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初,《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发表不久,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德州市40家企业试行质量工资制》新闻稿,投寄首都某报社。稿件主要内容是:山东德州市40家企业从去年第二季度起,在内部试行工资与产品质量挂钩制,促使企业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稿件投寄后一个多月,未见采用,编辑部也没回信。我就给《中国劳动报》抄寄一份。很快《中国劳动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随后,某报社也发表了,放在4版头条位置,一字未改。稿末注明“摘自《中国劳动报》”。  相似文献   

2.
3月3日,经济日报在一版发表记者采写的《垃圾堆里的“新闻”》,通过采访天津市两位清洁工人,说明今年春节因不是公费过年,故垃圾堆里“不但鸡鸭肉鱼没见到,就连整棵白菜都少见”。时隔两天即3月6日,《湖北日报》在一版加花边发表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公费过年真害  相似文献   

3.
采访得失录     
勿忘拢“镜子”“别忘了找‘镜子’”,是我初学采访时者通讯员常常叮嘱的一句话、意思是让我在采访先进人物事迹或经验的同时,也要了解一些与之对立的反面问题。开始,我不理解:宣传先进,为啥还采访反面?我抱定写先进就专拣好听的采访。可是,每当写出稿件,编辑们指毛病却如出一辙:一面光,没波澜,无的放矢。病根就是缺乏对比和针对性。“败稿”面前,我逐步“认帐”了,也注重开始寻找“镜子”了。找面上问题为镜子。比如,4月23日《解放军报》二版头条发表的通讯{热血衷肠善领兵》,就是我在下力挖掘出部队带兵普遍存在不敢管、…  相似文献   

4.
杨涌 《传媒观察》2004,(10):60-61
2004年8月17日《新华日报》B2版刊登的头条报道“液化气呼唤涨价为哪般”,是笔者采写的一篇质疑液化气公司涨价,替百姓说话的新闻通讯。该文发表后,南京部分媒体纷纷响应,就液化气涨价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进一步提出疑问,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5.
1993年10月16日的《陕西日报》二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张明利的“名片攻势”》,读者反映比较好。10月27日,《陕西日报·经济特刊》又发表了我写的评论《学点市场心理学》。这两篇文章应该说  相似文献   

6.
要我们相信谁德生1995年12月29R的南方周末,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本报记者”的长篇通讯《这“神医”如此了得》,肩题提出:钱学森怒斥于夫说谎;其科研成果是凭空杜撰的;药检部门竟从其抗癌药物中化验出激素。南京新华日报所办的服务导报在次日一版头条位置发...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不仅要勤跑、勤问,而且还要多听、多谈。最近,我采写的一篇下岗女工再就业的稿件,就是侃出来的。并发表在《中国水利报》5月7日一版头条、《河南广播电视报》6月8日一版头条、《河南日报》5月8日一版《河南各地》栏头条。  相似文献   

8.
笔者视听有限,不知“隐性采访”一词是不是自己的杜撰。如果是,我给它规定的明确的含义是:记者不亮明记者身份而主动进行的目的明确的采访。隐性采访有很多成功的例证。据笔者所知,国内新闻界最近比较有影响的一例,是经济日报记者特邀一个读者,共同秘密察访鞍山市政府办公厅“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他们采写的《秘访“马上就办”——本报特邀读者与记者联袂采访记》在1989年12月29日经济日报一版头条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隐性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手段之一,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笔者视听有限,不知“隐性采访”一词是不是自己的杜撰。如果是,我给它规定的明确的含义是:记者不亮明记者身份而主动进行的目的明确的采访。隐性采访有很多成功的例证。据笔者所知,国内新闻界最近比较有影响的一例,是经济日报记者特邀一个读者,共同秘密察访鞍山市政府办公厅“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他们采写的《秘访“马上就办”——本报特邀读者与记者联袂采访记》在1989年12月29日经济日报一版头条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隐性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手段之一,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去年7月,我有幸采访了山东省宁阳县“种子大王”张加田,写出了“信守合同赔付百万”的消息。《大众日报》以《宁亏二百万也不让一粒劣种坑农》为题在2版头条刊出。这篇消息获’98山东新闻奖一等奖,还被评为’98全国省级党报新闻奖三等奖。回想此稿采写的过程,深深体会到记者采访“心入”是采访写作成功的重要一环。首先,采访只有“心入”,才能锤炼记者与采访对象、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感情,进而激发采访写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11.
靖鸣  陆先念 《传媒观察》2006,(10):14-15
事件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6月13日英国《星期日邮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生产苹果公司主打产品iPod的富士康女工每月的工资收入仅有27英镑。两天后,《第一财经日报》C5版头条跟进发表了《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一文,成为事件的直接导火索。该文以一名普通员工的口述实录形式,指出富士康工厂存在“一般操作工必须连续工作12小时,不得说话”、“三个女工因经常加班而在生产线上晕倒”等非法用工现象。16日,苹果电脑(中国)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如果代工厂不能满足员工待遇的有关原则,苹果将会取消其代工资格。19日该公司开始对代…  相似文献   

12.
一石激起千层浪《四川价格报》设“敢斗奖”在舆论界反响强烈本刊讯《四川价格报》自7月29日以一版头条位置披露《本报公开设立消费者“敢斗奖”》的消息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舆论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蜀报》首先用一版头条位置披露:《视揭发“三乱”为见...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记者发现新闻的第一手段。一次成功的采访,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1997年,我在一次采访中,写出了一篇反映农业部、铁道部两位部长为石家庄郊县农民办实事的稿件《部长调运收割机》,这篇消息在《石家庄日报》一版头条刊登后,《农民日报》、《河北日报》均在一版显著位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四大,举世瞩目。全球记者纷至采访,盛况空前。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要新闻单位均获准派记者到会采访。这里发表《新民晚报》总编辑助理孙洪康《在全球瞩目的新闻“磁极”上》一文,记述了他采访十四大的见闻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陈强 《新闻传播》2007,(11):36-38
2006年的夏天,传媒人最关注的一个话题莫过于“富士康天价索赔案”。事情缘起2006年6月15日,上海《第一财经日报》在C5版头条发表了记者王佑的《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以下简称《富》文),披露台湾首富郭台铭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m)深圳基地(即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员工超时加班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报于今年2月15日一版头条发表了《我国城市报业最新走势》一文,说江苏某市委机关报将《理论与实践》等专版“统统撤销”,换成《多彩世界》,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改过去形式呆板的弊端,同时还避免了有些稿件和一二版重复的现象”云云。读完,我和我的同事们一时感到茫然:这就叫“最新走势”吗?我们的手头和资料室一时找不到这份报纸,不知道该报的证论与实践》等专版“呆板”到何等程度,也就无法评说。不过从“统统撤销”这字面上来理解,可能也“呆板”得可以了吧,不然为什么要“统统撤销”呢?今人不解的是,我们的同行…  相似文献   

17.
案情: 原告华声月报社是中国一家大型期刊社,1996年5月,在其编辑出版的《华声月报》第一篇“本刊特稿”位置,刊出署名魏运亨、赵华的文章《北方边境拦截偷渡客》,并配发了署名法满和大连周水子机场边检站的图片各一张。《华声月报》于5月15日住北京面市。1996年5月24日。北京的一家小报《农村生活报》在该报一版头条位置,全文刊登了《华声月报》5月号中的《北方边境拦截偷渡客》一文,除题目略作改动外,全文照搬(包括照片),且未以任何形式表明该文转  相似文献   

18.
读完了记者童禅福所写的《我为什么没顾上抢头条》(刊《新闻与写作》88年10期)一文,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记者,人民的记者,称职的记者。对于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上头条就是自己的荣耀,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也是很不容易的。在上海“3·24”事故发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在1月12日的《值班手记》上专门就“换个思路选头条”谈了几点意见。他写道:今天一版将哈尔滨交警战三九的通讯和照片发头条,而且作突出处理,这是一种突破常规的做法。三版将原来的头条《石家庄六千青年农民入党》换下,将《老头辩论会》升为头条,也是一个破例。按常规做法,青年农民入党这  相似文献   

20.
共性的话题共鸣的角度──简评《一位母亲强烈呼吁扫黄打非不可手软》谢国明1995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一位母亲强烈呼吁扫黄打非不可手软》(以下简称“呼吁”)的报道,引录了苏州一位普通女工的举报信,举报电脑“黄毒”对她16岁孩子的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