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昱 《新闻世界》2009,(11):36-37
时政记者常年和会议打交道,跑会议,发会议新闻。在业内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时政嘛,就是报道会议,会议新闻好写好发;写作模式也就那一套,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召开什么会议,某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指出什么等等。只要出席会议的领导够“份量”,报道就可以登上新闻的重要位置。我们不否认会议新闻的这种模式.因为它符合新闻规律,全面准确地传达会议信息。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道应该是为扩大会议影响、推动会议目的服务的;如何写好会议报道,有时不取决于记者。但是记者仍有展示自己能力的创作空间,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和新闻敏感。在消息写作中,会议消息可能是最容易写的,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为什么这么说?所谓最容易写,就是说通常的会议报道都是一个格式:某月某日,一个什么会议在某地召开,谁谁主持会议,某某领导到会发表重要讲话,他说  相似文献   

3.
改革会议报道,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已经成为各级新闻单位最头痛的问题。有的城市新闻单位会同市委有关部门出台了改革会议报道的文件,久而久之也无济于事。其实,究其原因,老总们发愁的不是取消会议报道,因为会议中有大量的新闻,关键是没有好的稿件,交上来的稿件不是空洞无物就是长篇大论或是一般套路。笔者认为,改革会议报道的实质是对会议消息进行“再创作”,你的会议报道改革了、生动了、好看了,抓住领导和群众的结合点了,不愁读者不喜欢你的报纸。 1.只有领会会议精神、分析其实质,才能搞好“再创作”。可以这样说,如何写好会议消息,是记者走进报社的“第一课”。大多数报社把新分来的大学生、研究生放到采访部去锻炼、去摔打。而如何写好会议消息,恐怕又是每一个新任记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经常是这样,一个会议下来,各级领导说了好多事,研究了好多问题;有的领导一讲就是洋洋洒洒两个多小时,上万字。有时,开了一天的会,连记者都糊涂了,这个稿怎么写,摊开稿纸无从下手。而此时报社又在催稿,等着明天见报。这就需要记者领会会议精神,分析会议实质,弄明白这个会议主要说了哪些问题,哪些是会议的精髓。作为记者,只有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偷懒,不中间逃会,多交流,才有可能把会议的中心抓住。如果是  相似文献   

4.
读《中国记者》上的《“大家都轻松一点”》一文(载1990年第3期),不由要叫声好。文中讲到,由于“现在不但会多,而且有会必请领导”,使得领导和采写会议新闻的记者都很“不轻松”。领导“硬着头皮坐在主席台上,还总得说上几句‘实在没什么准备’的话”;“记者也够难的,写吧,实在没多少东西,不写吧,领导与会了。”由此呼吁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5.
通稿的故事     
(一) 新闻的作用在社会上热起来之后,通稿,一个专业性极强的新闻术语,突然地被许多人挂在了嘴上。公关公司为工厂、商店举办新闻发布会,在企业概况一类材料上,会标明“新闻通稿”。有些领导写了或讲了有意义的内容,也会在稿子上加个批示说,建议报纸发个“通稿”。新华社记者在与报纸、电台记者一起外出采访,记者们和接受采访的东道主,也常常说,新华社发个“通稿”吧,我们各报好用……大家对通稿这个词使用得还不很准确。例如,都不清楚“通稿”这个简称的全称到底是什么;例如,都习惯从上下统一的政治权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通”字,例如……其实,通稿这个词,不光是个新闻专业术语,还更是一个新闻业里通讯社  相似文献   

6.
假若让你去采访报道一个会议,或者一个庆祝典礼、一个剪彩仪式,你准备从何处写起? 你可以开门见山;某月某日,某地举行了一个什么大会,某某领导同志出席并讲了话,他说……你也可以首先渲染一下气氛:战鼓咚咚,红旗猎猎。某月某日,多少多少群众汇集在什么什么地方,庆祝什么什么……当然,你还可以写得轻灵一些,优雅一些:一带红绸,一把剪刀。“咔嚓”一声,剪出了一个新的世界……你能说这样的会议新闻写得不对吗?充斥于报刊和广播电视中的会议消息不就是这么写的吗,它们事实俱在,五要素俱全,哪一点儿不符合新闻写作的“规程”呢?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十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记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记者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从事记者职业的同仁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报纸记者说,我是写新闻报道的;电台记者说我是写广播稿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拍片子的。就连这些新闻机构的编辑,也大都持类似观点,只是把一个“写”字换成了“编”字。照此看来,“编写”新闻稿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写新闻”、“编稿子”对记者(编辑)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常识告诉…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每天都要采发新闻。但对什么是新闻、怎样采写新闻,有些同志特别是年轻同志往往不甚了了。下面,结合自己接触到的三件事,作一些分析。新闻价值判断一次,某部门召开会议,市长在会议快要结束时赶到了会场。会议结束前,他打招呼说,刚才某副市长都讲了,我就不讲了,希望大家贯彻好,落实好。采访这次会议的记者看到市长来了,感到新闻中不能不写市长,于是抢拍了市长的几个镜头,把另一位领导的讲话移花接木到市长头上,编发了新闻。这里暂且不谈这条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仅就新闻价值的判断而言,恐怕是失当的。应当说,市长的这…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我们新闻记者拿到笔开始写稿的那一秒钟起,就承担了为历史写证词的重任。而最优秀的新闻作品,是应当推动历史前进的,因而,它又不单单是证词。于是,要保证我们的“证词”符合历史的真实,要使我们的稿件能触动社会,就向我们记者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你动笔写什么?怎样写?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这个沸腾的、变幻莫测的大海中,你把什么样的东西拿出来奉献给读者? 我是新闻界的晚辈。1978年,走进中国青年报的大门,当了驻四川的记者后,最大的感觉是“困惑”。记得头半年工作极其“勤奋”,4个月发稿36篇,结果只见报12篇,常常急得翻着报纸头上冒汗。觉得我写的都是四川的大事嘛,为什么报纸不用呢? 经过一段冷静的反思,又学习、分析了一些优秀新闻作品,最后,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现在说来是那么浅显——新闻其实是一个“载体”。我们写这件事,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件事的意义在哪里。新闻事实不过是一辆“车”,它应该载着“意义”奔向读者。如果它不能装载“意义”,我们就把这辆“车”扔掉——不写。作为一个地方记者,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用地方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新闻单位,没人爱跑会议、没人爱写会议新闻,但负责跑党政机关的记者,却天天离不开写会议稿,开各种形式的会。我在跑党政新闻的所谓“枯燥乏味”里,却寻找到了在文山会海中挖掘新闻“金矿”的乐趣。一、跳出程序寻突破把党政新闻写活跑五大委的记者几乎绝大多数的新闻都是写会议报道、领导活动。这类稿子最容易写成程序式的“八股新闻”,不但读者不愿看,而且这类稿子多了,也严重影响了报纸的质量,时间长了,连记者自己都懒得写懒得看了。本人在采访此类稿件中,注意跳出程序化的束缚,真正把新闻写活、写生动,写得老百姓爱看…  相似文献   

11.
办报尤其是办党报 ,最难处理的是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 ,这同时也是新闻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不少报纸的老总经常为如何安排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犯愁 ,遇上一天 ,工作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于集中 ,又都要求及时见报 ,版面有限就只好以座次进行版面编排。记者采写稿件既为会议报道出力不讨好而烦恼 ,但有时却又免不了窃喜 :开会有领导讲话 ,摘其要点就可交差 ,尽管会议报道虽写不出什么好稿 ,可却必发 ,而且还能编排在重要版面 ,重要时段 ,每月完成的任务大多在编辑部名列前茅 ,写会议报道混饭吃总还不错。如此一来 ,时政新闻就成了“领导们…  相似文献   

12.
改进会议报道一直是都市报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会议是报纸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会议新闻是报纸新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议本身是记者采写的线索,对会议新闻报道是记者的基本功,是最基本应具有的素质。另一方面会议本身往往涉及的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或者是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事情,因此,会议本身的重要性往往可以超越会议报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改进会议报道一直是都市报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会议是报纸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会议新闻是报纸新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议本身是记者采写的线索,对会议新闻报道是记者的基本功,是最基本应具有的素质。另一方面会议本身往往涉及的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或者是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事情,因此,会议本身的重要性往往可以超越会议报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新闻思想涉及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的诸多方面,内涵非常丰富。笔者不揣简陋,管窥蠡测,择其要者,分述于后。“要办好地方报纸”“要办好地方报纸”。这是1950年5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的。小平同志指出:党在实施自己领导意图的过程中。“作用最广泛的是写文章登在报纸上和出小册子,再就是写好稿子到广播电台去广播。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小平同志还说,报纸不仅面向广大干部,也面向广大群众。因为报纸有威信,所以很多干部看到报纸讲什么就照着去做,很多  相似文献   

15.
大凡报纸,总少不了言论栏目。 言论和消息、通讯、摄影一样,是新闻体裁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并列关系。“让消息唱主角”是从数量角度而言,强调版面上要多发消息,不是说非得消息放头条,其他次之。言论写得好,即便是普通读者写的小言论,也可放头条。有什么文件规定过,小言论只能叨陪末座,当配角呢? 言论是一个独立的品种,它可以配合新闻,也可以自成一家,有感而发,兴之所至,给人启发。只要能吸引人读下去,读完后有所收益,起到思想交流的作用,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依附于某篇消息,或者受制于某个“时节”?言论不是“陪衬”,只…  相似文献   

16.
一张综合性的新闻报纸,经常都有或多或少的会议新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会议新闻已成为报纸这个载体上的一大新闻类别.尽管对会议新闻褒贬不一,但是,会议作为某一方面的信息、观点的大汇集,是一个重要的新闻源;记者参加会议采写新闻,是记者新闻实践的重要活动.即使在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评价一家报纸的思想水平,我们往往首先看其新闻评论的水平。但近年来,不少报纸,尤其是地市级报纸,新闻评论成了弱项,并常有“断炊”之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闻评论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作为正规军的记者,写新闻评论不多。很多记者误认为,记者主要从事消息、特写、通讯、报告类的采写,撰写新闻评论是评论员、编辑和总编们的事。所以,很多记者不大写新闻评论,有的记者进新闻单位好几年了,还不会写新闻评论。 新闻界通常有一种看法:不会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这就要求,记者不但要会写新闻评论,还要多写新闻评论,写新闻评论本是记者的题中之义。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在《党报新闻  相似文献   

18.
王杰  刘明 《新闻前哨》2002,(9):46-46
会议足一座新闻“富矿” 会议新闻在党报的宣传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常有读者议论:我们就不喜欢看会议新闻,今天书记讲话,明天市长强调,都是一个套路,没什么看头,也常有些记者感叹说会议报道没意思,很难写出好东西,参加会议报道吃力不讨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读者和记者都不喜欢会议新闻的情况呢?主要是一些记者没有掌握好会议报道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改革中,提倡提高新闻的服务性。怎样才能增强新闻的服务性呢?以我之见,必须通过学会写好和多写“服务性新闻”,才能使新闻的服务性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什么叫“服务性新闻”呢?从狭义上讲,凡是在人们物质生产和享受、精神生产和享受中,带有服务性成分的新闻,就叫“服务性新闻”,它与“指导性新闻”是相对而言的;从广义上讲,就是为人们的物质生产和享受、精神生产和享受而服务,它符合新闻的本质和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功能。这里主要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谈谈“服务性新闻”的写法问题。首先,要把“服务性新闻”看作是一个新闻内容的品种,而不是一个新闻体裁的类型。所以,它的写作,可以根据不同内容运用所有新闻的体裁形式,甚至包括新闻评论在内。其次,要把指导性的服务新闻放在第一位去写。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用事实教育人、鼓舞  相似文献   

20.
说到军事新闻的来稿质量,编辑们感触最多的是一眼看中的好稿少,可编可不编的多。而记、通讯员们又觉得军事新闻难写。写好军事新闻固然不易,但好稿少的原因不在难写,而在采访功夫不到家。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所有业务中,“以采访最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可见,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出版中,采访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