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中华 《广西教育》2014,(42):101-101
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资源及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教学等将本地的乡土地理资源应用并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教师应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情境,利用乡土内容创设课堂情境,创设与学生认知不相符的课堂情境。  相似文献   

3.
姚磊 《地理教育》2024,(5):13-16+21
主题式情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教学由于其具身性、易操作而成为主题式情境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的“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学内容为例,选择南京所处的江南为区域对象,并结合我国其他被誉为“江南”的地区,确定“觅江南”为主题情境,创设“议江南”“异江南”“绎江南”“宜江南”四个子情境,通过“一境到底”的情境任务探究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在构建的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中理解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关联性,由此明确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促成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和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梁艳丽 《广西教育》2014,(45):117-117
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乡土资源与地理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深入细致地了解家乡的地理资源,开阔视野,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将乡土资源融入地理教学,能够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一、运用乡土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术.乡土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够直接观察、经常接触,并生活其中的那部分区域地理.乡土地理教学在理念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乡土地理教学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等方面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教学,创设地理学习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乡土课程资源对于教学具有较高价值。在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可从精选乡土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深剖乡土课程资源突破重难点、升华乡土课程资源激发情感等维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设置真情境解决真问题是初中地理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避免情境创设的片面性,尝试从创设历史故事的“至真”情境,创设时事热点的“至热”情境,创编乡土试题的“至土”情境,巧用5W问题的“至广”情境,创设认知冲突的“至深”情境,创设实验探究的“至实”情境等六个方面,探讨多元化情境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区域认知、培育综合思维、提升地理实践力,进而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8.
问题式教学和乡土地理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备受重视和青睐,但缺少清晰可操作的乡土地理情境的问题式教学过程研究。在乡土地理情境创设和问题式教学解构过程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构建乡土地理情境的问题式教学过程。并通过教学案例设计,分析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土地理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它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载体,上好高中第一节地理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乡土案例,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乡土地理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实现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国家新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  相似文献   

10.
一、认识新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新在哪里 ?1.明确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 ,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仍以区域地理为主 ,但除北京、香港和极地地区之外 ,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必学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文章整合“地表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内容,以“大理风花雪月”为主题,构建主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开展探究活动,从而丰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解读乡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升学生的乡土情怀和人文精神,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利用乡土素材能够创设鲜活的情境服务教学。文章提出乡土情境创设的原则及一般流程,结合“水‘润’江苏”这一教学案例,分析乡土情境创设的具体过程和可行性,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师利用乡土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同时要求“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简而言之,地理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实施开放式教学,本文试探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墨迹天气APP软件有着丰富的栏目、时景照片,分类精细,以其景观图的“真”创设现实情境利于培育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下的内容从墨迹APP软件特点、应用环节、情境创设等角度借助丰富的案例探究墨迹天气在地理教学情境中的创设与应用。考察方向为人地协调观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区域认知的地理位置判断分析;综合思维的景观特征分析。基于“情境、问题、素养”的试题考查应深度挖掘景观特点,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考查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培育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1.立足教学实际,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五年来,笔者所在教研组先后开展了“‘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研究”、“地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地理学习不良习惯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研究)、“地理课堂教学互动的研究”。本校的课题研究,从最初的迷茫,到加强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16.
开发和利用好乡土资源,对初中课程思政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生活化、大众化的乡土地理资源能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乡土区域,关心家乡发展问题。文章以四川琳琅山景区为例,通过分析四川琳琅山景区丰富的乡土自然资源、乡土人文资源,创设了具体的研学专题:自然地理篇——琳琅山下、人文地理篇——家国春秋。  相似文献   

17.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 “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它要求教师在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时,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以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从而使乡土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认识区域”为例,以昆明呈贡区为背景,以地域文化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空间—区域”的维度探究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评析区域开发利用状况,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相应的学科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已成为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的依据。基于真实情境的创设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热点问题则是最容易获取的真实情境之一。以央视新闻报道中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为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创设不同情境并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54):159-160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手段授课,同时也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态度,注重挖掘更多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促进地理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乡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主要教学资源之一,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授课,不仅能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家乡土地相互结合,还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主动性,深入感受家乡土地变化,形成家园情怀。因此,文章将围绕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价值,再提出促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