香港:《B420》《早熟》中国台湾:《盛夏光年》《翻滚吧!阿信》中国的青春电影有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路学长、娄烨等电影中的青春,都带有导演童年的经历——强烈的"伤痕文学"式反思;而港台地区导演侯孝贤、朱延平、杨德昌,以及钮承泽、林育贤、彭浩翔、黄真真等,则更多把视角放在了青春期成长的心路历程。演员夏雨的成长跟着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被推向舞台,《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毛主席的雕像"、"欢迎柬埔寨元首"、"冒充朝鲜大使"等呈现着那个符号化的时代,夏雨饰演的马小军是那个时代压抑的个体,他像阿Q在丢弃象征知  相似文献   

4.
宁静的梦     
许多影艺圈的人都说,1994年是属于宁静的,因为当时由她主演的影片《炮打双灯》、《阳光灿烂的日子》都很棒!宁静更是因《炮打双灯》一片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更加“熠熠生光”。而1997年对宁静来说,真是幸运的一年。去年9月在杭州,宁静获电  相似文献   

5.
王辛 《中文自修》2004,(9):36-37
这一期的电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的是中国当代历史中发生的故事。电影的一头连接着个人,另一头连接着时代,虽然那段历史离开现在有些远了,但是我们常常可以通过电影“看到”过去。历史不可忘却,个人的悲喜同样让人难以释怀。下期关键字“光荣·怀缅”,参考电影《海上钢琴师》《红磨坊》《梦断花都》《天堂电影院》。  相似文献   

6.
1.《大话西游》(中国香港)这部融合了无厘头搞笑和爱情悲剧的影片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不啻为一部“史诗”。因此,毕业时重温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段旧心情,其中有笑也有泪。2.《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大陆)那种青春的躁动和激情还会留下多少?那种“阳光灿烂的日子”还会看到几个?毕业前夕,朋友围坐在一起欣赏时,那群野孩子在胡同里呼啸着拿板砖拍人的情景,也许会永远印在你的脑海里。3.《英雄本色》(中国香港)江湖—兄弟—情义。当整理行装,准备各奔东西之前,哥儿们聚在一起大口喝酒时,不用下酒菜,有这部电影就足够了。它会让…  相似文献   

7.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中国第五代导演姜文的代表作品。姜文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没有将影片的故事性、戏剧性等要素作为表现主题,而是将视听语言作为影片最重要的剧作手段,充分运用各种视听表达的手段,使得影片处处呈现出一种激情。  相似文献   

8.
摄影一直是电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出色的应用摄影光线更能为一部电影增光添彩。通过影视语言里“光”的角度,从光的造型对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加以分析,找出影片如梦幻般的效果的原因,从而印证“电影是光学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导演姜文到目前为止,仅拍摄过四部作品,分别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但这四部影片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因此,文章主要从文化的视域下对姜文电影进行剖析,试图揭示出导演姜文电影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报纸上看到这么一件事,某小学的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填空题:“雪化了变成(#)。”大多数孩子都填的是“水”只有一个孩子给出的答案是“春天”两种答案一出,高下立判。一个是“一种很简单物理现象(套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冯小刚演的那个中学历史老师的话)”,一个却从平谈无奇的现实中提取出了诗意。可这位出题的老师只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课——《阿Q正传》历史课——《与往事干杯》自习课——《小鬼当家》考场——《恐怖地带》操场——《星球大战》考试——《大决战》60分——《虎口脱险》检讨——《真实的谎言》假期——《阳光灿烂的日子》填志愿——《壮志凌云》开小差——《廊桥遗梦》校园生活与电影$江苏睢宁高集小学@蒋振民  相似文献   

12.
一种瞩目     
摩卡 《中文自修》2004,(11):25-27
今年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耿乐主演的影片《旅程》入围“一种瞩目”单元(该竞赛单元以发掘“世界青年电影人才”著称)。耿乐拍过的电影、电视剧有许多我们都耳熟能详,譬如《开往春天的地铁》《阳光灿烂的日子》《决战紫禁城之颠》等等,据统计,他还是中国大陆年轻男演员中拍摄电影最多的一位。《旅程》作为本届戛纳电影节惟一引起关注的中国电影,使耿乐终于摆脱了此前媒体给予他的无厘头的“城市叛逆青年”身份。  相似文献   

13.
嗨,大家好!我是温子昊.出生于1995年11月13日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如今就读于山西省太原市阳光双语学校小学五年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看电影     
我光着圆溜溜的小屁股,拖着个大书包,乱蹦乱跳地走在放学的路上。我的心情有些兴奋,因为是星期六,晚上村里又要在学校的大操场上放电影了。那时没什么新电影,大多是放过多次的《地雷战》《地道战》《妈妈,再爱我一次》等等。但我们却似乎总也看不厌,那些经典的电影既能带给我欢笑,又能使我泪流满面。《地雷战》和《地道战》这类电影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男孩子来说,是最喜爱和难忘的,也是最能给我们带来欢乐的,那时我们的偶像非小兵张嘎莫属。那个星期六的晚上,我记得放的是《妈妈,再爱我一次》,那晚我哭得很厉害,躲到妈妈的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城市电影的空间叙事既指向当下的城市空间,也指向历史的城市空间,其中"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段的城市是电影作者们不断表述的一类历史空间。通过对杨延晋的《小街》、田壮壮的《蓝风筝》、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四个文本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第四代"、"第五代"和"新生代"等不同的电影作者那里,"文革"的空间叙事呈现出象征空间、写实空间、抽象空间和想像空间等截然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作为导演还是演员,姜文都是深入人心的。虽然到目前为止他导演的电影只有四部,但每一部都十分精彩,惹人关注。姜文电影中不乏女性人物,《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米兰和余北蓓,《鬼子来了》中的鱼儿,《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疯妈、唐妻和林大夫,《让子弹飞》中的花姐和县长夫人,虽然她们从来都不是主角,但是姜文用他独特的思维和视角为大家阐释这些女性。本文就从这些女性出发,试图解释姜文导演隐藏于电影中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道歉     
高星河 《小学生》2004,(5):39-39
昨天星期六,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可是,表弟洋洋一来,我的心情就糟透了,因为妈妈处处护着他。  相似文献   

18.
《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启了姜文的导演之梦,《鬼子来了》奠定了他不可撼动的导演地位,《太阳照常升起》将他推向舆论争议的风口浪尖,《让子弹飞》让他再次回归商业和大众审美,赚得盆满钵满。尽管有人抱怨《太阳照常升起》晦涩难懂,怀疑《让子弹飞》商业色彩太浓,但是仍然有些东西我们只能在姜文的电影中找到,只能从他的思想深处挖掘。从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叙事策略等方面出发,探究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力求揭示出叙事风格背后构筑的视觉神话。  相似文献   

19.
对姜文个人独特的导演风格进行分析,并从其作品《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结构、叙事、拍摄手法等角度入手,逐一进行分析,以期在导演个人的作品序列和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当中,对导演及其影片的时代性进行评论。还通过归纳姜文与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不同之处和作品中透露的中国电影生态文化,来评述姜文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纯文学"逐渐衰落,一批电影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将王朔的小说翻拍为电影,这与大众文化兴起之后人们心理上的需要有密切关系,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王朔突出的影视化写作策略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作品"应运而生",其中包括1994年姜文根据王朔短篇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文章以此为例通过比较两者之异同,探究姜文如何巧妙利用王朔小说语言具有的影视化创作特色,并重点阐释姜文是如何在原作基础上建构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