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古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创制汉字的重要材料.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历代典籍为依据,坚持文字、文化、神话互相求证的原则,对炎帝、黄帝神话中的文化精神进行解读,以期对炎黄神话中隐藏的汉字文化现象进行更为深入的多元解析.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神话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的同志提出,神话从原始社会产生以来,实际上并不存在“消失”或“消亡”的问题。它不仅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而且一直发展到现在;就是将来,也仍然会有新的神话继续产生。因此,他们把产生于原始社会的神话,叫做“原生态神话”,把原始社会以后产生的神话,叫做“次生态神话”或“文明神话”;或者把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以前产生的神话,通称为“古典神话”,  相似文献   

3.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4.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5.
“打工人”成为近期热门词汇是网络流行语在大众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体现。其词义演变及当下的使用状况体现的也正是疫情尚未完全消失且时代不断发展情况下不同行业工作者的社会境况。根据罗兰·巴特的“语言神话”相关理论来看,“打工人”的广泛使用也可以看作是当下网络时代建构的一种“语言神话”。  相似文献   

6.
李琳 《成才之路》2010,(10):I0020-I0020
本文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汉语知识,对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文趣谈”中汉字知识的编排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语文趣谈”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意象关、领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字词的理解能力、彰显单元主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7.
一、神话的产生、性质和艺术特征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马克思的这两段话,对神话的实质、艺术特征和产生的条件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具体讲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8.
语言中的造词理据与汉字中的构形理据是先民观照、体察、感悟“名”“物”关系的心理镜像。由此沿波讨源,考释女娲神话起源。从造词理据看,“娲”即“蛙”;从构形理据看,“娲”为“ (锅),又源于葫芦。女娲是先民蛙图腾与葫芦图腾由共时异象分立到历时异象演化整合凝聚而成的综合性图腾,或者说,是先民生殖崇拜观念下多源混生的生殖女神。从女娲神话意象组合看,在出土文物层面,女娲神话几经演化最后定格于人类最早的炊煮器陶 (锅),饰有蛙纹、形圆腹大源于葫芦的陶 (锅)正是女娲神话的写实雕塑。  相似文献   

9.
“五笔字型输入法”是目前中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最常用的一种汉字输入法,具有实用性强和输入速度快的优点。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电脑刚弓l入中国,汉字的键盘输入却是一大难题。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个神话?这个人又经历了怎样的磨砺呢?  相似文献   

10.
原始神话,一向只被认为是一种艺术,连辞典和教科书都只肯定这种观点。然而,原始神话的这种本质说是值得怀疑的,有必要对原始神话的本质进行新的探讨。历来所谓原始神话的艺术本质说是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过的这句话为根据的:“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可是  相似文献   

11.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用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不朽的诗篇.神话,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是中国文学史的瑰宝.屈原虽然没有系统的神话理论,但他在对神话的接触、理解、运用方面的造诣却是一般神话学者难以企及的.这最终决定了他在《楚辞》这一伟大诗歌巨著中,对神话的大量而精彩纷呈的文学表现,也决定了其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神话学将考察的对象局限于古代遗留下来的神话文本,并且认定神话只存在于人类的童年时期,从而导致神话学和神话研究的没落。西方学者开启了重新认识神话的学术视野,颠覆了固有的神话樊篱。神话是关于世界和人类本原问题的探询,宣扬了立足于信仰的永恒的精神境界。神话叙事意味着我们认知世界的努力。神话从远古一直向我们走来,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世界。传统神话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现代神话则成为奇迹创造和另类叙事。  相似文献   

13.
朱红素 《保定师专学报》2003,16(3):52-53,80
中国和希腊神话作为两个伟大民族文化的发源和民族意识的深沉积淀,表现出不同的神话文化特征。通过对价值取向、思维走势和性别崇拜的阐释,揭示两种文化的特质,为研究中希文化提供独特的学术视角。  相似文献   

14.
"双性同体"女性主义强调理想的性别关系是双性因素的和谐共存,中国女神的神格特征和女神权力构建下的和谐理想的社会模式,为女性主义提供了理想的原型模式。本文以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女神及大母神的神格特点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的神话源头和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喜剧汲取了古希腊神话的养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因子通过故事类型、主题类型、人物类型在剧中显现。莎翁喜剧与古希腊神话一样,是人性与神性的合璧,表达了世俗与神圣并置、狂欢与理性并置的人神观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神话研究的新思维“将神话研究与现代人格相联系”为基点,具体分析了“神话与神格”的形成及“现代社会与现代人格”的特征,进而阐述了“古代神话与现代人格”的联系契机,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最终明确了神话研究的现代人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古希腊时期到当下,神话叙事在不断地被定义和诠释中显示了多样的内涵,20世纪中国神话学的学术重心之一就是古今中外神话叙事基本概念的大汇聚、大碰撞。而劳里·航柯、马林诺夫斯基、大林太良、林惠祥、袁珂等人的相关见解构成了这一历史演进的过程。其中蕴涵的多学科内涵制约并形成了神话学的基本论域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以儒家为主的诸子思想及中国早熟的“史官文化”,把神话远远排挤到“上层意识”的行列之外,并通过有意识的删改、意会,使中国上古神话发生了变形;森严的古代等级制度使神话由一种具有独立性格的文明现象变为政治和历史的附属;以“家天下”为特点的奴隶与封建统治,使中国始终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没有出现一部巨制史诗,没有诞生一位超越家族的神话英雄。同西方各国神话相比,中国上古神话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世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众多,有其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大约自汉代以降,就逐步融入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多源一体、多元共生、多元并存之文化总体格局之中.这不仅维系、强化了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叙事内容、母题、存在形态、民族特色的丰富多样性,而且有利于活形态神话的存续.这样,云南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世界罕见,至今尚未完全崩溃的神话王国.一直以来,云南就是神话研究的最佳考察地及研究单位.深化对云南这一神话王国诸相的认识与把握,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神话研究.  相似文献   

20.
希腊神话是世界化的瑰宝,是西方明发展的源头,它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的数量和意义;英语词汇作为一种符号载蓄着希腊神话,并在起其使用的过程中传承播扬了希腊神话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