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科 《老年教育》2009,(4):48-48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素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相似文献   

2.
在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中,清明的特别之处在于,唯有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时令意义上的节气,又是中国民间一个富含传统文化色彩的重要节日。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2007,(4):56-56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勇 《今日中学生》2011,(10):43-45
在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中,清明的特别之处在于,唯有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时令意义上的节气,又是中国民间一个富含传统文化色彩的重要节日。我不想把清明当做"清明节"来描述,不想像那些写点清明节来历的传说掌故,再  相似文献   

5.
仲春、暮春交际有一节气,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万物生长,空气洁净又清明,这便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清明。清明最初是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节气,那怎么变成节日的呢?这就要说到寒食节了。  相似文献   

6.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相似文献   

7.
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藏于民间社会,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清明节作为我国传承至今唯一的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是古代社会民众生产观念与生活现念的双重指导.从自然节气清明到社会政治清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在家国同构的古代农业社会,清明节文...  相似文献   

8.
正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公历的4月4、5或6日。清明不仅是节气,而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气过后,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这个时候,白桐花开了。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又回到了地下的洞里。三候"虹始见"。雨后的天空中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啦。  相似文献   

9.
宋代清明节是融合"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于一体的一个多重主题、多种意义的节日。正由于此,宋代清明节的节日风俗也丰富多彩,包含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风俗活动。宋词当中有很多作品描绘出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并且在这些异彩纷呈的节日风俗中蕴含着古代人类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有个清明节。《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农业生产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气;在风俗习惯上,这又是一个祭祀的节日。从先秦开始,人们就在这一天扫墓祭祖;到唐宋,更盛行开来。因此,唐宋诗词中有许多以清明扫墓为题材的佳作。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由这首诗引出来的趣话恐怕是最多的了。先是有人把它删削为五绝,而且满有理由:清明时节雨,(春雨当然“纷纷”)行人欲断魂。(行人当然在“路上”)酒家何处有?(已…  相似文献   

11.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惟一演化为节日的节气。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扫墓,或缅怀先烈,或祭奠亲人,因而清明节又是一个兼具人情味和文化氛围的节日。古往今来,人们写的清明诗之多,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仅以古人为例就有多种,其中有一类便是寄托哀思的:“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这首《清明野望吟》诗中便可窥见一斑。民间流传的一首《清明吟》更把生离死别之情刻画得十分动人:“又是一度清明至,道路泥泞人伤悲……老天有情雨作泪,墓前祭古酒一杯。凄雨和泪悲肠断,活者常为此节…  相似文献   

12.
迎春图     
漫长的农业社会的历史,使得我们中国的节日和节气密切相关。而无论是在节日中,还是在节气里,迎春这一项目,都是格外突出而至关重要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了秋收冬藏之后,春天的到来,是周而复始、万象更新的新的一年的到来。对于传统中国来说,其实就是土地的复苏,草色遥看近却无,又要开始播种,期望着新一轮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时节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我们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边小学同学们的诗歌、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中来了解同学们在清明时节的活动和感受吧!  相似文献   

14.
<正>清明在古人心目中,不仅仅是农事节气,更是具有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民俗节日。清明时,在南方已是梨花风起、景色清明、春意盎然了。人们进行祭祖扫墓、踏青游春、植树、放风筝、荡秋千等丰富的民俗活动,诗人墨客则诗兴大发,创作了大量吟咏清明寒食的诗歌,南宋大诗人陆游也不例外。让我们欣赏几首吧。  相似文献   

15.
种瓜点豆     
<正>设计意图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清明时节,气温回暖,草木萌动,万物欣欣向荣,人们也开始早播,处处是春耕大忙的景象。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正反映出清明是播种的好时机。我园有丰富的户外自然资源,小池塘、农家小院、果林等都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经历过播种、照顾、品尝、收获,每一次都快乐且难忘。每逢清明节气,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开展播种活动,感受从古至今人们种植的智慧和乐趣。  相似文献   

16.
①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又是一个哲理。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才有清明。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相似文献   

17.
节目的灵魂     
世上本无节日,因为需要,就制造了它。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内涵,重要节日如冬至、春节、清明等等,无不跟祭祀紧密关联,或者说,祭祀盛典是中国节日由来的母体。  相似文献   

18.
天气大寒,霜降屋搪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这副对联由四个节气大寒、霜降、小雪、清明和两个节日端午、重阳组成。一寒一暖,形象分明,谈天说地,意境优美。)  相似文献   

19.
清明节     
“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24个节气,用来反映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时间大约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在阳历中约在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12,(2):32-32
立春是中国农历新年的首个节气。由于它是春天的开始,中国民间将立春作为节日,称为立春节,以多种传统习俗迎接春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