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陈明明  曾光 《青年记者》2012,(36):70-7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历来是广播电视宣传机构的重要任务。从目前电视观众的结构来看,农民是重要的收视人群,对农节目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让节目好看?如何实现栏目  相似文献   

2.
谷峰 《新闻世界》2020,(2):19-2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方电视台的农业栏目随之应运而生。要留住众多的农村电视观众,就要把栏目办成农民观众自己的栏目,使农民观众在栏目中找到想要了解的致富信息、国家农业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而办成农民观众自己的栏目,内容上要充满"农味",做到"让农民说,让专家说,让政策说;打造一支心系"三农"、懂"三农"的编辑记者队伍,同时要扩大节目内涵,创新报道方式,切实提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电视节目娱乐至上、商业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21世纪,如何寻求新的媒介生存与发展空间成为各家媒体不可规避的话题,中国电视调查式深度报道栏目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调查性报道的新闻类栏目,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本文试图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为例,从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品牌的打造、维护和营销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村栏目的主要观众是农民,农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主要生活在农村,相对于城里人而言一般比较“土”,办农村电视节目是不是也越“土”越好呢?作为德州电视台农业栏目《金色乡村》的制片人,依据多年办农村节目的实践,在这里谈一谈农业节目的包装问题。  相似文献   

5.
"寻找身边的感动"栏目何以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栏目稿件把好人写真实,把好事写感人了. 写何人? 平民+感人 平民英雄,凡人善举,这是栏目最初的定位,也决定了栏目报道人物的选择标准. 平民原则.在至今推出的60多篇报道中,所有人物均来自基层群众和普通市民.有在车祸现场勇救多人的曾经失足青年,有家中一贫如洗却被人称为"流动血库"的低保户,有一字不识却能在病重时决定捐献眼角膜的57岁农民,也有多年坚持为他人送温暖的残疾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高官,不是富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芝麻绿豆小事"成为洋溢在人间的浓浓大爱.  相似文献   

6.
随着县级电视台对对农报道的重视,对农栏目越来越多,在新闻节目当中无论是时事报道,还是农业发展展示,都离不开外景采访。本文在详细分析对农新闻外景采访中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采访记者在采访中可以采用的一些基本技巧,使外景节目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现状,满足广大农民农业发展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新闻报道是农业科技普及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朋友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关键渠道。《安徽日报?农村版》作为安徽省唯一的省级涉农报纸,在农业科技新闻报道上,体现出栏目多样、满足需求,内容易懂、细致具体这两大特征,但也存在栏目多而不精、新媒体发展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安徽日报?农村版》在未来的发展中,在内容上应专注于精品栏目的打造,渠道上应找准适宜的新媒体实现精准布局。  相似文献   

8.
王玉琴 《新闻战线》2015,(3):100-101
用充满时代气息和乡土味道的新鲜话,表达群众所做、所想、所求,一直是党报记者进行"三农"报道的追求,大连日报"走过四季?大连七户农民生活记录"立足"走转改"发力,使党报的话语体系进一步贴近民间舆论场。如何提升"三农"报道水平?切实报道民生疾苦,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深化"走转改"中切实增强"三农"报道的时效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如何展现农民的日常生活情态,彰显党报重视民生的报道取向,诠释新时期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大连日报  相似文献   

9.
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如何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怎样才能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这是摆在每一个从事"三农"报道记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戴畅 《记者摇篮》2004,(8):47-47
当前,“三农”问题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新闻报道应该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新闻宣传的重点转向如何引导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做好相应的宣传报道。那么,怎样报道农村和农民增收的典型?报道哪些方面?如何才能收到令  相似文献   

11.
媒体需要营销,新闻是否需要营销?在软性新闻盛行的时代,硬新闻特别是以宏扬主旋律、承担宣传任务为主的重大主题报道如何赢得受众?江苏卫视的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用自己五年来的创新实践部分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健 《今传媒》2007,(8):48-49
"江苏新时空"是江苏广电总台于2002年7月开办的一档集"新闻性、政策性、指导性、权威性"于一体的新闻栏目,担负着向全省乃至全国观众介绍江苏、宣传江苏,同时以电视新闻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传达的重要任务.对于这样一档以时政新闻、主旋律报道为主的新闻栏目来说,如何使报道在及时、准确、重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观众? 如何让节目的宣传效果事半功倍,真正做出影响、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 这是自"江苏新时空"开播之日起,栏目策划所思考的问题并担负的重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何能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这类新闻栏目制作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有些报刊文章已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论及了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这类新闻栏目紧紧围绕一个“民”字,以关注民生的立栏宗旨, 贴近民情的报道内容,便民参与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目光,提高了人们的兴奋点。用有些观众通俗的话讲,这类栏目的成功,在于它“离平民百姓最近”,“是老百姓自己的电视栏目”。  相似文献   

14.
一、电视经济评论类深入报道目前面临的困惑是什么? 第一,选题的困惑。作为电视栏目,在有了明确的定位之后,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如何选题。对于像《经济观察》这样的栏目而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观察什么”?按说现实经济话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需要探讨,需要报道分析的问题更是不胜枚举,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也许正是这种题裁选择的广泛性以及经济转型时期许多问题的不确定性或多变性常常会让人感到无从下手。由于栏目定位的要求和实际运作情况的差距使我们在选题时常常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对于宏观领域的经济话题,社会普遍关注的经济大事以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如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施展 《声屏世界》2012,(4):48-49
如何遵循"三贴近"的要求,把对农节目办成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是电视媒体在服务农民过程中应思考的问题。宁波电视台《田野》栏目一直把倾听农民呼声、观察"三农"万象、传播农业知识作为自己节目的宗旨,扎根基层,服务农民。这个栏目不仅帮助提高了"三农"水平,也在实践中提升了栏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报应如何做好“三农”问题报道?笔试图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稻花乡里》是上饶市广播电视台2006年开办的一档服务农民的栏目,栏目时长45分钟,在每晚的黄金时段播出。该栏目设置了五个小板块,有用故事化讲述的《乡里乡外》子栏目,每期讲述一个致富故事,用农民身边的人和事,启迪农民的创富思维;有以报道涉农部门围绕“三农”工作而开展的动态消息《田间直通车》;有以做好国家、省、市有关涉农政策的传达和解读,为农民提供各种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活资讯的《农讯快报》;有介绍以涉农主管部门推广的、农民迫切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实用技术项目的《农事百科》;还有联合农业相关部门为农民提供科技指导、政策咨询、农产品价格信息查询、接受农民投诉为其维权的《为农热线》。《稻花乡里》开播八年来,受到了广大农民观众的欢迎,农民观众有疑问、有急事、有难事,会首先想到栏目的热线电话,找我们诉说,请我们帮忙,求我们解难。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讲好当代生活故事?或者说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当代生活?假如我们知道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故事,我们就去写什么样的生活故事,问题就容易得多。所以,有所谓话题剧,有热点题材剧,这类剧及时应景,所写的都是百姓关心的话题,有天然的收视热点。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编剧都没有这样的运气,我从未写过一部话题剧、热点题材剧。细数我自己所写的所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6日,湖北农民报将“月末版”改为“周末版”。农民报的周末版该如何办?应不应该更有“农”味儿。湖北农民报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湖北农民报从办“周末”开始,在策划、组版、编辑,乃至各版内容的选择、栏目的设置以及稿件的采编上,都注意体现“农”姓特色。一版主要刊登农村读者喜爱的,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报道。它的骨干品种——“周末大特写”,围绕农村读者关注的人物、事件和热点问题下笔。二版的“五色土”,通过各种有见地、  相似文献   

20.
合办宗旨:三农报道的质量关乎占全国总人口一半的农民福祉,关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关乎政治稳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为不断提高报道水平,本刊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合办三农报道新思路新经验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