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列宁对资本主义出版自由的赞扬和抨击如果对列宁关于出版自由的论述不做具体分析,就会被一些看似矛盾的表面现象弄迷惑。如列宁对资本主义出版自由有许多赞扬,同时,又有许多批判与抨击。如何正确认识列宁对资本主义出版自由的赞扬与抨击,是研究列宁出版自  相似文献   

2.
最近10年,在全世界,特别在西欧各国,性表现自由在迅速地发展。有人认为,在传播媒介中这一倾向未必导致性犯罪的增加;但是也有强烈的意见认为,对它进行控制的各种限制措施乃是青少年健康培育所必要的。我们不能忽视大众传播媒介对公众造成的巨大影响,如果把追求自身利益置于优先地位,忽视社会责任,就避免不了公众的批评。日本的传播媒介的自我限制措施也完全一样,公众的批评高涨时就强化自我限制措施并重新加以审查。日本的新闻、出版、电影、广告等传播媒介的伦理组织,  相似文献   

3.
自由有多远     
弥尔顿是一位热情似火、才气如虹的大诗人.他的代表作是失明时所写的《失乐园》.《论出版自由》这本小册子本是无心之作,是机缘巧合下的陈词而就,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 首先,因为一蹴而就,往往会缺乏逻辑,缺乏合理性.从书中我看到,弥尔顿过分强调书的作用,在其理想情境中,言论、出版自由了,人们接受新的思想与知识,人们开始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于是“理智”成为对抗禁书的有力武器.在我看来,即使是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理由也是缺乏合理性的.李普曼批评了弥尔顿所谓的“理智”:“如果人们不能准确地理解世界,他们的行事如何能明智?  相似文献   

4.
赞扬和批评是分不开的。没有批评,只有赞扬,人便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也就难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但批评要讲究分寸,巧妙的批评不仅使对方容易接受,而且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总是无法准确把握批评的方式和话语的分寸,明明没有恶意,却让批评变成了破坏同志之间感情的“毒剑”,伤害了对方的感情。测绘班班长小张业务能力强,却不会使用电脑,每次处理文件时都要找工程科的小马帮忙,而小马每次都要说小张几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用?作为一个业务骨干,综合素质太差了,要尽快学会使用电…  相似文献   

5.
在美利坚合众国创建之初,报纸在社会中的批评角色这一问题,就开始引起注意。在美国早期思想家中,对报纸的批评监督作用认识最清晰的,莫过于詹姆斯·麦迪逊和托马斯·杰佛逊。宪法修正案起草人麦迪逊指出,美国的报纸之所以比英国的报纸享有更多自由,是因为在一个人民负有全部责任的政体中,这是最根本的:报纸帮助人民检查行政和立法部门的鲁莽轻率及不称职行为。托马斯·杰佛逊被许多历史学家称作“捍卫出版自由的斗士”。作为政治家,他饱受报纸攻击之苦,但仍然坚持不懈地为报纸批评进行辩护。他深信,报纸将通过在舆论讲坛上谴责公共官员而成为令他们生畏的监察官。难怪美国的新闻百科全书说,对自由的报纸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政府  相似文献   

6.
1644年英国的弥尔顿在他的<论出版自由>里提出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的口号,至今已经近4个世纪了.在这36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在不断地争取新闻自由,为新闻自由而流血牺牲的新闻人士也不在少数.可以这样说,目前在大多数国家里基本都实现了新闻自由.但是在讨论新闻自由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把目光集中在新闻自由的实现条件上、新闻自由的内容上,却鲜有人来探讨新闻自由的主体,也可以说新闻自由是谁的自由这个问题.其实,新闻自由是媒介的自由,是媒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7.
言论出版自由与版权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关系。过度强调整个社会的言论出版自由,会对版权的合理性、合法性造成冲击;而版权赋予创作者特定的话语权利,又与言论出版自由理念相违背。同时,言论出版自由和版权制度都是伴随着打破封建王权对出版物的限制而建立起来的。面对这种复杂的联系,立法者巧妙地通过建构一套平衡机制来缓解两者的冲突,使版权法有助于维护言论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8.
易中天解三国,还是很有时代特色的,比如他用的心理分析的方法,他的形式是生动活泼的,比如他用了很多有时代特色的词汇,他可能是"三国"接受史上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解者和传播者.这是一个前提.我批评易中天,不是说他很不堪,相反他很不错.因为他很不错,很有影响力,我才批评.批评是希望读者能正确对待,不要盲目崇拜,并不是希望读者抛弃或者鄙视易中天.  相似文献   

9.
通常,一本书的出版应是先做选题策划、定位读者群,然后约稿、编辑、装帧、宣传、发行,最终使这本书成功地出现在全国各大书店的显要位置,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随着传媒影响力的日益增加,图书宣传的作用随之增加.可以这样说,让新书相关评论出现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和让其出现在书店中同样重要.最近有一本新书叫<中国不高兴>,刚出来的时候,我就翻过,当时只是觉得书的印刷比较糙,没有买,后来因为在报刊和网络上看到不少的批评文章,再想回书店去细看,竟然卖没了.  相似文献   

10.
虽有吹捧阿谀之嫌,并且也知道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文学自由谈”并不表明可以十分自由地谈文学——我还是要说:《文学自由谈》这本刊物办得真是越来越好看了。 读了登在这本刊物上的《自由之圈儿有多大》,“感觉”非常好。别的且不说,单看作者这么几句话:“我每每从报刊上读到一些文学写作者们自称为‘作家’,感觉挺别扭。‘作家’是一种尊敬的称谓,因此只适用之于‘他称’,而不宜用为‘自称’,就譬如无论多么高级的‘科学家’,人家可以这样称呼他,他不宜这样自称。”好长时间没有读到这种让我特别为之一动的文字了,正如鲁迅所…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千方百计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这是本刊的宗旨。我们在办刊的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图书评论》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时代的战斗性,这种战斗性不仅体现在通过大张旗鼓地评好书,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造成读好书的社会风气,而且要改变书评只说好不说坏的捧场作风,通过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发挥书评对出版的监督职能和导向作用。我们这样想,也试图努力这样做。在本期突出了抓出版质量这个中心环节。从这个主题出发,我们编发了中国图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教育、出版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下,教育出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传统的教育出版业者而言压力巨大,这种压力,一是来自企业外部,二是来自传统企业本身. 金太阳教育作为一家民营教育出版企业,这几年紧紧围绕坚守与创新两大理念经营.传统文化领域或教育领域的企业有一定的稳定性,即便是面临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它仍保有一定的稳定性,让这样一家企业去从事互联业务,很可能一夜之间就关门歇业了,因此我们需要一定的坚守.当然,在坚守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地借助新技术进行创新.下面就新形势下金太阳教育的经营管理情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对付领导,我们有多种办法,譬如,当领导在批评你的时候,你适时地向他指出:您的牙上有一粒韭菜。这样就会使该领导很不好意思,批评的话也说不出口了。还有一种更绝的办法是,设法揭露该领导的隐私,让他在群众中抬不起头来。这便是《知识分子》一书的出发点之一。《知识分子》一书1988年在伦敦问世,此后立即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英国和美国一版再版,始终畅销不衰。  相似文献   

14.
一 对于信息的传播是否应该受到外在力量的控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声音.封建统治者很早就注重对人民群众言论的控制: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度,相继诞生的煽动法、诽谤法,报刊税、广告税、纸张税,让那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忍无可忍,他们大声疾呼新闻自由.1644年11月,弥尔顿出版了自己的演讲词<出版自由>,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让我有自由来认识、抒发己见、并根据良心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张昆 《当代传播》2000,(4):24-26
在世界新闻史上 ,约翰·弥尔顿的名字与出版自由、言论自由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一般把他看成是争取出版自由的英勇斗士。正是他在350年前 ,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维护人类天赋权利的出版自由观念。这种观念为后世报人、学者所继承 ,并被发展成为自由主义报业理论。而这一理论 ,又是18至20世纪200多年间近代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的思想基础。人们都知道这一重要客观事实 ,可是在追溯历史时 ,却没有给予弥尔顿出版自由观念以足够的注意。作者打算就此问题 ,从以下六个方面略作分析。一、弥尔顿生平及著作.弥尔顿是英…  相似文献   

16.
如果人类可以诗意地栖居,是不是可以诗意地做学问?新近出版的一本精致读物——《舞蹈传说与典故》,倒是巧妙地循行了“诗意地做学问”这样不失严谨而又十分写意的思路.所谓诗意,不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不是无法无章地自说自话,而是尽可能从事物本体真实性存在的角度出发,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活跃自由、融会贯通地去完成.  相似文献   

17.
官报和民报自从革命派的报纸在上海租界中出版之后,清政府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严加镇压的,帝国主义者也不会在租界中保护革命者的出版自由.继《苏报》和《国民日日报》之后,《警钟日报》也在1905年3月25日被封闭了.但是,革命派报纸虽然不断遭到斩杀,并非革命派的民间报纸却能有一些发展.原来,由于清王朝的统治地位日趋于削弱,它实际处于既不甘心让人民有新闻出版的自由,又不能完全禁止报刊出版的矛盾状态中.他们只能集中力量对付革命派,而不可能禁止所有对他们的统治并无大碍的报纸.民间报纸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他们是争取民主的斗争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8.
先要明确的是,批评报道的自由并非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有限度、受限制的自由。这种限度和限制,有些源于合理、积极的正面约束,有些则来自消极、负面的阻碍和干扰,两者共同决定了批评报道运作中的自由空间与边界。本文仅就批评报道的自由问题释说一二,至于这种自由的限度和边界,则需另文探讨。  相似文献   

19.
舆论与话语霸权的争夺战 唐小兵:拙著《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例》出版后,有些朋友认为我描述的现代中国的舆论有很强的价值偏向,比较偏向于"星期论文"那样理性的、以学院为基础的,然后以学术共同体为依托的公开表达,对于南方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所代表的这样一种激进的舆论形式缺乏"同情的理解".这种批评,以及当下公共舆论发展的态势,让我重新思考胡适、傅斯年代表的这样一种精英主义的舆论形式在当下中国遭逢的困境,而公共舆论与政治实践的关系问题也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0.
1976年10月,满目疮痍的中国终于在“四人帮”被粉碎的普天同庆中,迎来了自己的新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报纸被“文革”禁锢的民主之门逐步打开。“一旦新制度建立起来,对报刊的各种行政干预就必须停业,而将依按最开明与最进步的法律,并在对法庭负责的范围内对出版实行充分的自由。”列宁在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后签署的《出版法令》中的这段话,在我国新时期的新闻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和实现。回顾新时期的新闻批评,我认为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对宏观社会现象的总体批评,二是对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的连续批评,三是对党政领导人的点名批评.新闻批评发展到第三阶段,是政治民主化大趋势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