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魏波 《新闻前哨》2020,(2):61-62
"接地气",是时下新闻界比较流行的词语之一。对农节目不同于其他领域新闻产品,它的受众以农民为主,"接地气"显得更为重要,本质上就是节目要符合本地三农实际,贴近农民真实生活,反映他们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对农节目主持人要"接地气",就是主持人要自然、真实,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平民化的角度,了解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成为农民的朋友,而不是事事浮于表面,让自己高高在上,和受众群格格不入。对农节目就像一座架在农民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对农节目主持人就是农民的代言人,在政府和农民之间起到沟通和连接的作用,因此对农节目主持人能否"接地气"是做好农业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到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到哪里。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广大农民是主要的新闻受众,办好对农节目对传达党的声音、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建设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县级电视台,做好"三农"报道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近年来,我台先后开办了《乡镇传送》、《农村大市场》两档电视对农栏目,通过十余年的运作,我们发现,想要播出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节目就必须深入到农民中去,立足本地实际,满足群众需求。  相似文献   

3.
央视农业节目改版背景,央视农业节目是以农村受众为收视群体,展现“三农”的发展状况,体现浓厚的乡土气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提供公益性信息来满足农村受众需求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CCTV-7军事•农业频道曾开设了《致富经》《每日农经》《乡约》等央视农业栏目,但节目内容单一,内容选择上偏于专业化,无法在黄金时段播出,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另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力度大,影响了农业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4.
占琦 《声屏世界》2017,(6):26-2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做好对农信息传播意义重大.但农业栏目不好做,农业节目没人看,是对农传播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农业电视节目遭遇的最大难题.新媒体语境下,传播对象、传播介质、传播形态均已发生变化,电视农业节目也应调整传播模式,融合新媒体做好对农信息传播.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栏目的传播特色和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其它农业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玲  张立旺 《中国广播》2006,(10):77-78
《农民服务台》是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于2005年7月18日推出的一档服务类节目,每天中午11:30~13:00播出。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对信息和科学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民服务台》正是这样一档为农民朋友传递致富信息,介绍农产品市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播作为强势媒体,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播好广播对农节目一定要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多反映农民心声,多帮农民反映、解决实际问题,多展示新时代农民形象,真正将对农节目办出"农味""农色"。一、对农广播节目的不足对农广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有发  相似文献   

7.
正《转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姜长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背景,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推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和成就。  相似文献   

8.
正《转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姜长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背景,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推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和成就。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家最为基础的产业,"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东方卫视的《我们在行动》和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农道》等一大批聚焦乡村、聚焦"三农"问题的电视节目广受好评,让观众耳目一新,并且吸引了大批年轻的观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农民实际问题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本文以《我们在行动》和《大国农道》为例,深入分析电视媒体行业在肩负舆论排头兵使命、做好国家政策宣传工作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政策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对农节目的生存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翀 《视听界》2004,(3):16-17
今年,一号文件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的农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温暖,但同时他们也在追问,一项项利民政策如何变成他们口袋里的现金。的确,农民的担心是有根据的,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整个社会对“三农”的关注还很不够,就媒体来说,近年来对农节目大大减少。以江苏省为例,新华日报社主办的对农报纸《致富报》停办,江苏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乡间彩虹》停办,江苏三大主流媒体中只有江苏电台的《农村节目》硕果仅存。这样的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对农节目被大大削弱甚至取消,充分地说明了现阶段媒体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作为一个企业来运作,作为  相似文献   

11.
对农电视节目的成绩 对农电视节目指的是专门面向广大农村受众,以农村观众为收视对象,从农村观众的视角报道"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及其他问题,力图关照广大农民的兴趣、愿望和呼声的对象性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2.
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最贴近"三农"的新闻媒体,担负着向农民宣传国家的对农政策、传播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信息、提供最实用的"三农"服务的重任,是农村群众最亲密的媒体和朋友。县级电视台应该下大力气做好对农服务节目的宣传报道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义。陆学艺在论述“三农”问题由来及发展时认为,96年起中国农产品由长期短缺、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主要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此,中国的农业生产进入了受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的阶段。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己不仅仅取决于传统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和信息的获取及利用程度。当下农民中流传的这  相似文献   

14.
徐志隆 《新闻窗》2010,(2):120-120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对国家政策、致富信息、市场行情和科技知识等需求日益强烈。由于电视节目声画结合、通俗易懂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看电视获取各类信息,看电视也成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尤其是最贴近农民的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对服务“三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起步较晚,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农节目较少,节目时间安排没有贴近农民生产实际,缺少“农味”。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随着全国"两会"对"三农"的关注度提高,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工作的尤为重视,做好广播农业新闻报道也成为了电台的新课题.《乌鲁木齐新闻》节目农业版块的报道实践证明,广播记者"三农"新闻报道应该按照受众所需,一要把农业新闻做广、做新,二要在"四季歌"的报道形式和内容方面创新,使广播新闻真正成为指导农民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深受广大农民喜欢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6.
王燕云 《今传媒》2011,(4):95-9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广播作为大众传媒,依其自身所具有的传播迅速、收听方便、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等独特优势,在面向"三农"的传播中,将最新信息以最快速度、最简便的方式让社会知晓,同时,结合自身所具有的强伴随性和低收听成本的特点,切合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的广播受众需求,可有效发挥其传递政策、传播信息、传承文化等功能,更好的服务"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敖影 《记者摇篮》2014,(10):32-3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央连续十年出台一号文件强力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经历几十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农业经济,如何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对农节目如何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致富信息,帮助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值得广大的新闻工作者认真思考。通过对广播的关注我们不难看到,有一些对农广播节目在关注"三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却不受农村听众的接受,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播者在话筒前的  相似文献   

18.
《金色田园》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唯一一个全国名牌涉农节目,创办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一档宣传"三农"、服务"三农"的板块类节目。节目主要播出形式为直播及热线互动,围绕"三农",为农民提供信息、政策、科技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此外,节目还邀请一些领导及知名农技专家走进直播间,解读农业政策,讲解现代农业新技术,通过热线接受农民朋友的咨询,解决农民朋友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19.
《出版广角》2014,(17):97
正《转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姜长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背景,全面展示了中国政府推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和成就。《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10册)刘托,等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丛书为国际出版基金项目,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类项目中,选取最能展现中国建筑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项目10个,编纂而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档"说新闻"节目,《福建农村新闻联播》虽然开播才半年之久,就已深受众多观众的喜爱。本文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受众接受该节目的心理内核,发现《福建农村新闻联播》不仅满足受众的"三农"消费需求,还满足了受众的娱乐初衷,更满足了获得知识、监测环境、自我认知、拟态人际关系等在特定的社会转型期所特有的一些特殊需求。本文试图通过这种分析,挖掘这档节目的成功因素,力图给对农新闻节目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