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极化效应 以往的舆情热点大多是网上的事情网上解决,大家都遵守这个规则,随着网民“从说到做”、从言语到行动的社会特征臼益明显,网络上的热点和现实社会的热点日益汇流、并且共振。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来说,网民可以自己设置议程,甚至可以采写新闻在网上发布,但由于不具备专业素质,缺乏权威媒体的扶持,这种民间新闻或评论如果不是振聋发聩之作,往往不能获取有效注意力。  相似文献   

3.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6,(15):86-88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异军突起,为世人瞩目。当时绝大多数的在线内容都能免费获得。即使有不能免费获取的内容,互联网用户们也经常将其上载到网上,以供网民共享,MP3音乐则是当时典型的免费资源。  相似文献   

4.
根据艾瑞咨询2008年6月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的数据显示,在交友社区类网站中,校内网以16.34%的网民到达率位居首位,月度覆盖人数达到2707万人.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校内网上的交友状况,从而分析校内网对于大学生交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声音     
《网络传播》2007,(5):15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网络上形成了一套专用语言。网民们可烈随心所欲地创造网络文化语言,个性充分得到彰显。” ——网络文化研究学者 李钢 网上离经叛道、怪异另类等文化现象比现实社会生活中表现得更多,网上求同和求异并行发展,个性更加鲜明,差异更加细化,群体更加丰富。现实生活中不能容忍的现象,在网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宽容,高雅与低俗同在,传统与另类共生,这就是网络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因其强大的功能魅力迷倒了千千万万的网民.网民们随时随刻都可以邀游于网上。信息共享.资源丰富,应有尽有,各取所需。可以下载软件.可以搜索资料,可以查阅新闻.可以伊妹传情……当然.还可以干一些以前寻常百姓想都不想的事.譬如办份电子杂志!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一段高跟鞋虐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一场揪出虐猫女的自发行动,正式拉开网民人肉搜索的大幕。在这次起点和终点都以正义为哨声的网民运动中,"全民审判"的道德优越感显现无余。自那以后,在一连串重大网络事件中,热情高涨的网民一次次刷新着人肉  相似文献   

8.
一键钟情:Hj,老兄,好久不见了,你还活着?看客:怎么,你见过死人吃油条吗?一键钟情:我没见过死人吃油条,倒是见过死人聊天。看客:天哪,你睡醒了吗?不是在做梦吧。一键钟情:我现在不大睡觉了,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听说过朱海军吗?看客:听说过,不就是那个教师吗,最早以一篇关于学习雷锋的帖子在中青论坛上引起众多网民的争鸣,他去世后,很多网友在网上搞了许多的纪念活动,他也算是个人  相似文献   

9.
孔燕  杨洋 《青年记者》2012,(26):20-21
Web2.0时代的到来使社交网络(SNS)不断普及,它以实名制为特色,以社区化为核心,突破了传统的匿名网络空间模式,让现实的人际关系网络化,也让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更真实。大学生这一群体极易被这种形式的网络社区所吸引,因为这种新媒体形式允许网民在网上进行意见表达以及与网络好友互动,如腾讯QQ、人人网等就是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刘薇洁 《新闻世界》2009,(4):105-106
“人内搜索”从最初的红火一时到现在惹下不少麻烦和官司,暴露出网民行为的缺陷。网民作为一个群体有着群体所有的心理特点,这样的特点勒庞在其经典著作《乌合之众》中有着精辟的阐述。本文就以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来分析网民“人肉搜索”的心理成因,探寻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何谓“网民”,凡通过电脑使用互联网,在网上活动的人,便可获此殊荣。这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多如过江之鲫。他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决非一个利益共同体,也非职业、智力和学识意义上的同层群团.但是“网民”却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组成,尽管你看不出他(她)的年龄、姓别、高矮、胖瘦、职业、性格,甚至连姓名都云山雾罩。他们总是站在幕后,让你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相似文献   

12.
"网络问政"中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天再去回望中国历经大事的2008年时,无论是西藏事件、汶川大地震,还是北京奥运会,总有一个群体与这些大事随行,那就是"网民".网民是一种力量--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网民力量的作用下,网络监督、网络问政已经不仅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以人为本社会建设的措施,更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趋势.总书记、总理多次与网民网上对话,地方领导亦是如此,网络问政极其火爆,"网络汇集民意,政府顺应民意"成为潮流,网民在推动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实证研究大学生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状况和影响因素,发现:只有17%的活跃学生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大学生活跃网民和普通网民在网络知识和技能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别,网络影响力、民生问题思考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舆论监督效能感和性别是影响大学生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4.
信息服务--网上书店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读书网于2000年11月进行了一次调查:你为什么光临网上书店?结果在977位参加调查的网民中,82%的网民到网上书店的目的是为查找图书资料和阅读书业新闻.网上书店最希望的购书行为只发生在18%的网民身上.[1]这个数据自然令全国三百多家网上书店大失所望.但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目前读者需求与网上书店目标定位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我国大部分网上书店尚未弄清楚读者需求,就想当然地以亚马逊网上书店为目标,试图成为中国的网上书店巨擘,并将网上书店发展不佳的原因单纯归结为物流不畅.然而事实上,在电子商务的必备要素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当中,前两项倒不存在多大问题,真正亟待解决的是信息流.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也能看出,读者需要的,首先是关于书的信息,然后才谈得上买书.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与法律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肉搜索”虽然不是法定罪名。但未必不能实施法治。进行规范。网络社会需要法律监管。网民也需要道德约束。网民有权利,也有义务,应遵纪守法。追随良知,做负责任的网络公民。  相似文献   

16.
打游戏时跟四川网友发生矛盾,江苏新沂的一女网民在网上辱骂汶川地震中的受灾群众,遭到“网络通缉”,很多网民通过网上报警。江苏省徐州市警方依法对其治安拘留3日。该网民写下检讨书。(2008年6月7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17.
手机网民正成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持有人群体,中国势必成为全球最大网民群体.中国手机网民最值得关注的两个群体:一个是高龄网民,另一个是新生代农民工即"农二代"网民.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武汉大学樱花节期间,"赏樱门票涨价"一事激发了网民在微博热议。本文以此案为例,对网民的相关评论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网民在微博中探讨比较温和的社会议题时产生的群体极化现象。本研究重点关注极化过程的走势拐点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分析网民的具体话语表达及其折射的社会因素。研究发现,争议性的话题和微博独特的传播机制为群体极化奠定了基础,媒体的官方微博设置的议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极化的走向。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境下,讨论中形成的群际关系和网民的社会身份意识会忽然消解或者引爆群体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网上购物,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实现现实购物的过程,是当下热门的网上行为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了大多数网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同时也宣告了一个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加拿大的互联网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跑地位,这就为它网上购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经济的大潮中,加拿大网民迅速搭乘上了网上消费的高速列车,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加拿大的网上购物在过去六年中一直保持着双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20.
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特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与网友进行交流时说:“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这是以权威的身份肯定了网络对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