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媒介批评学的新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01,(6):24-27,23
媒介批评学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并由宏观层面推进到 对新闻作品的分析,使其更具实践意义。新闻理论是新闻活动的历史性反思,而 媒介批评理论则是新闻活动的现实反思。近几年,我国媒介批评理论形成了新的 学科架构,主要包括媒介批评的对象研究、媒介批评的内容研究、媒介批评的方 法研究和传播政策分析。 媒介批评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研究界的注意,一支媒介批评家的队伍正 在聚集。管理部门、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报道的强烈反思,转移到如何分析、评价 新闻作品,如何认识传媒行为,已经深人到媒体的各个领域。媒介批评学引导人 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地理解媒介和新闻,导致媒介观念的彻底变 革和新闻解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余琪 《东南传播》2022,(4):116-120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以可视化的方式分析了2011-2021十年间媒介批评这一领域的中外核心学术文献。研究发现,对媒介批评这一领域,英文学界保持着稳定上升的研究态势,而中文研究的热度较为局限,且中文研究者之间并未形成明显的学术共同体。媒介批评业务实践、学理问题、历史研究、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批评是中文学者研究的四个主要主题,而英文文献则主要集中在媒介批评的基本理论问题、新闻伦理规范、网络媒介批评和他者观察视野。基于此,对近十年的媒介批评研究趋势进行概括梳理。  相似文献   

3.
郝雨 《当代传播》2011,(2):50-53
在媒介批评体系的特色和风格上,要特别提倡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就是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和新闻传播现实,从我国传统文艺批评理论中借鉴基本概念和表现方式,如:我们将引入"印象式批评"、"诠释式批评"、"考据式批评"、"评点式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内容与形式批评"等等,并把这些批评方法进行一定的现代化改造和融合,创造一套...  相似文献   

4.
第一,误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对象作为媒介批评史的对象加以论列和叙述,将媒介批评的内涵无限扩大,侵入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使媒介批评史与新闻传播史混为一谈,无法区分其应有的学术边界,以致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在无形中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同传媒业受商业化的侵蚀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日趋严重.随着西方媒介批评理论的引进,媒介批评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媒介批评观念逐渐获得新闻界广泛认可的背景下,在对媒介批评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部分新闻学刊物和学术专业网站等尝试开办"媒介批评"栏目,开展较为专业的媒介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6.
媒介批评是中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概括和抽象新闻实践、演绎新闻理论成果的重要手段。抗战初期他就撰文批评当时战区报刊匮乏的不良文化生态,在抗战进入第二阶段之后,他又及时撰文对抗战形势下新闻工作的变化进行总结,对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和评述。范长江以是否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作为媒介批评的主要标准,以读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对新闻传播作出具体评价。其媒介批评透过现象直逼本质,具有极强的理论概括性。  相似文献   

7.
胡正强 《青年记者》2012,(11):16-18
媒介批评的欲望、动机虽然往往是因传播实践而激起,但支撑在其背后的则是人类传播活动漫长历史的整个过程.媒介批评作为一种精神性活动,其思维方式与新闻传播显然有所区别,透辟的理性解析和文化阐释无疑是其话语实践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20世纪90年代媒介批评学从西方引进大陆,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也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中国媒介批评的发生和开端自然也就成为其中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陆、台湾与港澳的传媒业迅猛发展,两岸三地都正在快步迈向媒介化社会.在此过程中,媒介影响越来越广泛,传播生态日益复杂多变.对此,传媒学术界必须弘扬学术关怀,深入研究、勇于批评,为两岸三地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基于这样的共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倡导并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新闻史学会与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了"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张璐 《新闻知识》2012,(7):89-91
自从1995年以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开始对媒介产品、媒体传播行为和媒体行业开展媒介批评。媒介批评一般借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价值判断,消费主义理论作为传播学理论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指导我国媒介批评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在运用消费主义理论开展媒介批评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辩证的观点,结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0.
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程 《新闻记者》2005,1(4):28-31
媒介批评是近年来国内传播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2000年11月,教育部《高校“十五”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规划及课题指南(草案)》,将“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列入“十五’重点研究课题”。而后,浙江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暨传播学院分别将“媒介批评”列入重点研究范围,前者还将“媒介批评学研究”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此后,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还提出开设媒介批评课程的动议。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台湾学者开始引进西方的媒介批评理论,到90年代逐渐进入内地传播学者的视野,媒介批评研究逐渐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媒介批评实践也随之广泛展开。从近几年的媒介批评实践来看,我国的媒介批评的探索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媒介批评尚未引起业界特别是传统媒介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一些媒体对自身的态度正令他们处于难于言说的尴尬之中.本文认为,在不完善的现实的政府管理、市场秩序和社会管理条件下,何以在新闻传播系统内外培育一种扶持、弘扬、提振在价值现上、时代精神上,特别是新闻职业道德层面上的文化力量,强化媒介批评,以便打造一大批名副其实的责任媒体,抵制资本的诱惑、权力的诱惑、名利的诱惑与人情的诱惑,是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同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化新闻传播体制改革,改变政府监管上的诸多缺失与新闻传播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过渡性体制的不尴不尬,从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方面解决好监督新闻传播业者的问题,同样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3.
媒介批评总要依据一定时空下的新闻主导性理论对批评对象进行价值判断,这种判断既表达社会愿景、学术理想,又要遵循现实的逻辑.跨语境媒介批评是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中的产物,须在具体的场域或情景中完成理论的建构.同时又要外来场域和语境的经验作为参照以砥砺和促进,以此建构横跨国界、横跨多学科领域、横跨多种理论和多种批评方法的媒介批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漫画形态的媒介批评文本一直大量地存在着。对媒介社会功能进行形象化的定义、对传播中恶俗趣味的无情嘲讽、对钳制新闻自由恶行的大力抨击,是漫画中媒介批评表达的中心主题。漫画视域中的媒介批评文本在话语形态上给人以直观、一目了然的感觉,读者容易接受其传播的观念意义,但又具有碎片化的特征,难以进行系统性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5.
蒋锐 《东南传播》2016,(4):33-35
从媒介批评的主体入手,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媒介批评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并将中国媒介批评的发展分为政府主导、新闻界觉醒、公众本位三个阶段,旨在厘清我国媒介批评的发展分期,给予相关理论研究以启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与传播事业的发展,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媒介批评日益受到重视,一个媒介批评的空间正在形成。那么,媒介批评的空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空间?在媒介批评方兴未艾之际,这是一个不能不加以明确阐释的重要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中,一说到批评,人们往往会认为就是对某种缺点和错误的指责或抨击,甚至是对某种错误思想、言行的批驳与否定,  相似文献   

17.
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如果说文艺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走入困境、成为一种尴尬的角色的话① ,那么 ,媒介批评却如新生的宠儿 ,受到新闻传播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 ,什么是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具有什么样的形态 ,在有关的研究中常常令人疑惑 ,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一、媒介批评的对象何谓媒介批评 ,不少论者提出了各自的定义 ,给人以众说纷纭之感。不妨列举数例 :1.顾名思义 ,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 ,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②2.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 ,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 ,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 ,对大众传播媒介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媒介批评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中国的新闻出版界掀起一股媒介批评热潮。在2001年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中,媒介批评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和亮点。但是,目前我国的媒介批评仍然存在着理论滞后于实践等问题,急需在进一步探索的基础上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修辞学的观念普及与方法延展,日益影响到媒介批评实践。大众媒体的话语符号特征,为媒介修辞分析提供了可能性。作为有效的理论工具,它开启了有关传播观念、文本结构及话语伦理的新视界。媒介批评中的修辞分析方法,既是文类释读、语境认证,也是意义阐发。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朝邸报成为朝野士大夫知识分子政治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对邸报功能的认识日臻深化。媒介批评的主体虽然仍是官方意识形态的直接表达,但不满于统治者过度控制报道致使新闻传播机构陷于无报道素材的状况,社会上出现了为新闻传播争取生存空间的声音。清末近代化报刊诞生之后,中国古代的媒介批评在批评主体、理论资源、批评视角等方面都发生了有意义的转变。虽然媒介批评在总体上呈现出视角单一、方法简单的倾向,但在加速中国古代报纸没落的过程中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