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拒绝是日常交际中有损对方面子的一种言语行为。调查证明母语为英语的英美人士的策略模式为"积极性观点(I'd like to...) 原因 道歉",而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则是"道歉 积极性观点 原因"。不同的拒绝模式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文化心理。研究发现二语为英语的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拒绝时存在明显的语用迁移现象,即他们在用英语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受到了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且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语用迁移程度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2.
以Brown等的礼貌理论为支撑,采用“语篇补全测试”(discourse completiontest,DCT),对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母语者进行了各拒绝语义成分的对比,以考察英语专业学生拒绝言语行为习得的状况。通过统计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目的语语用能力现状一目了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对三个语言水平层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表达拒绝言语时所产生的语用迁移进行了考察。其目的在于证明语用迁移存在于不同语言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言语行为中,并查明语言水平对语用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语用迁移确实存在于不同语言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言语行为中,而且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发生语用迁移的情况更多。  相似文献   

4.
社会语用迁移与中介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Brown Levinson面子观为依据,采用Blum—kulka等学者的“语篇测试”问卷法,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以及英语母语者的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由于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他们对面子原则中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不同认识的原因,导致了他们对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以及间接程度的不同取舍。中国学生在表达拒绝语时所产生的语用失误的根源在于文化的差异。社会语用迁移对语用习得的影响之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以“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考察了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能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受试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会使用近乎相同的策略,且他们的语用能力并无显著差异;被拒绝者与拒绝者之间的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影响拒绝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从"补缺假说"[1]的角度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实施请求和道歉这两种言语行为时存在的语用迁移现象.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个定性研究来考查语用迁移在何种程度上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请求和道歉的言语行为中,及导致语用迁移的原因.研究发现,语用迁移存在于英语学习者请求和道歉言语行为中所用的语义单位(semantic formula)的频率中.受试者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迁移可能是由于这些学习者对礼貌程度和三个情景因素的认知是不同于操英语本族者的,因为他们所采用的语用策略可能受中文语境知识的影响,从而导致负语用迁移.本研究表明,语言迁移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迁移,更重要的是语境知识的迁移,因而验证了王初明的"补缺假说".本研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正确的外语语境输入.  相似文献   

7.
拒绝言语行为能力是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以几所独立学院和一所重点院校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为对象,探讨不同英语水平、不同地域及不同教育背景英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特点及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培养目标之一。本研究在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67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访谈,且收集统计数据后,作者发现受试者在用英语拒绝他人时,不同程度地受到文化语用迁移的影响。因此,本文就这些语用迁移分析原因,以期对商务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拒绝语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言语行为.中国人在商务背景下通过电子邮件运用英语进行拒绝的言语行为,在其表达方式和策略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因而具有一定的语用特征.本文以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通过抽样分析,总结出中国人在商务电子邮件中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所呈现的程式化、间接委婉、人际关系取向及语言正式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况新华  伍林芳 《海外英语》2012,(19):236-238
拒绝语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言语行为。中国人在商务背景下通过电子邮件运用英语进行拒绝的言语行为,在其表达方式和策略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因而具有一定的语用特征。本文以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通过抽样分析,总结出中国人在商务电子邮件中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所呈现的程式化、间接委婉、人际关系取向及语言正式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拒绝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关于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也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拒绝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如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很多。英汉拒绝言语行为可以从策略角度进行划分,据此我们可以对英汉拒绝言语行为在对“拒绝”言语行为在形式手段层面的表现进行初步探讨。了解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的异同可以让教学人员认识到,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拒绝语等目的语中的习惯表达方式,还要加强对学生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以避免母语语用负迁移,提高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普通国际交往或学习汉语过程中,英语母语者往往在恭维与赞美、问候与寒暄、请求与建议、致谢与致歉、邀请与拒绝等常见言语行为方面出现社交语用失误。如果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重新审视中英两种语言的语用规则,便可发现导致语用失误的三个内在原因:其一,中英语之间有不同的语用规则;其二,相同的语用规则其主次排序及其动态变化却不同;其三,语用规则与不同言语行为之间匹配错位。有鉴于此,有必要了解中英语语用规则的差异,正确选择不同言语行为所匹配的语用规则,积极调适语用规则的主次排序及其动态变化,从而避免言语行为语用失误,以获得预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DCT测试卷,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表现中,确实存在明显的韩语向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其影响程度与韩语水平呈线性关系。同时,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方面,如拒绝策略的选择和起始行为语的使用,总体上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中介语语用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会影响语用迁移的发生,但两者的关系至今仍无定论。本文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两个不同语言水平组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语用迁移如何受到二语水平的影响。26名中国汉语本族语者、20名美国英语本族语者以及大一、大三各6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参加了本研究。研究参照Beebe等人的拒绝语义成分分析法,对用语篇补全测试收集的话语程式进行编码,并统计每组在各语义程式上的使用频率和排列顺序,以判断两组学习者中介语中表现出的拒绝语用策略与其母语语用策略的差异程度。研究发现,语用迁移表现出程度上的不同,并受拒绝诱发因素的影响。而且,无论是在语义程式的使用频率还是排列顺序上,拒绝言语行为中表现出的二语水平与语用迁移的关系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即语用迁移的程度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曹永梅 《海外英语》2011,(4):230+232
该文对二语为英语的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拒绝时所产生的语用迁移进行了实证性的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进行拒绝时存在着明显的语用迁移现象,但这种现象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施为性言语行为的招呼语语用能力进行的调查显示,由于中西方价值观,道德标准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学生在用词,话题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礼貌程度上出现了较大困难。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依据角色扮演法和之后的开放式访谈的调查结果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用参数的驾驭能力进行了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对语用参数有最基本的驾驭能力,但是在言语行为过程中还存在着语言语用失误、母语社会文化参数的负迁移、动态语境意识的淡薄等问题,并就此提出口语教学增强真实情景性,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目的语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培养学生对动态语境的敏感意识等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上,对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所采用的交际策略、言语行为转换模式上所采取的不同表达方式及由于转换模式的差异而出现的语用失误作了一些探讨,以揭示出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言语差异。从而发现,中国学生在言语行为转换模式上与英语本族人之间存在着交际障碍,这些障碍,一方面源于文化因素,另一方面与外语教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恭维言语行为中使用的恭维语结构模式及恭维语应答策略,以探寻其英语恭维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负迁移现象及其英语水平与语用负迁移程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恭维言语行为实证研究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希望对英语语用教学及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教义与启发。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用“语篇补全测试的方法”调查了初中生的语用能力,结果显示中学生能够在一些熟悉的情形下得体地表达拒绝、道歉等言语行为,但所使用的策略单一,对一些套语的具体使用语境不清楚,由母语干扰引起的语用错误普遍存在。同时我们发现学生在实施言语行为时有两种趋势,一是言语过于罗嗦,造成冗言现象;二是言语过短,往往使双方的对话难以继续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