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社会个体,一个人要立足社会有所成就,就需要有过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语文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或答案,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会产生对于一个问题去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在思维和探究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地理问题,掌握学习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由教师操纵,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被忽视。针对这个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讲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一个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问题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中尝试应用的实例。本文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维,交流合作、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发现、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这个认知过程的主体。通过个体与小组的学习活动来主动寻求问题答案,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格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小班化"自主学习"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不多于28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并且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的基石是问题意识。探究发端于问题,要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要求我们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在这一富有  相似文献   

6.
朱大春 《课外阅读》2010,(10):56-57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历史教学注重的应该是学习的过程,而不再是学习结果。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探究性学习能满足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李军 《学语文》2008,(4):50-50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积累,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之间思维不断碰撞,从而使作品价值得到广泛深入的开掘,学生从中获得发现的惊喜、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认知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究,促使学生从怕问到敢问,再到会问,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9.
唐黎明 《小学生》2013,(1):54-54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思维和认知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在课改的今天,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就是要学生大胆地怀疑,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意识。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动机,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使学生保持探究的心态,把"思"与"练"有机结合,以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谓开放探究型试题,是指仪器不给定或问题不限定,条件不充分,答案不确定,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想像,自由发挥的试题.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及主动探究的思维品质,逐步形成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和探求未知规律的能力.下面仅就其中五类试题进行分类例析.  相似文献   

11.
1"问题意识"的现状 (1)没有机会问. 传统的结论性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且在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时也不会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探究的过程、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探究学习不是以获取知识为最终目的,而是在新知识的基础上研究更深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假设、实验、分析概括等思维形式,学会提问、主动实践、积极探究、协作交流,不断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德。在化学教学中要好好利用教材,渗透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3.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个性、创新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教学模式能为学生创设平等的交流氛围,诱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得到了满足的同时,探究意识、创新精神也得到发展。在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食品营…  相似文献   

14.
探索意识是一种探究精神,对于同一个问题能够主动寻求答案,并寻找多元化解决途径的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他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也是践行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一大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思维、表达与交际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实践、思考的意识,最终提高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是必需的,它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但英语教学要追求有效性,更需要教师用心去思考、用智慧去构造,正确把握好教材的中心、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不再受教师"话语"主导权利的束缚,进而让他们在独立寻找答案的"旅程"中,充分体味探索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王纯新 《考试周刊》2012,(91):57-58
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对知识的探究具有明确的主动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课堂的建立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教育的培养方向都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将从探究性课堂的构建意义、特征、措施三个方面出发,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得到正确的答案,而对于解题的方法不甚知之,或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教师也往往满足于解决一种问题的解法、思维,而忽略对问题本质的探究.本文谈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思维与方法的训练,更要帮助学生追本溯源,反思问题最一般、最本  相似文献   

18.
王延玲 《今日教育》2004,(11):24-25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即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听老师把一切告诉自己,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课堂上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满足于老师讲的自己全“懂”了.几乎没有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数学练习几乎都具备完整的条件和问题 ,解题的任务是寻找唯一的答案 ,这样的练习 ,容易使学生满足于得到正确答案 ,对于解题思路的多样性、问题的内在因素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长此以往 ,便造成了学生思维单一、呆板 ,思路狭窄 ,也使学生的创新萌芽被扼制 ,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其它素质发展的练习。开放性练习是相对于封闭题而言的 ,它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该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