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科研项目评审排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排序,是科研项目评审和筛选的前提,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决策单元的排序之中。首先研究了科研项目评审的指标体系,然后分别利用基于最优前沿面的DEA模型和基于最劣前沿面的DEA模型对科研项目进行排序,最后将有效指数和无效指数的乘积作为标准进行排序。通过实证研究证实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8-2022年科研项目伦理初审工作量与项目立项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了医院科研项目伦理初审工作中存在的伦理委员会委员工作量繁重、审查工作量与项目立项率不成比例、伦理审查频次低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委员审查能力、调整科研项目伦理初审审查方式、伦理初审前对研究方案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根据科研规律和审查实际需求增加审查频次等优化对策,为同类医院优化科研项目伦理初审管理工作带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理论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目前科研项目立项评审中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将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引入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建立了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描述了该模型的应用过程,旨在提高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基于模糊理论和概率论的云理论能同时解决评估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等问题.针对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的特点,将云理论中的云重心评价法运用于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目的在于提高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的科学性,并通过具体科研项目评审实例描述该方法的运用过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科学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排序,是科研项目评审和筛选的前提,也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被评科研项目数量有限情形下采用专家排序方式更为合理,而有序投票模型是处理此类问题的经典方法。提出了基于公共权重的有序投票模型,给出了基于交叉评价与总体评价的公共权重确定方法,弥补了传统有序投票模型中权重不一致、区分度不高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梁威 《科技与管理》2009,11(6):44-46,52
以科研项目立项评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实例论述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的基本过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优选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文章针对科研管理中项目的筛选和立项问题,设计了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优选理论建立科研项目模糊优选决策模型,为客观科学地评价和优选科研项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一大难点问题是资助机构与科研团队之间的授权问题,即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善,委托代理问题会导致科研项目经费匹配不当、经费使用与研究目标偏离以及科研实践与评审机制脱节等诸多问题。该文从内地与香港的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比较研究入手,系统分析科研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与应对机制。研究发现,香港和内地不仅在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科研活动监督与管理、课题结项与验收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科研项目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程度与性质也有很大区别。香港科研管理体制能够较好地应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委托代理问题,比如项目申报与评审中的逆向选择、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以及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根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拓展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考评机制、提高资金分配灵活度、以及构建科研人员信誉信息系统等政策建议,从机制设计上有效解决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智能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的智能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工程的部分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及其在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的应用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实际应用表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系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智能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管理中,立项评估是关键的一环,它不但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科研项目的学术水平、应用开发前景等,而且评估结果还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败,关系到资金使用效率,也关系到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建设等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科研立项评估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科研立项评估总的要求是客观、  相似文献   

11.
工程类科技项目可以划分为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技术开发项目、软科学项目4种,构建4种项目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其绩效情况进行评估。引入适合于"少数据、贫信息"情形的灰色系统理论,提出基于中心点混合正弦可能度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模型,采用较为光滑的正弦可能度函数,克服原有基于三角可能度函数的部分缺点。以某工程类科技基础研究项目中某天然气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例,运用该评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所评估项目属于中绩效灰类的概率为51.88%。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实践,系统地分析国内外科研项目管理研究现状和不足,开展了建筑科研项目的特点研究和生命周期分析,指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评估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以PDCA循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建筑科研项目管理评估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综合模型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课题制的科研项目沟通管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纪延光  韩之俊 《软科学》2003,17(5):66-68
基于科研项目的课题制管理,构建了科研项目沟通管理的过程体系。论述了课题制下科研项目沟通管理的特点,针对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提出了科研项目沟通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针时目前基础研究项目分类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项目内容特征的项目分类新方法.首先构建基于VSM的项目内容特征表示模型,确定类模型的表示方式.然后计算项目与类的相似度,提出相对相似度的概念.并定义交叉项目与交叉的判别方法,再根据相对相似度对基础研究项目进行分类.最后给出一个实例验证,对实例的分类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与原分类结果进行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提出基于集成学习的项目绩效预测方法,利用多分类集成监督学习算法,对网络爬虫得到的已结题项目数据中隐含的关于项目绩效的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形成项目绩效预测模型.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利用多种指标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将模型对项目的绩效预测结果与专家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理论,提出以百分比填答的模糊语义表,采用模糊语义算法,构建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模型。构建过程先由回收的电子打分表,取模糊值大于模糊中位数的有效值,并提取出评估科研项目的主指标、次指标,建立科研项目评估表,供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专家总体组长进行评估。由评审专家按照科研项目评估表给予各准则的权重,并根据此准则进行科研项目评分,采用模糊集方式表达,将各抽象的准则转为量化的三角模糊数,对模糊数进行排序评估。最后进行案例评估分析,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优越性,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和优选科研项目立项提供了一种更加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宋艳  张世慧  蒋冲雨 《软科学》2014,(11):128-132
以新兴技术管理理论为基础,从技术、环境、企业三个维度构建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能的科技项目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综合评价方法对具有此属性特点的科技项目进行识别与评价,通过一组科技项目的模拟评审,对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公众科学是公众参与的科学研究,能够调动广大社会资源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难题。通常,公众科学项目不涉及物质回报,也没有股权回报,因此研究公众科学投资的驱动因素有助于梳理投资者对于公众科学项目的投资动因,促进公众科学项目成功融资。通过对来自知名公众科学平台Experiment上的741个公众科学项目的实证研究,采用数据分析方法,从融资人身份、项目内容和交互信息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公众科学项目投资的因素,进而采用预测模型对公众科学项目的融资结果进行预测。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跨领域的科研项目更容易获得融资成功,单一领域与跨领域项目的融资成功率分别为70.73%和89.07%;而对于融资者身份,学生和民间科学家发起的科研项目比大学职员发起的项目在融资成功率上高得多;融资经验对项目的融资成功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融资者已经取得的前期科研成果,能够提高投资者对项目的关注度,提升项目融资成功率;对项目进行适度更新,把项目的最新进展传递给潜在投资者,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预测模型验证了投资者驱动因素分析的结果,本文研究为公众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Government R&D subsidies as a signal for private invest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obin Kleer 《Research Policy》2010,39(10):1361-1374
Government subsidies for R&D are intended to promote projects with high returns to society but too little private returns to be beneficial for private investors. This may be caused by spillovers or a low appropriability rate. Apart from the direct funding of these projects, government grants may serve as a signal for good investments for private investors. We use a simple signaling model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R&D projects to capture this phenomenon. The agency has a preference for basic research projects as they promise high expected social returns, while banks prefer applied research projects with high private returns. In a setup where the subsidy can only be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projects, government agency’s signal is not very helpful for banks. However, if the subsidy is accompanied by a quality signal, it can lead to increased or better selected private invest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