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我国针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立法缺失、教育惩罚治理权不足,校园欺凌现象愈发严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就社会公共环境而言,学校本身是相对安全的公共场所,但欺凌行为严重影响到校园安全,引起学生恐慌与不安。然而,我国针对校园欺凌行为法律规制并不完善,与发达国家治理校园欺凌"零容忍"的态度相差甚远,无法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极大危害学生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分析、完善立法,从而有效减少校园欺凌行为发生,为在校学生创设相对安全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被欺凌者作为校园欺凌中组成的一部分,他们是受害者也是属于弱势的一方,更应被人们所关注。校园欺凌中的被欺凌者存在着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自我认同感低等特征,校园欺凌行为对受欺凌者学习、心理、身体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采取相应举措,如学校加大重视程度、引起家长重视、提升受欺凌者应对能力等,降低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不断的报诸媒体,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就提议要把校园欺凌事件纳入法律轨道,这显示了校园欺凌事件严重性。  相似文献   

4.
王一帆 《教师》2019,(5):28-29
校园欺凌事件是校园内出现的恶劣突发事件,极大程度地危害了校园安全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今,高校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性质恶劣,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一些地区也出台了有关校园欺凌的治理方案。由此可见,校园欺凌问题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问题。文章简要叙述了高校校园欺凌的现状,探究了该行为出现的成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为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行为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段善基 《甘肃教育》2022,(16):51-54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频发,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农村撤点并校的进行和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弱化、负面情绪明显等现象的影响,农村学校的校园欺凌问题更加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的现状,并提出预防与治理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的措施,以期预防校园欺凌,营造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是中小学常见的行为问题,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在校园欺凌中,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需要引起学校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校园欺凌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已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一大困惑,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传统单一治理模式的反思。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单一模式难以奏效,要想有效根治校园欺凌,必须实现治理模式转变,即由单一治理模式转向复合治理模式,建构一套德法结合、多元主体参与、多措并举的复合治理模式,实现惩戒矫正与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校园欺凌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8.
刘雨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2):93-94,F0003
近年来,校园欺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研究与防治亦取得诸多成果。随着情感社会学的兴起,情感在教育社会学研究方面也开始发生转向,为我们认识校园欺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情感动员的角度审视,个体情感冲突、集体情感认同和情感话语协同是导致校园欺凌成为公共事件的重要原因。充分理解情感在校园欺凌成为公共事件中的生成机制,要求重视情感治理在校园欺凌中发挥的作用,以便准确与有效制定校园欺凌治理方案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本地区欺凌现象的研究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对小学欺凌的现状以及发生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校园欺凌行为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以及干预的措施,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于小学校园欺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流动儿童由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是成为校园欺凌的高发群体。本文分析了校园欺凌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防范对策,以期促进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推广以及普及应用,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导致对于整个社会以及学校的教育都产生了相对比较严重的影响。人们对校园欺凌事件进一步关注,也更加重视对于小学生的培养。本文针对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从多个方面有效地防止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进一步扩散以及严重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纵观目前有关校园欺凌方面的研究,大多是站在客位(即研究者、管理者、决策者)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因而,建议在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分析时注重从主位(当事人)的角度定义校园欺凌;在分析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时,考虑学生内部同辈群体文化因素;在研究方法上,尝试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深入情境;最后,慎用病理性思维,不给学生贴标签,以免制造更多的"受欺凌对象"。  相似文献   

13.
陈清建 《成长》2020,(4):91-92
校园欺凌现象在如今社会屡见不鲜,并且学生的年龄愈加趋于低龄化。在小学阶段,这样的欺凌事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的表现为语言恐吓、强索、肢体暴力与网络暴力等方面。而影响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因素包含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而作为学校,本人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教学实施,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预防及抑制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下文将就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道德与法治课与之对应的策略浅谈一些想法,以期待能改变这样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天津教育》2020,(4):179-180
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自进入知识性时代以来,各国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和发展。但是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因此校园欺凌作为学生发展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校园欺凌问题现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当前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界定了校园欺凌的含义,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特点和被欺凌者的行为反应,指出避免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关键在预防,提出了学校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校园是公认的避风港湾,每个人的青少年时光几乎都是在温暖安逸的校园中度过的。而如今,随着越来越多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人们逐渐意识到校园欺凌已不再是偶然问题,治理校园欺凌问题显然已经刻不容缓。提供安全的校园环境就是保护祖国的花朵和未来,驱除校园阴霾,净化校园圣地是每一个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小学校园中的欺凌现象频频发生,女生间 的欺凌现象出现了快速的上升,校园欺凌现象应该受到广泛的 关注和遏制。校园欺凌会对被欺凌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特别会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伤害;同时校园欺凌 也会对欺凌者造成潜在的危害,从而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不 利。本文探究了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概念、特点、原因及对策,以 期对遏制校园欺凌现象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校园欺凌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PISA 2018对15岁学生校园欺凌的经历和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从特征来看,各国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比肢体欺凌更为普遍,不同国家和学校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校园欺凌发生率越高的学校学生幸福感越弱,近九成学生赞成反欺凌,女孩反欺凌态度比男孩更强烈。校园欺凌主要受学生和学校两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制定和完善反欺凌方案,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创设育人性和同伴欣赏性的学校环境,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氛围;增强教师对学生欺凌事件的干预,实现“零容忍”校园欺凌治理愿景。  相似文献   

19.
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为了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治理行动,其中,英国中小学校在校园欺凌防治上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进一步明晰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健全和完善校园欺凌的防治机制,强化针对校园欺凌者的惩戒教育,增强师生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校园欺凌事件因其恶性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校园欺凌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发生率。欺凌行为的发生,有欺凌者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性的原因,治理欺凌行为需要对不同原因有充分理解。被欺凌者往往因为其与众不同而被欺凌,他们是被同情的对象,但是也正因为它们不自主地展现出心理弱势而"吸引"冲突的另一方欺凌自己。增强被欺凌者的自尊与自强,才能从本源上遏制欺凌现象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着欺凌事件。当三者都倡导自由、平等、支持、亲密等价值时,校园欺凌数量便会大大减少。治理校园欺凌,应当以问题为中心,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实施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