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新课程教师读本》则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的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材的呈现应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新课程教师读本》则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的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材的呈现应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相似文献   

3.
“学而不思则罔”,基于反思的初中数学教学旨在“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重要的,站在教师教的视角进行反思更是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实际效果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4.
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课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则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强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构建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可见,反思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学习活…  相似文献   

6.
反思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可见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重要的是它指向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反思是学生对自身思维结果进行重新认识和检验的过程.是数学学习的动力与核心。没有解题反恩,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不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重视“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并对初中数学中加强“解题反思”作用的方法与方式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有学习的不断进步。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培养其反思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其中,让学生着重从“课堂总结、习题分析、一题多解、错题集锦”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学习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0.
徐妍 《成才之路》2013,(36):37-37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求知者思维活动的回照。”个人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反思,就是让他们对自己的知识学习历程、结果进行自我的反刍、控制和品味。事实上,数学的掌握,要依靠学生自我的领悟方可习得,更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数学思维不断地反思才能使知识网逐步完善。2011版新课标中特别指出:“一定要在数学的导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反思。反思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反思有利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相似文献   

12.
黄香乐 《中学文科》2009,(17):21-22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而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与反思.”反思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对探究的结论进行缜密的推理、理性的思考并提炼,对知识进行总结使之升华,同时将反思探究的途径、方法迁移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增强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简言之,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它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新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关注和培养学生数学反思的意识及反思的能力,努力让反思成为学生的学习智慧。  相似文献   

14.
姜爱琴 《湖南教育》2003,(24):36-36,38
《数学课程标准》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潜能。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是一种长期学习观。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都融入了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是传递的结果,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一、以集体讨论为反思起点,概念形成上创新“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认…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与学习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进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成为会学习数学的人。  相似文献   

1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教师反思的多.重视学生反思的少.教与学两方面的反思呈现的是教的反思“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毫无疑问,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少了反思.将会出现“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局面.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才能促使其有效学习数学.并把学习引向深入.从而使他们明白学了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学习的效果如何、学习的方法正确吗等等.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不断变革中,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数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不够,更需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反思能力是数学思维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保证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思维严密性的重要方式。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确保后续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著名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  相似文献   

19.
数学反思学习是学习者对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数学反思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数学反思学习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能促进学生的主体能力的发展,能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数学反思学习也有局限性。数学反思学习只能发展学生的部分素质与能力,同时数学反思学习有更高层次的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20.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是数学教育的六大核心素养,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我们应该探索和讨论的话题,让数学反思成为数学学习的核心环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探究性的数学活动,在数学学习的每个过程中进行数学反思,渗透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让数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