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德浩 《传媒》2000,(1):40-40
中文报纸在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当首推有80多年历史的《醒华报》,但这份老报也从过去的日报变成了如今的月刊。在随后的年月里,台湾、香港以及当地一些商业团体又出资办过《快报》、《城市周刊》、《经济时报》、《晨报》、《大中报》、《大公报》、《侨报》等近百种中文报纸,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办了两年,有的发行了三四期,就因没有读者,无声无息地停刊了,中文报纸真正形成气候,也就是近20年来的事情。目前主导全加中文报纸市场的主要有三份报纸:《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前两份报纸在加发行历史稍  相似文献   

2.
《今日美国》(USA TODAY)是美国第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大型日报,创刊于1982年9月。在其问世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发行量即跃至全美第三位,五年内更攀升至第一,如今报纸的发行量已超过230万份,成为继《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之后美国读者的新宠。笔者以为,这份“报林新锐”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美国  相似文献   

3.
似乎餐巾纸     
方英文 《今传媒》2004,(1):42-42
我最早知道的一份报纸叫《参考消息》,也是我至今读得最多的报纸。我印象里,即使在乱哄哄的“文革”年代,《参考消息》也没有停过刊。我是在我祖父那儿发现《参考消息》的。我祖父是镇上医院里的医生,名闻四方,一旦办公室里没有了病人,他便开始读《参考消息》。我觉得这张报纸并不好看,原因是它上面全是黑压压的文字,没有图片。  相似文献   

4.
姚瑾 《新闻导刊》2005,(6):53-54
重庆《商务日报》原称《商务报》,创办于1914年,因抗议袁世凯称帝曾一度停刊。1916年重新出版,改称重庆《商务日报》。这份报纸生存期之长,发行量之大,在当时的重庆报界都是很突出的。翻检抗战前的重庆《商务日报》,深感这份报纸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确有其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5.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它把海内外华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读者群,其内容立足新加坡,放眼东南亚,紧盯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华人的喜欢。今年3月起我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使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份报纸。经过半年多的接触,我对《联合早报》最深的印象是两个字——厚重。  相似文献   

6.
2005年的夏天,对于中国体育报纸来说也许是一个寒冬。9月15日,虽然《体坛周报》旗下的《高尔夫大师》杂志创刊,但就在两个星期以前,一直被称为中国大陆体育报纸三足之一的《南方体育》宣布休刊,其旗下杂志《竞赛画报》也在此前因故停刊。在更早的七月,为球迷最早熟知的体育报纸之一、有着17年历史的《球报》也宣布关门。目前,体育报纸正在承受着无序竞争留下的后患,新媒体崛起带来了竞争压力,而不景气的职业体育和尚未成熟的全民体育环境,使他们的生存更加严峻。作为新闻类媒体中最早进入市场的体育类报纸,不论在写作手法、采访方式、经营策略和竞争等方面,都走在其他纸媒之前,它们的经历和教训对于其他纸媒的未来一定会产生影响。关注这批最早吃螃蟹者的成长与得失,不仅为业界其他同仁提供参照,从中,我们也看到中国新闻人的坚持和勇气。因为,远方总有希望在召唤。  相似文献   

7.
摆脱尴尬     
朝阳 《今传媒》2004,(1):43-43
离开报纸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时间里,我很少看自己曾经供职的《三秦都市报》、《经济新报》。最初不看,是负气和不屑.后来不看就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偶然碰上看一次,发现早已经物是人非,报纸上出现的名字,多是我不熟悉的新人。对不熟悉的人我们常常兴趣不大,这些新人对我来说和非洲酋长一样遥远。我当年的同事,要么做了领导,要么转行干了别的。我自己也渐渐丧失了对媒体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报纸呓语     
王乾荣 《传媒》2001,(7):11-12
我接触《北京青年报》时,已经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青年了,但这份报纸仍然十分强烈地吸引了我;当我人到中年之时,我还是非常喜欢《北京青年报》。但是这两年,我对北青报稍微有了一点儿保留。 随着版面的增加,北青报的广告越来越多,几乎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视觉的不堪重负和心理的厌烦,正强烈离间着我与北青报  相似文献   

9.
《观察》周刊是民国时期一个著名的政治性刊物,筹备于1946年3月,诞生于同年9月。它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以思想和言论的力量在知识界产生很大影响,成为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主要言论阵9也。1948年底被国民党查封。《观察》周刊当时不仅出了上海版,而且出了台湾版、西南航空版,发行到台湾、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在战争的环境里,发行量超过十万份。《观察调刊创办人储安平,希望自己能办一份类似英国《泰啥士报卿样的报纸,靠言论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关于这份杂志的档案,我馆藏有该社几份未经公开过…  相似文献   

10.
一份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3月12号出版的《晋阳日报》,日前在河北省唐山市民间被发现。报纸在"九·一八"事件爆发8年前,便刊文披露了日本一个高级军事会议的内幕,揭露了日本政府的侵华野心。日前,唐山市民刘晓春在整理祖父留下的遗物时,在一个旧箱子底上发现了这份民国期间出版的报纸,由于时间久远,报纸已破为两半。刘晓春提供的文字和照片资料显示,他的祖父刘访是民国时期唐山较有名望的医生,去世后留下了一个常背在身上的药箱,而这份报纸就一直垫在药箱底部。这份报纸名为《晋阳日报》,对开4版,深泥黄色,报纸文字全为繁体字,文字编排顺序为由右至左状,报头上方写有"中华邮政特准挂号立券之报纸"的字样,报纸第一版和第四版全为广  相似文献   

11.
国际新闻界     
英《金融时报》等三家媒体联手在俄创办一份新报纸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及荷兰独立媒介公司4月7日宣布将于今年8月合作推出一份俄文经济类报纸。这份报纸面世后将首先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地发行。现任《莫斯科时报》经济新闻编辑的列昂尼德·别尔什茨基将出任这份尚未命名的报纸的主编。别尔什茨基说,这份新报纸将拥有20个俄文编辑记者,其内容的30%为翻译《华尔街日报》和  相似文献   

12.
革命业绩报坛珍品──记《新闻工作者》(世界语)及其编印者许寿真烈士赵焕久在我近5000种报纸的藏品中,这份用世界语编印的《新闻工作者》小报,弥足珍贵。它是解放前夕遇难于成都十二桥的革命烈士许寿真同志的遗作。许寿真,江苏镇江人。1914年2月1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13.
钟家斌  赵鹏 《青年记者》2007,(12):50-51
现在,谁也不能否认图片在纸媒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读图时代,《环球时报》仍然坚持了内容定位策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其前身是《环球文萃》,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现已发展为中国的一份权威新闻报纸。《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说,当时创办这份报纸的目的很简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华每日电讯》的办报理念和新闻实践在业界和读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近日,河南日报3位记赴《新华每日电讯》学习4天,通过与电讯的同行们一起选稿、制题、跟版,亲身体会和见证了这份报纸每日的编辑出版历程,对这份报纸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间,与《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就如何增加报纸高含金量的信息和如何做好正面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等新闻业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现整理如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5.
创刊于1785年的《泰晤士报》世界闻名,至今也是英国人公认的最权威的报纸之一。但是,这份报纸直到1995年才实现创刊以来的首次赢利。 困扰这份杰出报纸200余年的一直是报纸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的结构问题。1981年,默多克接手《泰晤士报》,他认为“关键是发行量”,并宣称5年将使报纸赢利,但是实际上却花费了15年的时间。按默多克的策略,从1987年到1992年间,  相似文献   

16.
一这几年来我所从事的一项研究工作是关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上海的报纸文化。〔2〕我的研究重点是一份上海报纸——《商报》。在1921年,《商报》的发行量名列第三,仅居《申报》和《新闻报》之后。从发行量的角度讲,在当时它是一份比较重要的报纸。但是在方汉奇和马光仁所写的两本重要的新闻史著作里,《商报》却很少被提及。〔3〕关于《商报》的材料主要来自于以前记者的回忆录。虽然现在《商报》几乎从历史的记忆里消失,但它于1921年在上海突然出现却是相当引人注目的。张静庐这样写到:“在五四运动以后,上海曾异军突起地出现了一种新报纸……  相似文献   

17.
文海拾贝     
寻常民宅里的奇特“报纸”在宁波一间寻常的民宅里发现了一份奇特的《家庭简报》。用电脑打字油印。每月出版一期。发行量仅24份。除在宁波外,还寄往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8个城市的亲属。这份罕见的“报纸”自1990年初创刊起,至今已有5年报龄。5年前一个严寒的冬天,宁波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将支付2.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主要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鉴于贝索斯曾引领图书进入数字时代,这次能否帮助《华盛顿邮报》适应"新媒体"浪潮冲击,令人产生遐想。意外收购贝索斯将以个人名义收购《华盛顿邮报》。此项交易与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亚马逊公司无关。交易可能在60天内完成,而贝索斯将成为《华盛顿邮报》唯一的主人,结束格雷厄姆家族对这份报纸长达80年的控制。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华盛顿邮报》突然易主,令报社员工和业内人士愕然。《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麦卡特尼告诉美联社记者:"我想我们所有人仍在震惊。每个人站在编辑室里谈论此事。"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纽约时报》就想拥有一份国际性报纸,数年来它南征北战以了却心愿。60年代,《纽约时报》国际版创办,在亏损数百万美金之后,开始觊觎《国际先驱论坛报》欧洲版(以下简称《论坛报》)。全面接管2002年,《纽约时报》时任执行总编雷恩斯开始与苏兹伯格密谋接管《论坛报》之事。他们先是购买了《华盛顿邮报》持有的《国际先驱论坛报》50%的股份,进而完全控制了这份立足巴黎的报纸。1.《纽约时报》的全球战略2004年,雷恩斯在《大西洋月刊》撰文说,之前的10年里,一项使《纽约时报》成为一家真正全球新闻机构的核心战略一直在…  相似文献   

20.
李楠 《传媒》2002,(4):19-19
“中国电视报,人人都需要”,这句广告词一点儿都不假。我爱看电视,所以爱看《中国电视报》。《中国电视报》是我日常看电视的“导盲犬”,没有它,我还真不知道自己“看”向何方呢! 看得多了,看得久了,逐渐地就对这份报纸生出了一种情感。这种情感鼓动着我,有时候情不自禁地就想对这份报纸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话要说,建设性的意见当然也不应该保留,我认为这就是自己对待一个老朋友所应该采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