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杜诗学"是王辉斌教授将文学史研究打通关中的重要一环。王辉斌教授对"杜诗学"的研究,不仅以"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为其学术准则,而且创获甚丰,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本文作者与王辉斌教授就其"杜诗学"深刻的对话,有利于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特别是"杜诗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韩阿伟 《考试周刊》2012,(36):167-168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这一制度的源起,分析了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论述了教授为什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并就如何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这一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7月28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的通知》,我校田季生教授主编的《三秦文化》教材入选。《三秦文化》由我校原田季生教授与刘志选教授共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服务于陕西地区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日前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并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将成为一项基本制度,不给本科生上课的不得聘为教授。(4月23日《人民日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授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虽然有多种渠道,但上课定然是主渠道。一位教授,假若连课都不上,那又何以为教授?  相似文献   

5.
作为临沂大学的教授,要为大学做什么,能为大学做什么,这值得我们深思,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成为教学的脊梁,做好"教授治学"。"教授治学"治什么,首先是治教学。对教师来讲,每一节课都是新课。学无止境,即使有的教学内容讲述了多次,但学生听课总是第一次。对此,教师应不打无把握之仗,  相似文献   

6.
一道 《生活教育》2010,(5):66-68
闲来无事,浏览一位美国女作家的《童年的消失》,很是冒汗。意外发现",童年的消失"竟然还是个全球性问题,我以为只是我们自己的特色。借用一下"后现代"教授的眼镜看,这是个"现代性"很突出的表现,可惜我们的一些教授都忙着"越来越像商人"去了,自己的童年、童心、童话早被掩埋在沙尘暴里,风化了。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解放     
阅读是心灵的解放 很久以前,我就深受朱永新教授倡导的"书香校园""阅读让我们的精神挺立起来"等理念的影响。这么多年来,一页一页地读书,一天一天地读书,可以说我从朱永新的思想言论中汲取了不少力量。从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团队中看到了他们"独立特行"的操守,"顶天立地"的襟怀,超越尘埃、精神高翔的理想与坚持。  相似文献   

8.
陈丹丹 《上海教育》2013,(16):55-55
近期,纽约大学最大的学院——文理学院的教授们通过了对校长的"不信任"投票。有83%的教授参加了投票,对于"文理学院不信任约翰·塞克斯通的领导能力"这一声明,298票支持,224票反对,47票弃权。投票结果首次将大学内部的不满公开化和量化。  相似文献   

9.
他是在武汉高校有一定声望的从事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教授,是我校主管过行政工作的领导干部,是退休后还组织发动老教授们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的带头人。他就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汪文汉教授。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一批薄弱学校的崛起,"导学案"之类的"课堂学习材料"开始规模化流行,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似乎渐成主流。这一现象引起了界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大家对于相关教学问题的讨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永军教授一直关注并思考"导学案"问题,他在多个场合提到要理性对待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切不可盲目跟风。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吴永军教授。  相似文献   

11.
近来,"28岁教授博导"邓露爆红网络。邓露,1984年出生,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8月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名单,由此而很快破格担任湖南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和博导。这份简历被"晒"到网上后,邓露一下子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12.
国际     
《中国科技奖励》2013,(10):9-11
12人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第24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大会当地时间10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幕,大会选举出新院士52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陈小明等7名中国内地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1名香港地区科学家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淑珍(女)、台湾"中央研究院"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道时等4名台湾地区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廖红,十九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根系研究中心进行博士论文科研工作,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根系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这么热的天,你们的工人怎么还在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士元,著名语言学家。美国密西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台湾"中研院"院士、赵元任中国语言学中心主任、《中国语言学报》(Journal of chineseLinguistics)主编、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语言实验室研究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语言工程讲座教授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兼任教授。  相似文献   

15.
陆红亚 《海南教育》2014,(20):17-18
随着郭思乐教授"以生为本"的新型理念的提出及推广,我校大力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生本理念为指导,以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手段,努力实现"将课堂和学习还给学生"。郭思乐教授在他《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不仅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同时也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低入高出"、"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实施的法则。  相似文献   

16.
在大家眼里,他是清华大学(以下简称清华)教授、国家"863"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创新团队带头人,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在他心里,自己只是一名从清华学子成长起来的普通清华教师。  相似文献   

17.
郑海凌教授在《中国图书评论》中以鸟瞰的姿态,宏观、客观地对王教授的专著《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进行了评析,称其为"中国百年译学思想的科学描述"。郑海凌教授的评析是从大处着眼,本文将于细节处对专著的"科学性"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麦结华教授的一份审稿札记,指出了两个数学概念"度量"与"距离"之间的内在差异,阐述了数学符号""的真正含义及其正确使用方法;麦结华教授对这两个数学小问题细致深入的分析阐释和精确独到的学术见解,体现了其用心记事的良好习惯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将对我们论文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受武汉大学经济思想史研究所颜鹏飞教授的邀请,我校陈俊明教授参与教育部2011年重大招标课题"《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的立项申请,该项目已经通过评审立项。该课题由颜鹏飞教授主持,参与该课题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中央编译局马列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似文献   

20.
张剑石 《辅导员》2010,(24):40-41
一、语文目标要明确可测 (一)正确认识"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师生在语言文字的共同研读过程中几乎"自动"实现,正所谓"润物无声";如果刻意安排"教授"环节,语文课容易上成"品德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