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热播谍战剧《断刺》对中共两党卧底人物——唐栋与方时中形象的塑造,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本文试将两者对待女性的态度以及死亡结局进行比较,获得审美享受——卑鄙得有些伟大的唐栋和崇高得有些渺小的方时中,一定会成为观众心目中性格鲜明、令人过目难忘的荧屏形象。  相似文献   

2.
新谍战剧中的英雄形象与传统宏大革命历史题材中的英雄形象具有很大不同,相对于传统革命英雄"根正苗红"的出身,新谍战剧中的英雄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经改造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这种转变看似是对英雄出身的松动,实际上更强化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更说明意识形态的作用。新谍战剧中的女性形象由样板戏中的去性别化,到宏达革命历史题材中的小资产阶级受制于无产阶级,最后在新谍战剧中成为性别牺牲品。这一切都说明新谍战剧如同戴着镣铐舞蹈,还要故作步态轻盈。  相似文献   

3.
冯慧玲 《文教资料》2012,(27):179-181
新谍战剧既有对传统的延续,更有变奏和改写,尤其在人物塑造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与传统相比,新谍战剧中的男英雄更具后现代的多元化特征,更为立体且平民化。同时新谍战剧将目光投向了隐匿于男性背后的女性,表达了现代性的女性意识。另外新谍战剧对群像的打磨和人物的组合拼贴,也产生出了更强烈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唐宋之际,传奇作者开始较多关注女性,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女性由此进入传奇并成为主角。《霍小玉传》与《谭意歌记》分别是唐、宋传奇的优秀作品,从《霍小玉传》到《谭意歌记》足以见出埋没已久的女性主体意识在宋传奇中的逐渐复苏。本文从《霍小玉传》与《谭意歌记》的对比入手,分析女性主体意识在宋传奇中的呈现及其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批评尤其关注男性作家创作的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重新解读和评价《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揭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倾向,典型体现便是作者对"荡妇"与"男人婆"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文化根源是男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6.
《黑骏马》是张承志早期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个富有浪漫主义悲剧的故事中塑造了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爱情意识、母爱意识、生命意识来分析《黑骏马》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大男子主义视角下女性形象的伟大,展现出女性美的崇高与悲壮。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士人形象,真实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风神面貌。但是《世说新语》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群体同样值得关注,她们与以往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总体来讲,可以从德行、才智、叛逆、胆识等方面加以认识。分析这些个性化的女性形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风气,进而从侧面折射出与前代相比,魏晋士人在女性观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章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贤德类女性形象及悍妒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发现:明清之交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使蒲松龄在女性形象上传达出了一定的新气息,但根深蒂固的儒家伦理思想使他对女性的塑造更多地趋于传统的美德与品行。清初思想界经世致用的观念影响使他笔下的女性富有理性、实在的精神,由此构成了《聊斋》的伦理化视角。  相似文献   

9.
《伪装者》作为一部抗日谍战剧,以其独特性给人们带来新的视觉观感。整部剧以明家为主要叙述环境,涉及人物众多,并赋予多重伪装身份,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爱国战争戏。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人物格雷马斯,他的角色模式和语义矩阵为分析《伪装者》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角色模式分析其爱国的表层意义,以语义矩阵模式挖掘深层的人性。另外,这部剧又映衬出对90后的认同感、电视剧转型的背后是国民心态、兴趣点的转型等多重现代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描绘了许多女性人物,对后世女性人物的塑造影响重大。学界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在持续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探析《水浒传》中女性人物的塑造方法入手,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的塑造意义、《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水平的提升等内容上进行叙述,对作者女性观的进步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庄子》描绘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对于女性的塑造,《庄子》具有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庄子》作者对女性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本文试图探讨《庄子》中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探索《庄子》对这些女性的特殊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也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她们与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白鹿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观照《白鹿原》的女性形象书写,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作家性别立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男性形象,女性形象却为数不多。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态度也多是轻视乃至蔑视。从女性形象的丑化性塑造入手,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池莉小说的女性书写,20世纪80年代展现在作品中的女性大都是克己、宽容、博爱、求全的传统女性形象.到90年代,池莉则开始用其敏锐的眼光观察这变幻莫测的男女世界,描写了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在《来来往往》中完成了性别发现与塑造.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众多家庭伦理电视剧的热播,塑造了大量经典的女性形象。近期播出的《辣妈正传》深刻地探讨了当代女性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成功塑造了两个为人妻、为人母的辣妈形象,极具研究意义。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女性在大众媒介作品中的形象建构、女性意识表达、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束缚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深层次审视《辣妈正传》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和所传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在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受男权文化本位意识的影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免失真。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尤为严重。对福克纳短篇小说《花斑马》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川端康成在《伊豆舞女》、《雪国》中的少女形象的塑造上来分析她们的艺术特征。归纳出她们形象特质的相同与相异,从而总结出悲与美是她们共有的艺术特质,也是作家的审美倾向,而这种倾向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也是有所发展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啊,拓荒者!》中的亚历山德拉以及《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安东尼亚是威拉·凯瑟作品中塑造的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新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旨在揭示凯瑟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对女性困境表现出的深切关怀,以及为解除女性困境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左传》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就历来被人称道 ,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两千多年前春秋列国众多的国君及公卿大臣形象 ,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尤其是其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体现了作者特定的文化立场和思想倾向 ,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意义 ,并因此使《左传》成为一部具有悲剧性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