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国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既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又要改革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这要求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然而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能立竿见影,而是必须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导。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必须调整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既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又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本国的"再工业化"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创新人才的支撑。同样,我国也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定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取得的成就、问题及未来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2025"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要求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提升办学层次、扩大高端技能型人才供给规模、构建融通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为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作支撑。应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升级,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弘扬和培育"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工匠精神;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助推职业教育走向开放化;对接"中国制造2025",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制造2025"开启高端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体的供给侧要素,尤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出调整性需求,并落实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层面。"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世界新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产业振兴战略计划,指出高新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两方面的变革诉求。文章以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探究"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流动要求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取向。"中国制造2025"使技能人才的职业发生变化,依据产业升级调整和产业链价值创造取向,"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对技能人才的专业与职业的重构——制造业技能人才面临升级与分流两方面职业流动,温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对传统制造业技能人才提出两方面的职业能力需求:一是契合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的职业能力,二是应对产业融合与职业衍生的职业能力,据此,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基石。2015年5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崛起的"三步走"战略。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制造业强国的崛起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通过分析"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现实背景、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实施现代学徒制、推进具有行业背景的普通高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加强校企合作和促进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经济的发展维持都离不开制造业。目前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积极调整对策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我国由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行列,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指明了方向。实施"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快速有力的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中国制造发展,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仍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刘小勇 《职教通讯》2017,(23):36-38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振兴的战略规划,是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在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技术技能人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中提出,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打造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国之"工匠",是否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关键。目前,制造业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产教融合不深入、工程实践教育弱化,人才评价使用不完善等与制造强国建设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育人体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明确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最新要求。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急需基于中国制造2025探索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国内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该研究首先明确中国制造2025对中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二者的内在联系,其次分析新时代中职学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基于中国制造2025优化完善中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为中职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冲击下,制造业迎来国际性的全面转型升级,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无疑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逻辑,"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具备专业养成、综合集成、理实一体、创新驱动的价值取向.为推动高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应性可持续发展,应该从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重构专业知识结构、优化综合育人环境等维度,探索"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柬埔寨《2017—2025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是2017—2025年柬埔寨职业教育改革的导向性政策文件。通过分析《规划》生成的背景和对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举措,发现未来柬埔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存在"四大"新动向:为职业教育提供立法与政策保障;重视职业教育公平,尤其是性别平等;鼓励私营部门参与职业教育,重视国际合作;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9,(19):238-239
"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全面带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深刻变化,尤其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审视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其次,分析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工业4.0"是德国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巩固制造业强国地位的国家战略,其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质量和考评标准都提出新的要求。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人才短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人才考评机制不健全是德国"工业4.0"发展的主要掣肘因素,通过吸收国内辍学人口和国外移民人口、开展有效的学生潜力分析与就业指导、拓宽双证课程的学科范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普职等值性资格框架体系,以及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来契合"工业4.0"的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国应构建基于资源整合的公益性职业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倡导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普职等值性资格框架体系,开展双向流通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制造2025》战略拉开了中国奔向"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发展的大幕。东莞、泉州等地率先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湖南、天津等省市积极发展优势制造领域,以期在制造强省/市的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坐标点,大连、武汉等市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制定并推出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推动当地制造业新一轮全面振兴。各地因地制宜,正在掀  相似文献   

15.
臧志军 《职教通讯》2019,(11):13-19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全局观,回应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全局性要求,对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性谋划,体现了深刻的全局观。从江苏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具有以下特点:多功能甚至"全科型"的要求;精准、深入服务的要求;胸怀全局的同时重点解决关键问题。江苏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全局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职业教育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有待深化;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中高职教育发展亟待重新定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困境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江苏职教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作用不足;师资仍然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江苏应该在全局观的指引下谋划全省的全局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基于"一体化"思路重新确定中高职发展重点;创新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实施"职教服务国家战略"专项;开展职教教师教育改革试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提出,中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国家逐步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建设,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恰逢其会,作为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储备力量,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将个人职业理想同祖国现代化国家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思修》课程中融入中国梦内涵思想,不仅可以运用中国梦正能量提升高职《思修》课教学的实效性,培育学生成为符合中国梦要求的人才,还有利于加速新时代现代化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企业与职业学校的高效衔接,将职业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共同性和前瞻性,尤其是针对德国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更有助于破解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瓶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适应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立体化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明确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解读了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要求和依据,通过对责任主体及其关系、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过程、运行逻辑、质量保障观、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及特征和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提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9.
<正>胡斌武、陈朝阳、吴杰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中撰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制造业战略计划,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对未来人才的新诉求,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当今国际产业格局正在重塑,国际分工正在发生变化,发达国家正在做顶层设计,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新兴科技和新产业领域。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学术前沿     
《职教论坛》2016,(4):54-58
<正>"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观念的转轨李政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33期中撰文,探讨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风向,并分别从人才观、专业观、德育观、能力观、教学观、战略观和课程观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其发展理念。作者认为,从外部动力来看,《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