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击初中学生写作状况,着实堪忧。由于目标“功利”,学生喜欢到作文选、写作大全中“讨”素材,寻章摘句,剪辑组合速成;教师引导指导作文时又有所偏位,有意无意让学生为中考读佳作、背范文、抄袭或套写他人的作文,同时在讲评时简单机械化且不成体系,于是作文教学的效率如同“钝刀子割肉”,耗时却不奏效。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尝试:一、写作不务虚,从命题开始写作是一次心灵之旅,题目就是给学生一个起点和方向,去再现与反思生活。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要求整个生活的充实,虽不为着预备作文,但‘诚实’的‘精密’的…  相似文献   

2.
杨洪艳 《现代语文》2010,(9):138-139
现在的老师一提起作文就头痛,学生一谈作文就皱眉头,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对作文如此的惧怕,难道它就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让我们都停步不前吗?我们都说写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要心中有素材才能写作,可是素材从哪里来,到哪里才能找到能用的素材呢?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提高,远离“假”“大”“空”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3.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时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写作是非常讲究厚积薄发的,没有作文素材的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4.
说到作文素材,这是很多同学写作文时最感头痛的一个问题了。为此,班主任特地请了善于作文辅导的朱老师为我们作了一次讲座。朱老师从大作家孙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谈起,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文素材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李靖 《考试周刊》2011,(2):85-8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启示我们,作文教学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要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些生活存农村小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只要很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就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写作文,学生常常感到头痛的是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素材,而是一颗勤于思考的大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让作文之“渠”永远“清如许”,就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作为“源头活水”。那作文素材从哪里来?应如何积累运用?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灵活、富有趣味的指导手段,从激发学生热爱作文的欲望着手,树立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增强他们作文的情趣。 一、引导观察,注重积累,让学生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学生最苦恼的常常是没有材料可写。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写作找不到作文素材主要是他们不会观察、不善于积累,因此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找米下锅”,让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耐心指导让他们学会观察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8.
杨昌恒 《双语学习》2007,(7M):F0003-F0003
提起作文,学生往往感叹手头缺乏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手中的材料有限,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阅读、观察、学生心中还是积存着大量的素材的。问题的真正结症是有“米”不知如何“炊”。因此,我们除了要加强对素材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激活与运用素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把活动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喜欢上带有趣味的作文课;也让学生有了写作的内容,不再挖空心思搜刮作文素材,实现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一书作了如此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使写出了也是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学生便怕作文,对作文缺乏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启示我们:作文教学首要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要说,不吐不快。这样学生才能表真情、吐真言,作文才鲜活生动。  相似文献   

11.
所谓录像素材作文 ,就是选取适合学生作文实际的有关电视录像 ,让学生以之为作文素材进行写作的作文。所谓录像素材作文教学就是这种以录像为材料所进行的作文教学。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改变方式、激发兴趣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在这里 ,“改变方式、激发兴趣”是“提高效率”的前提。也就是说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就必须改变作文教学的常规模式 ,也只有彻底改变了作文教学以往的陈旧方式 ,才能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心理学研究指出 :“注意是进行认识活动的必要条件。俄国教育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比作心灵和窗户 ,认识的阳光只…  相似文献   

12.
孔样立 《课外阅读》2011,(1):199-199
一次语文课上,我问学生:“你们认为语文作业中什么最难?”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作文。”学生为什么普遍认为作文这么难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脑子里缺少写作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13.
夏云 《语文天地》2011,(7):11-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作文写作训练与考试中,我们只有“先利其器”,对写作素材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善其事”,写出优秀的作文来。随着教师对学生作文提出对素材重视的要求,学生平时也花费了一定的精力去进行素材积累,但是在对素材的运用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侯明仁 《辅导员》2015,(9):47-4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在教学中落实起来,还是一个难题。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校开展了“五线三段生活化作文”实验课题,让教师和学生不再认为写作文是难题。所谓“五段三线生活化作文”中的“五段”就是五个年级段(我们是五三制教学体制);“三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学生一写到作文就“头痛”,作文成了学生难以攻破的“堡垒”。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文难的是素材的搜集,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犯难。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阅读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乳汁,在大自然的七彩阳光中寻找写作素材。每年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缺少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时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怎样让干巴巴的作文鲜活灵动起来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进行了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取素材,在生活中挖素材,在记忆中追素材,在阅读中借素材,在鼓励中激素材。实践证明这样的策略行之有效,收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为难的是“无米之炊”,这从问题的侧面说明了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指导学生用书把素材垫高、用活动把素材夯实、用生活将素材激活。乃是素材积累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事实是我们很多学生不是没有作文素材。可就是不会用。看了人家所写的优秀作文后,往往会发出感叹:这些素材我也都有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么用呢?一句话,就是还不是“巧妇”。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巧妇”呢?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时“无话可写”的感受使学生苦恼不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作文教学辛苦的历程和糟糕的效果看,学生绝对不能算是“巧妇”,不能做“无米之炊”更是不足为怪。那么,难道学生作文的素材真的少到了“无米”的状态了吗?其  相似文献   

20.
丁峰 《语文天地》2015,(5):57-58
当下很多中学生写出的作文既没有个性化思想的展示,也没有真实情感的表达,素材也尽是些老掉牙的“陈芝麻、乱谷子”。究其原因,关健是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太少。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少一直是困扰他们作文创作的一个难题,也是教师想方设法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要讨论。一、写作素材积累方面存在的问题1.生活局限小,缺少写作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