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2月10日上海某报“体育新闻”版刊有《男乒第一次内战结束(引题)马琳王皓直通不来梅(主题)》一文。读后笔者不免有点遗憾。因为将要参加德国世乒赛男团比赛的队员应有5名,那么,另3名选手将如何产生呢?这一点,该文未作交待。笔者算是一个球迷了,也只依稀记得前段时间好像有报道称,他们的产生将采取别的办法,但具体如何也讲不清楚。由此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作为媒体,有一个如何最大限度地追求有关新闻的“附加值”、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问题。上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或许有关采编人员首先考虑到的是文要对题,以及可能受篇幅所限。就事论…  相似文献   

2.
亚运会结束了,几位报界同行聊天,谈得比较多的是,某报的照片漂亮、新闻性强,某报的标题鲜明、绝妙,某报的栏目生动、精采,某报的版面大方、活泼。有位同仁总结说:“亚运会报道,实际上是各报在比版面,‘炼’编辑。”这个说法或许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3.
某报一篇报道10月3日郑州市投放鼠药灭鼠的消息,文字不多,标题赫然:郑州老鼠的丧钟昨敲响。细品此句觉得别扭错在那里呢? 从这个句子的表面看,“丧钟”应是全句的主语。因为谓语是“敲响”语法成份中主谓不缺,搭配也算得当,但仔细分析,标题的意图是想告诉读者,郑州市昨天统一开展了全市灭鼠活动这一事实,“灭鼠”无疑应是全句的中心。所以作者写了“老鼠的丧钟昨敲响”,虽然读起来拗口,也算把意思交待清楚了,问题出在作者既想详又想略,结果造成了“郑州老鼠的丧钟昨敲响”这样一个主语不明的句子。如果说句中主语是  相似文献   

4.
亚运会结束了,几位报界同行聊天,谈得比较多的是,某报的照片漂亮、新闻性强,某报的标题鲜明、绝妙,某报的栏目生动、精采,某报的版面大方、活泼。有位同仁总结说:“亚运会报道,实际上是各报在比版面,‘炼’编辑。”这个说法或许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5.
《贪污女公安局长将受审》——这是4月14日上海某报第7版转发新华社的一则消息时所拟的标题。乍看标题,不由得一惊:谁胆大妄为,竟敢“贪污女公安局长”?继而又想:这名犯罪嫌疑人对“女公安局长”是如何实施“贪污”的?以往,只听说贪污钱财,怎么现在连人也能“贪污”?看来,犯罪的手段越来越离奇,真是花样翻新了!但是,读罢正文,却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原来这个“女公安局长”,就是以前报道过的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原局长安惠君,她已被深圳市检察院以受贿罪提起公诉,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开庭审理此案。新华社的报道是告诉读者——这个涉嫌贪…  相似文献   

6.
近从某报读到一篇题为《医院院长黑手摧残校园4少女》的报道,说的是四川省仁寿县某医院院长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强奸4名中小学女生的骇人事件。然而让笔者更骇然、气愤的不光是色魔的变态与丧失人性,还有媒体在报道中连篇累牍对受害女性使用的歧视侮辱性语言:短短数百字的文章,竟用了11个“破处”,真正算得上一个“高频词”了。“破处”是一个带有严重歧视、侮辱女性意味的词语,是对妇女人格的极大不尊重。4名少女正当花季,有的还未成年,即遭色魔摧残,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本应引起媒体的高度同情。但某报这种报道方式,会让受害者感觉在舆论上处于…  相似文献   

7.
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固然很“著名”,但是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火红过,红火得有点“委屈”。张颐武被卷入一场莫明其妙的论争,而且纯属意外——是媒体对他的“误读”。许多媒体的转载中都有令人耳熟能详的一段话:“孔子不是很伟大么,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国人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人家记住了。”张教授在博客中介绍,这引号中言之凿凿的句子其实是来自某报记者的编造,更甚的是在那篇文章中还用了这样别有用心的标题—《孔…  相似文献   

8.
并非小事     
某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士兵与一座金矿》,由两位作者署名。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采访结束,再次看了看这位曾被“埋”在金矿之中的普通士兵,“我想,泰戈尔说得好……”明明是两位作者合写的报道,作者怎么成了“我”?读者应该把这个“我”看成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呢?有一些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或特约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看到”、“记者发现”这样的字眼。读者读这样的报道时,难道会对那位在稿件上署了名的通讯员视而不见吗?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写报道,若文中需要作者出现,…  相似文献   

9.
110有多么神勇?110有多么神速?受众想知道,媒体也想知道。然而,要想亲眼见到110从接警到出警的过程,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于是便有记者动脑筋策划起来,以身试警,于是便有这种由记者制造出来的“新闻”出现在媒体上边。 某报载文,称记者于深夜忽而城东,忽而城西,多次接通110,谎称有人打劫或有人斗殴,搞得值班警察东奔西跑,记者详细记录下来警察们每次出警的时间,然后发出一声感叹:110,真乃神兵天将也!不几日,又有电视台播出了类似的片子,画面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只见警察紧张地赶到报警地点,记者手持话筒迎上前去,告知实情,原来是想检验一  相似文献   

10.
有个县机关干部给省报写稿,报道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新闻。稿子被某新闻单位的记者发现,打电话要作者补充材料。文章见报了,署名的却是这个记者。写稿的通讯员呢!对不起,被甩在一边了。还有个作者,给某报写了篇反映实际工作问题的稿子,编辑“匠心独运”地作了处理,一半作消息,一半作短评,登出来署名的是编辑。原作者呢?也对不起了。这类事发生在新闻机关的究竟有多少?不能说很多,但也并非个别。那位通讯页感到有  相似文献   

11.
孙杉 《声屏世界》2006,(4):66-66
近年来,在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不经意影响下,“欲跳”的事情层出不穷。什么跳楼的、跳水塔的、跳立交桥的、跳高压线杆的,仅合肥一个城市,现在平均每月都有一二起,有时一个月甚至会发生数起。为什么“欲跳”的事件多了呢?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过去有很多种办法,然而为何现在却趋向于这种“跳”的方式呢?因为它有轰动效应。从一个侧面来讲,造成这种轰动效应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对“欲跳”过多过细地报道所造成的。媒体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通常它在对一起事件的报道中,贯穿其篇章里的不仅是过程的叙述,而且往往会有这样…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汉语在用词方面是十分讲究的,除了注意词性、词义外,词序变化也不能不注意,否则会以辞害意,甚至其意大变大反了。读报时常发现记者在用词、包括词序变化方面注意不够。比如5月28日上海某报二版头条《战友,走好》一稿,报道中建八局对前些日子在阿尔及利亚地震中遇难的9位同志怀念之情,其中开头一句话令人读后感到十分唐突:“昨天,71名遇难者家属全部抵达上海。”哇!难道是“71名遇难者”?明明是9名,怎么变成71名了呢?原来记者在这里犯了一个语病,“71名”本意是修饰“家属”的,现在因词序之故,放在“遇难者”前面,又成了是对“遇难者…  相似文献   

13.
岁末年底,报纸上“送温暖”报道渐渐多了起来。但我发现,多年来,“送温暖”照片似乎都是一个样子:“送温暖”的领导一手端着慰问物品,面向镜头,一脸笑意,作深情慰问状。而被慰问者双手捧着慰问物品,感激地看着领导。照片中,领导大都是“正面形象”,而被慰问者多是“侧面形象”。我就禁不住想,“送温暖”的照片为啥年年一样?记者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呢?记者可能会抱怨:拍摄“送温暖”照片,多是奉命行事,而且往往要“突出领导”,也只能那样拍。但是为什么每张照片都拍成那个样子呢?这一是记者有了固定思维模式,虽然镜头里的人不一样,但也不…  相似文献   

14.
说起来,媒体与狗也真是有缘。早先,有人把新闻的定义概括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据称,人被狗咬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不成一回事儿;若是狗被人咬了,那还得了?这才是大新闻!在他们看来,狗的新闻价值是明显在人之上的。这个理论后来被认定为资产阶级新闻观而受到批判,很沉寂了一段时间。然而近来,情况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狗们的形象频频在媒体上亮相,而且大有每况愈“上”的趋势。谓予不信,有例为证。某人有一小狗,拟出让,想觅一合适的新主。某报记者闻讯,为其发了一条消息,标题叫做《京巴狗要找新人家》,下署两位记者大名,是很当一回事的。消息写道:“我叫樱木,今年  相似文献   

15.
休刊莫随意     
“五一”期间,几位热心的读者和通讯员给我打电话,说怎么又没有看到某报。我说可能是节假日休刊了吧。读者不解,说我们花钱订了报,报社怎么可以短“斤”少“两”、随便休刊呢?  相似文献   

16.
“职业病”     
步鑫生“锐意改革”,是颇有名气的。想当初,全国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介都大量报道过他的业绩,以致形成了波及全国的“步鑫生热”。但是最近忽然从报上看到他被革职的消息,不免心里一时想不通这位改革家何故落到这般境地? 往深层想,又觉得把责任仅仅归到失职者头上,似乎也不公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从新闻宣传方面讲,是不是也有值得反思的东西呢? 比方说,在报道改革人物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欧锦赛进行期间,各媒体争相报道,电视里有专题报道、现场直播,报纸上有特刊、专版,内容全面、报道主体化、包装精致,使受众大饱眼福。 但也有煞风景的,在报道赛事的同时,一些媒体把注意力投向了赛场之外的“垃圾”。某报一天的大标题报道是《比利时妓女讨厌德国人》,另一天是《成都:“陪看女”发了》,再一天是《与欧洲杯抢容 港妓女大举出动》。再看电视,除了报道赛事,足球流氓闹事也成了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内容,球迷还没打起  相似文献   

18.
据某杂志载:一名通讯员给某报发去了一条“爆炸性新闻”,说在广西凭祥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大熊猫。广西有大熊猫,这条消息不寻常。编辑人员想,如果抢先发表,无疑是一条难得的独家新闻。但冷静一想,又觉得有些蹊跷:大熊猫只分布在四川、陕西等地的高寒地区,广西地处亚热带,怎么会有大熊猫?不相信吧,稿件上清清楚楚地盖着作者单位鲜红的大印,上面赫然写着“情况属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媒体鼓吹所@@ 谓彻底的、绝对的、超越阶级的"新闻自由",使国内不少同行对新闻自由产生了误解,以为新闻自由就是想钡朗裁淳捅ǖ朗裁?想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是完全不受限制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和社会民主监督力量的成长,一批批大小贪官纷纷落马。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老记”们注意与反思:就是在这些腐败官员纷纷落马的同时,有些“老记”当年为贪官写的那些“作秀力作”,难免成了同行的笑料。 客观原因一定会很多。但主观原因我们也不能不挖一挖:为什么会被官员“作秀”的假象所蒙骗?自己的眼睛为什么只会盯着领导而看不见群众呢?等等。这样挖挖,可能就不觉着冤了! “老记”要警惕和防止被官员“作秀”耍了,笔者有个“三不”建议: 一是不要被“遮了眼”。一位被“官员”作秀耍过的记者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