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所藏东巴经是由约瑟夫·洛克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孙子昆亭·罗斯福收购而来的,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与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合作对这批经书进行整理、翻译。这批经书收集的年代早,大多数是成套的,甚至有些是珍本、孤本,这批经书在历史学、文献学、文字学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沈津教授的力作《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已于 1 999年 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书集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南宋至明末之中文善本书凡 1 433种 ,以书志形式予以著录 ,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藏书借此可窥全貌 ,沈氏之功当不朽矣。然美玉亦有瑕疵 ,兹举一例 ,以求教于方家。该书丛部收有明刻本《闲情小品》一书 ,书志尾沈氏写道 :“钤印有‘国桢臧书’、‘面城精舍’。国桢 ,为谢国桢。面城精舍为曾钊之室名。”按曾钊 ( 1 793— 1 85 4 )字勉士 ,广东南海人。曾任清合浦教谕、钦州学正之职 ,后出任广州学海学堂学长。生…  相似文献   

3.
记者(以下简称记):1879年,戈鲲化受聘到美国哈佛大学任教,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次向西方世界的大学派出教师,去教授中国文化,也是一件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乃至整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但是,一百多年来,这位中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却一直不为世人所知。那么,您是怎样发掘出他的事迹的? 张宏生(以下简称张):1996年,我赴美国哈佛燕京学社任高级访问学者,刚一安顿下来,就去参观举世闻名的哈佛燕京图书馆。尽管此前就已知道这个图书馆与中国渊源很深,但面对大门、触手可及的墙壁上悬挂着的一幅大照片,仍使我感到震撼。  相似文献   

4.
方元素信件是重要的徽州文书,现为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在海内外实属罕见。这批信札的收信人,非金华府兰溪县的方太古,而是徽州府歙县的方用彬。他是明朝嘉靖、万历时一儒商。写信人则十分广泛,涉及方氏宗族姻亲,徽州籍的举人、进士、官员,以及徽州文人官员。信件涉及宗族活动、文化交流、商业活动等方面内容,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哈佛告诉你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决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相似文献   

6.
哈佛告诉你     
高胥文 《老年教育》2011,(11):20-20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只是在校园里有一个不起眼的停车位。但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哈佛的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洪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史学家,他幼承庭训、酷嗜文史,国学功底扎实,对中国传统文化了如指掌;青年时期游学海外,潜心经世致用之学.他中西兼修的知识结构,使得他能以理性精神重审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以科学方法界定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他致力于教育的改革,脚踏实地践行本土与国际融合的教育思想.他在燕京大学推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在教育史上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脚印,是燕京大学校史上不可或缺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干家.洪业的名字已和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燕京学报》、引得编纂处、燕京图书馆等联系在一起.文章从他在燕京大学期间的教育理念、管理实践以及人才培养理念三个方面加以观照,讨论洪业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志泉 《大学时代》2006,(3):26-27
当我们走进著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时,会被墙上悬挂着的一幅大照片所吸引。这是一个清代官员打扮的中年人,头上顶戴花翎,身着官服,足蹬皂靴,清癯的脸上生着一双睿智的眼睛。他就是第一位到美国名校任教的中国学者戈鲲化(1838—1882)。120多年前,戈鲲化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创立哈佛大学的中文教育,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教育全球化与近代教会大学有相似之处,即存在着大量的学术竞争。由于缺乏明确的学术评价标准,学术竞争并不一定带来学术增长,反而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冲突。本文以早期的齐鲁大学和哈佛燕京学社和目前的北大燕京学堂为例,进行了相关分析,指出学术标准的重要性、多样性是高等教育系统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哈佛图书馆近日再次作出官方回答,指出哈佛73间图书馆并没有任何一间的墙上有中国网上流传的所谓"哈佛校训"或者"哈佛图书馆箴言"。我曾经在一篇博客中指出诸如"哈佛校训"、"西点军校雷锋像"、"美国护照上的威胁语"、"美国教育代表团访华后报告"、"美国小学教师如何上课"、"美国教师誓词"、"美  相似文献   

11.
刘苗苗 《教育》2013,(17):56
燕京大学:燕京大学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创办于1916年,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校园为今天北京大学主校区——燕园。在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撤销。辅仁大学:辅仁大学是1925年由罗马教廷创办的,20世纪初与北大、清华、燕京并  相似文献   

12.
说起来很有意思,许多中国学者认识戈鲲化是在美国的燕京图书馆。凡是到那里的人,都可以从大门对面的墙上,看到一幅大照片,上面是一个穿着清朝官服的中年人,清癯的脸上有一双睿智的眼睛,他就是戈鲲化。燕京图书馆之所以要纪念他,是因为他是到美国任教的第一位中国人,燕京图书馆就是在他带到美国的一小批图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蒋廷黻资料”中保存了不少有关蒋廷黻筹组中国自由党的历史资料。研究分析其中的四类新史料,有助于充实与扩展对于中国自由党的研究。蒋廷黻在致胡适《备忘录》中,对建立中国自由党的的动机、目标与需要面对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中国自由党组织纲要草案》是关于中国自由党的最重要文件;蒋廷黻与中外友人的往来函件,则展示了其他人对中国自由党的态度。这些新资料充分说明,组建中国自由党更多的是蒋廷黻个人的理想,他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其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其朋友也并不完全认同与支持,因而当时组党成功的机会十分渺茫。  相似文献   

14.
香港制造     
《留学生》2014,(10):1-1
这段时间,“北大是否应该办成哈佛”成了知识文化界争论的热点。其实,就北大与清华来说,寻求变化可能一直是管理者所思考的重要课题。北大燕京学堂、清华苏世民书院的建立就是两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人文学和高等教育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近年来,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哈佛大学东亚系哈佛燕京中国历史、哲学和儒学研究教授杜维明先生曾多次就人文学及其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对人文学普遍被边缘化的现象,作过精深的阐述。①杜维明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向一直非常关注。2002年9月17日,中国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风泰和中国高等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副校长就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问题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杜教授和来访的校长们就人文学和大学教育作了一次座谈。本文是基于杜维明教授这次谈话的内容整理、加工和编辑而成的,成稿后杜教授百忙中审阅并予以首肯。  相似文献   

16.
哈佛学院由哈佛老校园看去,西面最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有12根希腊科林西式圆柱的威德纳图书馆。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百余个分馆的总图书馆。威德纳于1907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后,乘泰坦尼克号旅游,遇冰山殉难;其母损资建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杨尘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他的研究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近年发现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杨尘因1919年日记手稿,记录了他创作的作品多达十余部,其中就有《民潮七日记》——长期被列为五四爱国运动重要史料——这部杨尘因亲历现场撰写的日记体纪实性文学作品,至今尚未有人对其进行文学维度的研究。文章在细读其1919年日记的同时,从创作过程、叙述视角、写作态度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此书进行文学解读,以期探讨杨尘因写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巴蜀才子曾玙乃明代正德、嘉靖年间著名诗人,其博通群经,诗名早著,少与杨慎齐名,又与杨慎、王阳明、郑善夫、何景明、王廷相等名流交游甚密。由于曾玙诗文多散佚不存,其才名淹没已久。其诗文集《少岷先生拾存稿》赖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得以存世。曾玙诗歌多描写巴蜀山水,关怀巴蜀民生,友爱巴蜀朋辈,推崇巴蜀先贤,表现出浓厚的巴蜀情怀。其文章记录了许多巴蜀历史、书院建设与文学著述活动,为研究明代巴蜀文化与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对巴蜀文化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叶理绥是哈佛燕京学社的第一任社长,他具有学术远见,学术胸襟开阔,并以制度化管理学社事务,逐渐建立和不断健全学社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上,严格有准则又能做到积极沟通,通过大量的书信与各合作方进行沟通并及时回答和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社得以有效地运转。  相似文献   

20.
叶理绥是哈佛燕京学社的第一任社长,他具有学术远见,学术胸襟开阔,并以制度化管理学社事务,逐渐建立和不断健全学社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上,严格有准则又能做到积极沟通,通过大量的书信与各合作方进行沟通并及时回答和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社得以有效地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