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呢?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与复习"这两个环节。一、预习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为此,必须对学生进行5个方面的指导: 一、课前预习 要解决如下几点:1.本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2.课文里展现的逻辑思维程序;3.自己能够掌握哪些知识;4.课文里难懂或者不懂的地方有哪些;5.通过预习,能帮助自己解决哪些问题。 二、听课方法 1.带着预习中发现的难点、疑点听课,以便在听课中获得解决;2.把握一课中应理解的重点,做到边听边思索,在反馈训练中强化第一印象;3.力求当堂取得鼓舞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课前预习法在老师讲解新课之前,学生首先要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了解其基本内容:有哪些基本概念、定义和公式等等。通过课前预习,可以知道自己对哪些内容理解了,哪些内容尚未理解。对没有理解的内容,等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着重学习,弄懂预习时没有理解的内容,从而达到掌握新课的所有内容。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简单笔记法是指在课前预习时,对预习内容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抄写一下,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问题作简单的笔记。简单…  相似文献   

4.
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预先独立地学习有关材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预习具有很强的目标性.预习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目标清晰.通过预习,学生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对新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已经明白,哪些内容自己还不懂,学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听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听课,一条是自学。通过听课弄懂的知识,为“听明白”;通过自学弄懂的知识,为“钻明白”。  相似文献   

6.
一、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增添学习兴趣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成功地进行课前预习.就会提前清除上课途中的绊脚石。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尚存疑虑,其上课听课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为学习新的知识铺一条平坦之路。带着问题听课.疑难一解决.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知识视野也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7.
一、重复策略1.尝试回忆。尝试回忆指不看书能独立地把教员在课堂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并反问自己,“今天教员讲了几个重要问题”?哪些自己已学会了,哪些还不会等等。如果能够回忆出课堂上教员所讲的内容,就说明课堂上的学习是有收获的,听课效果较好;反之,则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革新了教学手段,教育工作者 开始尝试将互联网和教育相联系,微课就是互联网和教育联系 以后的产物。微课涉及的时间较短,内容更为集中,可以保证 学生短时间内的注意力集中在微课内容上,有利于学生弄懂课 堂上不懂的问题。特别是微课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 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听课的时间,也可以随时暂停,不用担 心错过了重要的信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患上"入学焦虑症",发现周围有的小朋友都会两位数加减法了,更有"甚者"连退位加减法都能够掌握,而自己的孩子却好像对这些并不感兴趣,询问老师该怎么办?笔者认为真的没办法。一直催着、赶着让春天的果实成熟,能有什么办法?真的成熟了,你敢吃这样的果子吗?两位数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而退位加减法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如果幼儿还没上小学孩子就学会了,这一年半上课的时间里,他还可能认真听课吗?而这种听课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五让”。一、让学生预习所教内容预习是学生动脑求知 ,自主探索的重要方法 ,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环节上 ,教师应提前通知学生教学范围 ,让学生自主预习 ,要求学生弄清下一节课主要学习什么内容 ,哪些内容通过旧知或阅读教材、钻研例题能够理解 ,哪些内容不懂或含糊 ,认真做好预习笔记。这样使学生通晓了学习的内容 ,明确了学习目标 ,了解学习困难所在 ,做到有的放矢去听课。教师…  相似文献   

11.
许多考生反映,《民事诉讼法学》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单调,复习无从下手,一些内容不易理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与广大考生的交流,总结出了学习《民事诉讼法学》的几种方法,希望能对自考朋友有所帮助。一、宏观掌握,系统学习学习《民事诉讼法学》之前,要先从课程体系设置入手,将其划分为几大“板块”,明晰哪些内容是需要了解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这样在学习结束后,就可以检验自己对该“板块”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使全书的知识系统化,学习起来就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民事诉讼法学》体系设置可分为六大篇:…  相似文献   

12.
怎样听课评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任务。经常听课,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有利于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有利于促进良好教研风气的形成和教改的深入。经常相互听课、做好记录,头脑里多装几部他人上课的“电影”,可以增加若干参照坐标,使自己学有方向、超有标杆,警惕和避免重蹈他人失败的覆辙并及时改进教学。一、明确一堂好课的要素与标准听课、评课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对于一堂好课到底要具备哪些基本要素和标准,目前尚无确定一致的意见,笔者暂且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素,并作如…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地的名优教师,每年有不少的时间参与基层学校的教研活动,承担教师培训的职责.笔者在日常的听课和教师交流中发现,课改这些年来,现代文阅读教学是百花齐放,而文言文课堂却依然涛声依旧:教师一字一句地抓落实,生怕学生没弄懂;学生同样也是一字一句地学,生怕没记下.  相似文献   

14.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前的认知准备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说,预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这种预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做好细致的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些问题上,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5.
一、反刍、思考
  听课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的“听、写”,而是“学”。是要通过“听”的形式来实现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做到取长补短,进而切实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所以,我们在听课结束后,必须认真对照听课记录及时地进行“反刍”。这里的“反刍”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记忆唤醒”,而是通过“课堂再现”将自己置身于整堂课的教育情境中,对课堂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的深度分析、研究:一是,要站在“听课人”的立场进行分析研究,我们不仅要找出本节课都有哪些亮点和缺失,而且还要用心去感受授课者“教技”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并及时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二是,要站在“授课人”的立场进行反思研究,如果自己是授课人又会怎样设计本节课?与之前授课人相比,自己的“授课”又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前授课人的课堂与自己的课堂又有哪些共性和相通之处?有哪些亮点能对自己有所启示?有哪些优点是适合自己进行学习借鉴的?又有哪些不足是需要自己规避的?今后如果自己讲授该课又应该怎样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三是,要将他人课堂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自己对本节课的思索及时进行聚合、总结,并叙之以文予以记录,这样我们的听课所收获
  的就不只是对课的外在形式的感知,而是真正领会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如此,我们的听课效果就必然会与之前大不相同,真做到听有所悟、听有所学。  相似文献   

16.
<正>一、钻研课文,掌握方法新教材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形象,结构灵活多样。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学习课文,让学生弄懂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是如何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所执教学生中做过一个关于听课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是试卷评讲课。在一般的试卷讲评课上,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乏味,由此出现讲评效率低下的尴尬境地。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讲评的内容,没心思再听课,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则不愿意去动脑筋,只是坐等老师的答案以完成订正的任务,课堂整体学习氛围懒散。下面结合自己的试卷讲评课实践,就如何提高讲评课的课堂效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会经历许多次的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能让自己知道与别人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优化课堂设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9.
学生升入高中以后,感觉学习物理有一种“知易行难”的感觉,就是听课这层关卡已过,学生已经能够轻松地理解听课内容.然而做题时难度却“登上了一层楼”,这是物理学的特性,也是物理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听课是一种具有研究性质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听课环节的要求,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做哪些准备、开展哪些工作,提高听课效率,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