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近三年的中考作文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新观念、新形式、新情感、新想像、新语言成了衡量中考佳作的新标准。2001、2002年全国大部分省市中考优秀作文打破了以前写记叙文、议论文的“干篇一律”的作文形式,但还不够成熟,形式还不够多样。而2003年的中考满分作文形式上呈现出了“千变万化”的特点,令人拍案叫绝。一戏剧小品演绎人生百态写戏剧小品要求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人物活动的时间、空间要求相对集中,场景变化少。人物塑造不求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考以后,各大媒体上陆续出现了不少中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我也点评了上百篇2009年的中考佳作。经过阅读和点评,我有一个不小的发现:不少中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是一种新“八股文”,即拿古人说事,靠古人“吃饭”,借古人还魂,演绎古人的故事成篇成文。通篇作文只是写三个(不多不少,恰好三个)古人,不是写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就是写苏轼、苏武、李煜,李清照、鲁迅等,似乎离了他们就不能作文似的。  相似文献   

3.
高考获满分的作文中,有许许多多在“写法”、“体裁”上有所“创新”的典型例子。这对我们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用“戏剧”来写的极有“创意”。如,重庆考生写的《孔明挥泪斩马谡》,巧用“独幕剧”的形式,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布景、人物台词……中规中矩,“改写”原著我国古代名著长篇历史小说《三  相似文献   

4.
创新无处不在。近几年的中考优秀作文证明:很多满分佳作都通过对作文外部形态的包装加工,实现了作文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创新,在文体形式上更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体裁来使作文的形式“新鲜”起来。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以其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灵活性、文体的多样性深受命题者和广大考生的喜爱。下面简要谈谈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凸现鲜明的文体特征中考作文近两年来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命题多为话题作文,放开了对文体的要求,给考生提供了更为自由的选择空间。纵观近两年的中考满分作文,童话、寓言、书信、杂文、小说、日记占有相当分量。安徽省2003年作文话题为“体验”,满分作文《灵魂的乞求》就是一篇杂文。守株待兔者,…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直接影响中考语文成绩的高低。高分作文甚至满分作文无疑会让你在中考语文中脱颖而出,然而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在追求高分作文时,哪些是我们不该走的误区呢?2011年泰州市中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是:努力或努力。据中考语文阅卷组的专家老师说,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写的题材出现严重的撞车现象,大多集中在亲情、友情和努力为中考奋斗这三个方面.比如写努力跑步,很多学生从标题到内容大同小异,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创新意识,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的中考作文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新观念、新形式、新情感、新想像、新语言成了衡量中考佳作的新标准。2001、2002年全国大部分省市中考优秀作文打破了以前写记叙文、议论文的“千篇一  相似文献   

8.
名师点拨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衡量中考佳作也用了新观念、新形式、新情感、新想像、新语言的眼光。我研究了近两年全国大部分省市的中考优秀作文,贯彻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2003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提出以  相似文献   

9.
中考作文中,记叙文的写作尤为重要,虽然近年各地中考文题多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文体不限”,多数同学还是习惯于写记叙文。考场满分文中记叙文所占比重最大。从考场作文的整体情况看,记叙文的写作中存在一个大的误区,那就是很多同学不善描写,常常以叙述代替描写,岂不知,记叙文若缺少了描写犹如鱼儿离开了水,何谈生动。再看那些优秀的中考记叙文无不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描写方法,生动地再现了生活。“描写”成为他们夺取满分的“亮丽”手段。亮点一:生动活泼写语言“老爸,你快点呀!”“女儿———我来也———”老爸拉起了京腔。“…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6,(4)
如何能在不到60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600字以上的优秀作文来?这是每个临考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年来200多篇中考满分作文的分析,揭秘一下这些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希望对临近中考的语文老师和同学有一点启发。一、开头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这些都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的心。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我们可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满分作文的开头:1.引名句,起点高远。如:“…  相似文献   

11.
中考满分作文,倍受广大初中生的欢迎,大家都想能破解其中奥秘,做到秣马厉兵,强化训练;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以期在紧张的中考考场笑傲群雄,独步考林。那么,中考满分作文究竟有哪些制胜绝招呢?笔者认真解读了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佳作,略谈一二,以期揭开满分佳作的神秘面纱。拟题密码:明眸善睐亮全篇近年来,中考作文为鼓励和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都有让考生自拟题目的要求。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眉眼盈盈”的标题能给人清新脱俗之感,它是考场上闪出的第一道风景,能收到“明眸善睐,通篇生辉”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中考作文标题拟得好与坏会直…  相似文献   

12.
如何能在不到60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600字以上的优秀作文,这是每个临考同学最关切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全国近些年来200多篇中考满分作文的分析,揭密这些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希望对临近中考的同学有一点启发。一、炼标题——芳草满园花满目“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家,为了给文章拟一个靓丽标题,常常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近些年来,为了鼓励和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许多省市的中考命题者都要求考生自拟题目。毫不夸张地说,题目拟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  相似文献   

13.
仿佛是不经意间,2000年、2001年,中考作文文体上的创新还是“一枝红杏出墙来”.而2003年、2004年,中考作文文体上的创新已呈“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态.且有不断花样翻新之势。究其原因,一是中考“考试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弘扬个性,为学生创新指明了方向.而不少中考文体创新指导类的文章又给学生提供了训练上的保障.加上形式上的创新又比内容、立意上的  相似文献   

14.
参加历届中考作文蒯卷,印象是:满分作文寥寥无几,真正的优秀作文少之又少。原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是缺少“四气”,或“四气”不足。中考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要有“四气”,即正气、大气、文气、雅气。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它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在众多优秀作文中脱颖而出。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取高分。纵观2011年中考满分作文。不难发现。文章中无不闪烁着一个“精”字。  相似文献   

16.
甲练前导引一、关于“创新”解读关于“有创新”,2004年《考试大纲》的解释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这项考查既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代精神,又是高考对学生写作的一项更高程度的新要求。这里我们向考生朋友推荐2002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奥运出嫁》。这篇作文写得相当精  相似文献   

17.
作文怎么写?实际上每篇成功的作文都告诉了你应该怎么写。中考满分作文无疑会给我们的作文很多全新的启示。认真解读中考满分作文,从中窥见机巧和奥妙,有所启悟,会对我们的作文有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18.
选取自己拿手的文体一近几年来,中考作文文体全面放开,这无疑为考生自由发挥、自由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场作文不光有日记、书信、寓言,还有戏剧、小品、诗歌、辩论稿、演讲稿、寻物启事等。且不说内容,仅这些形式就能显示出考生的个性和主见。不过,考生选用某种文体,要看自己平时对该文体是否熟悉,是否能自由运用。我们不少考生为了追求新奇而故意选用一些“非常规”文体。比如用戏剧这种文体,有不少同学写不出好的剧情,只是把记叙文以戏剧的形式写出,语言内容没有体现出戏剧特点,阅卷老师看的是文章水平,并不是看你用什么文体表达。如…  相似文献   

19.
“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于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是中考命题遵循的原则,分析2002年全国近60个中考作文试题,研读近20个省市中考命题者的手记及30多位中考教师阅卷手记,我们认为2003年中考作文将出现如下趋势:一、命题形式呈百花齐放之势1.话题作文风采依旧。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说明这样写着:“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尽管话题作文带来一定的宿构、克隆作文,赶时髦的教师将话题作文进一步向基础年级渗透,也给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文体创新是使文章获得创意的极佳途径,在越来越淡化文体限制的中考作文中,新颖、活泼的文体无疑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亮.现以2004年中考形式与内容俱佳的满分作文为例,向同学们展示创新形式的魅力,希望你们在中考作文中也能够展示出特别的形式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