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丁零零……”电话声响,我赶忙拿起听筒.“是祥科同志吗,你寄来的《新闻爱好者》每期都收到了.尤其是《邓拓与丁一岚的诗情》一文,我们几个都看了,很有兴致啊!你知道吗,邓拓和丁一岚的故事,胡老,胡开明知道得不少,胡老还是他们的‘红娘’呢?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一趟.”  相似文献   

2.
制作新闻标题既要讲究言约意丰,又要能引人深思,双关,便能收到这样的修辞效果。如: 延安紫砂“红”起来 (1992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标题中的“红”既指延安紫砂陶瓷让人喜爱的红色,更暗示该产品走红市场。 “倒蛋部队”撤军 (1993年1月23日《新民晚报》) 目前,南京市已建成十家大型机械化养鸡场,有蛋鸡110万只,日产蛋3.8万公斤,迫使由万余苏北和安徽组成的鸡蛋贩运、贩卖专业户“大溃退”,不仅“裁军”百分之六十八,而且也失了长达十年之久对该市鲜蛋市场的操纵权。“倒蛋”二字,一语多义,  相似文献   

3.
××同志: 惠书敬悉。谢谢您对我的关心!但您的夸奖着实使我不安:《密林中一条曲折的路》(刊《瞭望》周刊1986年第18期)实在不能算是一篇好稿子。这倒不是客套话,这篇稿子及这次采访真有不少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呢。那次密林里的采访,我走了“一条曲折的路”。 1985年7月,我到大兴安岭林区采访,主要目的是想系统地了解一下国营林区的情况,顺便也看一看其他一些东西,采访一些先进人物。从塔河林业局到十八站(这里是清代开辟的南自墨尔根(今嫩江),北达漠河的古驿道——“黄金之路”上的第十八个驿  相似文献   

4.
8月2日下午3时,我陪北京武警部队的中年诗歌作者殷德江,来到北京东城区一座幽静的小院落,看望我国文学界老前辈、86岁的著名老诗人臧克家。臧老笑容满面,站在他的房门前迎接我们。我紧走几步,上前握住臧老的手,向他问好,并把殷德江同志介绍给臧老。臧老微笑着把我们让进客厅,在沙发上落座,并让人端上切开的西瓜、洗净的鲜桃招待我们。臧老笑着对我说:“你有好长时间没来了!”“是的,有一年多没来您这儿了。”我说,“您寿辰那天,我本来要和韩少华等同志一块儿来看您,因临时有事,没有来成。”“我知道,他们对我说了。”  相似文献   

5.
我们到《金字塔报》走了一趟。说到感受,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似曾相识。也许是由于埃及与中国同属于第三世界的缘故罢,《金字塔报》面临的各种问题同中国新闻界面临的问题有不少相似之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金字塔报》的同行们也在试图改革。把不合格的编辑、记者“冻结”起来《金字塔报》1875年创刊于埃及亚历山大市,当时是一家周刊。1881年报社迁移到开罗,遂改为日报。  相似文献   

6.
郜莹 《出版参考》2009,(10):47-47
在新疆旅行时,同房的是位看起来应该有五六十岁的日本妇人。 她自我介绍叫洋子,一个人以自助旅行的方式走丝路。从她被晒得黧黑的肤色来看,她的丝路之旅应该走了好一段时间了。果然,她说,她已用搭班车及卡车的方式,行南闯北走了三个多月。但让人吃惊的话还在后头呢,她说:“为了能独自走这趟丝路,我先去沈阳读了一年的汉语,然后再从沈阳坐火车到北京,北京坐火车来新疆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学院、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21期新闻宣传干部进修班于5月5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5月18日下午,应进修班全体学员的邀请,穆青同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4名新闻宣传干部座谈。作为本期学习班班主任,我向大家介绍说:今天,我们请来了我们新闻界的老前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来和大家座谈。1996年,新华社召开了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我把会上发的计个共产党员》拿回家。一天晚上,当我喊我10岁的女儿吃饭时,见她手里捧着《十个共产党员》,泪流满面,在低声抽泣。她问我:“妈妈,你认识写这本书的人吗?”我说:“…  相似文献   

8.
那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当我向翁少峰同志的遗体鞠躬告别时,我在心中默念:“一位看着我长大的老首长走了……”翁少峰同志是原《河南大众》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从1951年到1956年,我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记者娃”和“编辑娃”,曾受到这位老首长的亲切关怀和培育.  相似文献   

9.
1940年10月底,重庆《新华日报》派我到昆明采访,主要目的是访问云南地方实力派龙云将军,并走一趟重新开放的滇缅公路。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社长范长江同志和我结伴同行。龙云在连年军阀混战中以武力统一了云南。抗战以前,他已培植了一支完全由他指挥、给养由地方自给的正规滇军三万多人。在政治上他对国民党中央政权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形成“半独立”的地方实力派。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中央与云南地方当局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0.
宣扬青年人自学成才的文章不少,但许多文章的“模式”是“从什么到什么”。如《从修脚工到经理》、《从泥瓦工到建筑师》、《从殡葬工到记者》……“从……到……”之标题,决定了文章必须写人物的成长过程。这种写法虽无不可,但一个“模式”就倒人胃口。问题还不止此。有的同志在写人物的成长起点——以前所从事的工作时,为了烘托成功后的事业的“崇高”,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贬低,给读者一种原来的工作“低下卑贱”的感觉。如《中国青年报》1988年4月6日刊登的《从殡葬工到记者》:  相似文献   

11.
去青海走一趟那还是3年前的事了。杨欣,这位在80年代漂流长江的勇士在北京四处游说,争取实现他的保护长江源头的计划。“一个长江的探险者为何一下子成了一个长江的环保主义者?”我问他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以前想通过艺术手段唤起人们对长江的热爱,“现在看到这条路太漫长、太艰巨,也许到那个时候长江源头的野生动物早已灭绝了,我必须马上做起!”而这决心来自  相似文献   

12.
刚写报道的同志,常常闭门写作,偷偷投寄,耽心稿子见不了报,别人笑话.其实,这是不足取的.我刚写稿时也一样,使我走了许多弯路.后来,一位编辑指点:少爱点面子,多请教内行.我按照他的指点去做,结果事半功倍.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他们纷纷献计献策,提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可少数人出来吹冷风:嘴多人不爱.使一些同志欲言又止.于是,我写了篇《该“出口”就别转“内销”》的言论,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提出了修改意见,如第一段提出问题有些含糊,观点不够鲜明,论据不力.我重新作了修改,直到满意.稿件寄出后,很快被新闻单位采用.现在,我很注意广交朋友,从中获得了不少新闻信息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宝安 《兰台世界》2007,(11S):51-51
2007年8月的一天,市档案局局长陈利众同志收到一封来自于大连机车车辆厂女职工毕丽华同志寄来的《感谢信》。她在信中说:“感谢葫芦岛市档案局的领导以及为我热情服务的有关同志”,你们“真是让我喜出望外”,是你们“使我多年不能解决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南美之行     
1956年8月到12月,我跟中国艺术团出国做报道工作,到南美走了一趟。在南美呆了两个多月,到过智利、乌拉圭、巴西和阿根廷四个国家。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在出国前,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找了有关出国艺术团的报道以及欧洲舆论对我们京剧评论来看。由于过去对南美情况了解极少,尽可能地看了一些有关南美国  相似文献   

15.
我自1984年开始订阅《新闻与写作》.三年来,我从《新闻与写作》的“通讯讲座”、“经验交流”以及“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体会到搞通讯报道要善于抓特点. 例如:我们农场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有些人忽视了科学种田,只知道在土地中收粮食,不舍得投资施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宣传工具,讲清合理投资,改良土地,确保稳产、高产的道理。新疆石河子总场五分场,坚持科学种田,在承包户当中兴起了一个以牧养农,以肥保地的新局面.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地区有特点,于是,今年初,我写了一篇题为《石总场五分场应用区划成果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2014年8月7日,《南方周末》时局版发表题为“给领导拍照”一文,其中例举了我拍摄领导同志新闻照片的一些实践体会。近日,我对此作了一些总结与思考,撰写了这篇《拍摄领导同志须把握的十个“度”》,求教于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17.
一封来信     
编辑同志: 谢谢你们寄来的《新闻战线》。在这一期(第四期)第四十一页第一栏(《斯诺和我的写作生活[续]》一文)中,有两个小错:(一)第五行“贵家场(音译)”应作“盔甲厂”,现已拆除,盖了北京车站。(二)倒第四行“《今日生活与来信》”(Life and Letters Today)为英国三十年代著名文学杂志,“Letters”应译作“文学”,不是“来信”。请酌。敬礼  相似文献   

18.
10月下旬起姜椿芳同志病情加重,社内有些同志见着我,以为我会有所了解而问我:“姜老病情究竟如何?”,出差上海分社也有多位同志问及,使我感到不少同志真切挂念着姜老.12月12日我回京到社,有同志告,按姜老病势,不得不酝酿他身后的悼词,我一听之下忍不住一阵心酸,不意已到此地步,可是仍没有意料到他竟会走得如此之快,17日就去世了. 姜椿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是他坚强的事业心,是他对中国大百科全书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11,(12)
一、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社会反响十分强烈.8月9日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9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通知》.按照五部委部署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通知》精神,各新闻单位积极响应,给新闻媒体带来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普通劳动者中间,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集中推出了一人批来自一线、感人至深的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0月22日下午,我正在从南京返回北京的高铁上,接到了我的同事,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晓新的电话,说木文老昨天夜间走了,25日在八宝山举行告别仪式等.我的心情一下子沉痛起来,8月份他在协和医院住院期间,我和晓新同志、冯建辉同志、庞元同志去探望他,感觉状态不错,以为已经闯过了这一关,没想到还是没有坚持住.随后,《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主编李晓晔来电话,希望我写一点纪念木文老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