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芝 《学子》2012,(6):40-41
我们常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比喻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后,他对知识的记忆会特别深刻,掌握得也特别牢固。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陷阱",诱使学生出错,  相似文献   

2.
面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在处理方式上更多地指向错误本身以及错误的纠正,而较少关注出错的"人"。教师的目标很明确:纠正错误解答,警示全体学生。出错的学生在教师心里已经成为"错误"本身,只要帮助学生解决了错误,就尽到了对这个学生的责任。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请坐下,再想想!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殊不知,这时候的"临场换人",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比喻: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后,他对知识的记忆会特别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陷阱",诱使学生出错,再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成效。笔者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谈谈再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的数学计算教学,它是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起步,是一切数学活动、解决问题的支撑点。虽然低年级的数学计算教学相对比较简单,但学生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但仔细分析,这些"粗心大意"的错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不良的心理素质导致出错、不良学习习惯导致出错、短时记忆较弱导致出错和算理理解不透、计算法则弄不清导致出错。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或是一个错误,或是一段困惑.为此,教师有时会觉得束手无策,甚至想简单地、"跳跃式"地绕过这块"绊脚石".其实,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是极好的课程资源,及时而机智地捕捉形形色色的"错误"并进行开发和利用,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每次考试后,教师与学生都会有一大堆遗憾,许多题目老师讲过了,学生做过了,甚至考过了,还是错.错误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考试中少出错甚至不出错是师生不懈的追求.在考试中怎样才能少出错甚至不出错呢?首先对待错误一定要"严逮",  相似文献   

7.
"把"字句是汉族教学的一个突出难点。之所以难,一方面是因为"把"字句的结构复杂,学生很难把握,另一方面是语境、语义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把"字句容易出错的情况,并探讨"把"字句的语义特征,以期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皮亚杰指出:"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学习错误是学生重要的认知节点,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要容忍学生出错,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更要让学生"以错为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弘扬探索的精神,感受探索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错误也不例外。对待学生的出错,与其"硬堵"错误,不如"巧疏"错误——"以错论错",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每一个错误,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真正挖掘错误的价值,让学生从中有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顾名思义,"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生态课堂"她是强调在自然环境下,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体现关注学生主体,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下的,学生的个性能够张扬,对学习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思维上也能得到培养,课堂能成为大家学习交流平台,是大家出错和收获的"作坊",学生是"作坊"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蒋婷 《考试周刊》2011,(69):112-113
现代心理语言学认为,学生对一种外语从一无所知到最后学会使用这种语言,要经历漫长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充满了各种错误。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错误进行纠正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我们自己还是学生时,经常听英语老师说:"关于这一语法规则,我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可有些同学还是出错。"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每天都有学生"出错"。但是如果把错误看成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就会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提高,应正确看待错误,有效处理错误资源,实现错误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高俊秋 《教师》2011,(6):77-77
我们常常会抱怨:"为什么讲过多遍的知识学生就是记不住?为什么一再强调的地方学生依然出错?"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学课上除了"数"还是"数",少了生活经验,少了学习乐趣,却多了没完没了的讲解,多了枯燥无味的练习。学生厌学是因为没有求知的欲望,或者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那么如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4.
张小昌 《考试周刊》2012,(93):87-87
本文以初中级韩国语学生为对象,综合分析研究学生使用韩国语的基本连接语尾""和" / / "时出现的偏误,并且分析出错成因,以期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做题的过程",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题目并不陌生、能做,但真正做起来就会出错,考试交卷以后总是说"这次考试我又‘失误’了很多"。教师常对学生的这种"失误"而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16.
当学生解题发生错误时,老师、家长经常会用"粗心"两个字来评价学生,只是提醒下次注意就轻轻一笔带过.由于老师、家长对"粗心"无意识地放纵和宽容,结果孩子屡错屡犯.有时学生反思自己时也常用"粗心"来解脱自己.为什么学生"会解"的题目还会出错呢?是粗心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让我们一起来剖析“粗心”背后的真相,并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出错",此时教师的适时应变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出错"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形,结合亲身教学经历,总结出"出错"行为来自于更新旧知识能力、严谨治学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的缺乏.一旦出现"出错"行为,教师应该勇于正视、善于变之为反例、变之为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史红 《考试周刊》2011,(40):28-29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为遵循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低年级语文老师们通常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浅显的教学语言,在轻松活泼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单纯的学生,浅显的教材,简单的知识,久而久之,一些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也变得"肤浅"起来,经常有人因为对成语典故缺乏了解而出错,或者因为文史功底不深而陷入被学生"问倒"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中师数学教学质量,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具体来说,一是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设疑于重点,难点和易出错之处,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四是优化训练,使"学"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深受一线教师关注。造成学生缺乏提问能力的原因主要是因心理顾虑引起的不愿意提问和因"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造成的提不出问题。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从教学课题切入,引导学生提问,并通过教师故意出错以及学生对学生提问等可行性教学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好问、会问、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