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报纸传媒行业整体来看.科学发展就要求报纸的内容要贴近群众,产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作用。同时,报业发展要注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创新机制,优化报业结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试图探讨如何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运行机制的创新和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报业集团发展的实际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创新的组织机构、创新的服务方式、创新的服务内容、创新的服务手段和创新的服务理念等两方面并结合信息服务工作,阐述了我院情报室在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和服务中,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保障能力,逐步形成具有装备科技信息服务特色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内容创新需要体制化的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笑 《视听界》2009,(1):20-24
从港台、日韩到欧美,从综艺、访谈到选秀,从着装、发型到谈吐举止,中国电视的“简单仿制”时代,似乎已延续太长时间。对于中国电视亟需突破的内容创新,不妨先通过如下开放式的提问来激发并铺陈思路: 不断加速变化的受众偏好需要多大的内容创新量来支撑? 中国电视内容创新的风向标由谁在把握?  相似文献   

4.
周果 《新闻前哨》2007,(7):100-102
音乐只有7个音符,为什么魅力永存?是因为它无数的变化,无数的旋律,人们不知道下一个新旋律会是什么,会带来怎样的感动。同样,广告版式设计不外乎字体、字号、线条、图形、色彩、底纹、空白几个元素,可这些元素组合方式却是无穷的。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敏锐导体,它促使我们从创新的角度审视广告版式设计,叩问深入到艺术世界的广告版式设计奥秘,不断拓展广告价值创新空间。如何通过赏心悦目的广告版面,展现报纸的品位,提升报纸的格调,  相似文献   

5.
正如科技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一样,报道创新也日益成为新闻事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新闻实践已不断表明,新闻的本质是新。只有不断增强创新,新闻报道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一、增强创新报道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新闻事业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断创新新闻报道,是新闻实践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要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开放和创新,可以说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特征。分析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增强创新报道的必然性和紧迫性。首先,增强创新报道是适应社会变革的形势的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业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成熟,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正处于一个不断的适应和再适应、不断的创新和再创新的过程。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已由单纯的广告经营发展到节目经营,并开始对广播电视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广播电视经营也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知名度的提高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产业结构。 当前,由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各地不平衡,从观念到体制、从经营到管理,尚带有极为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新的形势面前显得思想僵化、观念落后、经营被动、改革滞后、管理粗…  相似文献   

7.
邓冲 《视听纵横》2002,(3):42-44
媒体化进入新科技时代,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从单向传输到互动交流,从散点式的新闻传播到全方位的信息轰炸,新的传媒崭露头角,而老牌强势媒体也不断寻求并推出新的交流方式。在这些热门的传播模式中,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影响日益扩大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时代,是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时代,是提倡创新的时代。时代的这个重要特征,要求新闻业务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新闻业务工作来说,湖北日报驻地方记者是一个主要生产新闻稿件的环节、部门。驻站记者生产足够的新闻稿件,满足报纸的正常出版,这是一个起码的一般的要求,驻地方记者生产优质的稿件,这是一个较高的特殊的要求。在满足起码、一般要求的同时,争取满足较高、特殊的要求,应是驻站记者新闻业务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追求。在新闻业务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求驻站记者不断转变思维方式、采访方式、写作方…  相似文献   

9.
艾臻 《新闻通讯》2014,(5):50-52
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本质是传统纸媒的新闻采编力量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相结合。媒体融合要求传统报业的新闻报道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变革:善于在网络上开展新闻传播、善于使用数字技术采写新闻、善于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善于与受众开展密切的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多媒体新闻、数据新闻、博客新闻、公民新闻、聚合互动新闻、“群体外包”式报道。这预示着媒体融合将促使新闻报道形式出现以下的创新发展趋势:从运用事实报道到运用数据报道,从报社专属报道到受众参与报道,从媒体立场报道到个人立场报道,从图文并茂报道到多媒全息报道。  相似文献   

10.
王聪梅 《大观周刊》2011,(36):52-52
招标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一种采购方式,正不断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对宏观经济带来影响,而且正不断融入到微观个体的行为中。文章着重分析了建筑工程实行招标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1.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档案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实现的过程,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管理现代化,就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以适应持续、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从理论方式到技术手段,都深刻地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断赋予档案管理现代化以全新的内涵。而档案管理现代化又包含多方面的内容,现从以下儿方面淡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金震茅 《视听界》2002,(5):52-53
当前的新闻播音类型分类处于众说纷坛的阶段,而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新闻从“播”到“说”“聊”,既是一种话语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触发了传统播音类型的裂变。随着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播音祥式还会不断出现。从目前对新闻播音类型的界定来说,存在着概念混淆,定义含混的通病。有鉴于此,笔试图对当前的新闻播音类型作一番梳理和归类,抛砖引玉,就教于新闻界同行。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上海电视业新招频出、亮点不断。从东方卫视的改版开播到“第一财经”的跨媒体品牌打造,从广集团大手笔的国际合作到移动电视“东方明珠”的快速发展,出手之快、动作之大、范围之广,在业内外引起了诸多关注。笔将近期上海电视业的创新之道概括成以下四种攻略。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方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事业的发展及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和欣赏口味的多样化不断催生着电视节目新形态的产生.回顾这一过程可以发现,节目形态的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就对节目形态的创新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回春 《新闻前哨》2001,(11):28-2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求新”、“求异”,不断“变换口味”正是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需求的心理写照。这也就给广大的电视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电视栏目、节目的创新。 一、电视栏目创新。 我们的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是人民群众的知音溉要做到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又要丰富电视荧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别出心裁,不断推出独特新奇的节目,将一道道精美…  相似文献   

16.
胡旭 《新闻战线》2023,(21):67-70
提升经济评论的到达率、点击率,一个关键路径就是实现从传统媒体格局下“重说理”到全媒体格局下“重叙事”的话语方式迭代。这不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也是党报经济评论内容创新、表达升级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改革二十年来顺风逐浪,此起彼伏,广播理念和各种专业手法不断创新。从1986年珠江经济台开播,到1991年上海电台交通信息台开播,广播“窄办”的理念和方式渐成气候,新闻台、文艺台、音乐台、体育台、旅游台……各种各样的专业台纷纷成立,节目播出方式也随之创新,从传统的综合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到板块节目.  相似文献   

18.
话语     
《青年记者》2008,(13):4
思想僵化一定没有出路。新闻出版业是一个典型的创造性行业,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手段,从甲骨文到互联网,不断发展变化,什么时候能够离开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节目的变革和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新闻播报方式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从一对众的“播”新闻到一对一的“说”新闻再到如今兴起的“演”新闻,“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正在为传媒广泛地接受和应用。笔就“播”、“说”、“演”三种风格迥异的播报方式谈谈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20.
胡迅 《军事记者》2002,(2):62-62
对一个主流新闻媒介而言,检验变革与创新是否有成效的标准只能是影响力。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建立传媒集团,就是为了不断增强中国主流传媒的影响力。影响力是新闻媒介存在价值的最重要的体现方式。作为特殊的精神产品的提供者,尽管新闻媒介一样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但依然不能错失了衡量标准。这是一个基本原则。舆论影响实施能力是衡量新闻媒介实力和能力的最终指标。可以说,影响力标准就是生产力标准在新闻领域的体现。以影响力标准检验变革与创新的努力,可以使一系列争论与疑惑有了解决的钥匙。以影响力标准检验变革与创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