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艳华 《师道》2012,(6):40-40
学完第三课《牡丹花月季花梅花》之后,孩子们嚷嚷着说要和我一起养花,我爽快地答应了。课外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谈论养花的事,他们都显得格外兴奋。 “你们在家栽过花吗?”我问。他们纷纷摇头。“我们先把土松松,再把花栽在花盆里。不宜埋得太深,最后我们再浇水,浇水的时候要浇透。”他们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么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栽花”呢?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负责松土。”“我浇水。”“老师,我可以学着栽吗?”我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孩子们有的松土,  相似文献   

2.
我和女生是好朋友。也不记得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走到了一起,大概是我们性格相像的缘故吧。是个性格内向而又倔强的女孩。我们俩无话不谈,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一次早读课,班主任找到我:“你和是好朋友?”我点点头。“你和她性格都内向,并不适合做朋友。要知道,这样长期下去,你们就会养成自闭的性格。你们常谈的话题是什么?学习吗?可你们的成绩都在下降。像你,完全有更好发展的可能,可为什么成绩会下降呢……”我知道班主任话里的意思,我成绩下降,是因为我找了个不合适的人做朋友。课后,我和手拉手走在操…  相似文献   

3.
重要的是心境凡夫苏格拉底还是单身,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他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每天仍很快乐。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我有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相似文献   

4.
吴国强 《教书育人》2006,(10):53-53
学期末的评优工作开始后,按照学校的比例要求,我班只能评定5名优秀学生。我采取了小组长提名的方式,先提出一些候选人,可是不料一下子就有9名学生的名字上了黑板,这时被提名的同学中有3人认为自己条件不够,主动退了出来,可还多出一人,我仔细一看,其中有一名叫吴伟杰的同学平日表现确实不够优秀,而此时此刻他一点也没有要退出的意思,但我总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吴伟杰,你平日表现不好,不够条件,你还是把名额让出来吧”。如果这样说,那一定会深深刺伤他的自尊心,怎么办呢??我开始有点为难,这时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他进行一下自评呢?这样也许会让他知难而退。想到这里,我就对他说:“吴伟杰,你觉得自己够优秀,能不能向老师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条件呢?”可没想到吴伟杰毫不示弱,只见他“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很是激动地说:“老师,我觉得我够条件,你看,我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再说我学习主动性也加强了,成绩也已经有进步了,纪律也比从前强多了,我觉得我条件够了。”听着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自荐,我不由一阵欣喜:谁说我们的学生没有自尊,没有上进的勇气呢?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所渴望的,是来自我们师长对他们些微成绩的肯定,这是对他们正在成长着的自尊的最好的爱护。想到这里,我忽然萌发出一个新的念头:何不因势利导,给他一个进步的机会呢?于是我就亲切地对他说:“吴伟杰,你的优点都摆完了吗?我怎么觉得你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没说,用不用我替你说呢?”这时全班的同学都一起把目光投向我,都不知我还要说什么,吴伟杰坐在那里,也流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相似文献   

5.
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我当狐狸,孩子们当小兔子。第一遍游戏后,小奕忽然跑到我面前问:“张老师.您说狐狸怕大蟒蛇吗?”我说:“当然怕了,大蟒蛇很凶猛的。”“老师,那我就当大蟒蛇吧.我来捉狐狸。”说完用期待、渴求的目光望着我,我真不忍心打消他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可游戏中没有这个角色,音乐中也没有这样的情节,如果满足了他的要求,其他幼儿也有新的想法又该怎么办呢?对于张老师的困惑,您有什么建议吗?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围脖”是什么吗?啊,不对,是“微博”,就是用简单的几句话记录自己的生活,然后上传到网络上。简单点儿说,就是“微型博客”啦!微博的发明很有创意,狗狗们也很可爱,但我想了足足十分钟也没想出来,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函授专科班的《音乐教学法》课堂上,有位来自某中学的女音乐教师非常认真地给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你干脆别讲那么多音乐教学法的理论,直接给我们介绍一种最有用的教学方法,岂不更好吗?”我微微一笑,对她说道:“你这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不过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你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哪种教学方法才是最有用的呢?”学员答:“不知道。”这是发生在一年前的事了,可当时的情景却一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我老是在想几个问题:为什么总有部分音乐老师不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他们对各种音乐教学方法在音乐整体教学活动中所起的…  相似文献   

8.
黑色幽默     
这还是亲妈吗?女儿啊,早上看到你发了条新微博,抱怨卡里没钱了,我已给你转了。谢谢妈妈,可是钱怎么还没到账呢?什么到账?我是说已转发微博了。  相似文献   

9.
我在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隐痛。为什么痛呢?因为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夕,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  相似文献   

10.
裤带面条     
清早,小杰西起床后恹恹的,很不愉快的样子。妈妈关心地问他:“孩子,怎么啦,不舒服吗?”“没有,妈妈,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爸爸一起去意大利旅行,还吃了一大碗有名的意大利面条呢!”“这不是挺好吗?为什么我看你不大高兴的样子呢?”“是这样,”小杰西说,“早上我起床,发现睡裤上的系带不见了。”裤带面条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现代教学》2011,(6):80-80
我们 “你有微博吗?”“你今天‘织’微博了吗?”“你有多少‘粉丝’呢?”不知不觉中,这样的问候在我们的身边逐渐多了起来,微博这个新兴媒体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拓展了我们的交流时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研究》2010,(4):51-52
我的孩子上三年级,最近,她告诉我他们班有些同学提出赚取别人零花钱的方法,比如:借课外书籍赚借书费0.5元到1元。她非常高兴地告诉我是因为她的课外书好看,有许多同学向她借书看,这下她有赚钱的机会了。我对她说这样不好。她问:“为什么?外面还有租书店呢?他们不也赚钱,我为什么不能呢?”孩子们的这种行为可取吗?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个内向胆小且学习基础薄弱的男孩。与他相处了大半学期,我从未见过他举手发言。问其缘由,他怯怯地说:“我怕说错了同学笑话我。”我问:“别的同学不也有说错的吗?有没有人笑话他们呢?”他羞涩地笑笑,沉默不语。“以后要大胆地举手发言哦!”他点点头。  相似文献   

14.
一个怎样的话题才是学生们都感兴趣并且可能下笔千言呢?我在一次《同学,你快乐吗?》的作课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快乐”的原因是交往的困惑。为什么平时的作无法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不是因为有些话题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就让他们归因为自己不会写作?会不会把两结合在一起从而就会有了一个话源呢?有了这个灵感,我就决心把作和做人结合起来.在学生人际交往和作困惑之间搭起一座的桥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小学时代》2012,(3):4
你知道"围脖"是什么吗?啊,不对,是"微博",就是用简单的几句话记录自己的生活,然后上传到网络上。简单点儿说,就是"微型博客"啦!微博的发明很有创意,狗狗们也很可爱,但我想了足足十分钟也没想出来,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将它们神奇地结合在一起的是美国Twitter公司(就是微博的发明者),他们最近推出了狗狗也可以使用的微博机。你可以觉得它可爱,  相似文献   

16.
以前我过生日,经常会收到家人送的文具、玩具甚至自行车。但是,我13岁的生日礼物却十分特殊,也是我想不到的。这个生日礼物是什么呢?那就是电视台的一位导演要给我拍专题片,因为我在写作上有了一些成绩,发表了40多篇文章,并将出版社给我的300元稿费捐给了希望工程。听到电视台要给我拍专题片的消息后,我十分惊讶也十分高兴。不过,什么是专题片呢?难不难呢?有意思吗?像电视连续剧里演的一样吗?也许会十分有趣吧——拍摄前,我不断地快乐地想象着。生日这天,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如约来到我家。他们扛着摄像机,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透明的生命     
我是一个盲校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几年来,在与盲童的心灵交往中,他们的言行常使我深受启迪,洞悟许多道理。   在一次班会上,我建议学生提出他们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有个学生站起来,脸上写满严肃:“孙老师,我们人的生命有颜色吗?如果有,那么是什么颜色?”他的表情告诉我,这个问题已让他思虑很久。虽然这意外的提问让我有些发懵,但潜意识提醒我:这是一个好话题。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呢?片刻的迟疑之后,我还是镇定了下来,不如先听听学生们的想法,也给自己留点从容思考的时间。于是,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提…  相似文献   

18.
打开电视,一条新闻使我心绪难平。一位省一级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因考试成绩有些下降,怕父母责骂跳水库自杀了。这样的学生自杀现象在我们这个地区,在全省、全国又何尝少见呢?这些花样年华的青春生命竞选择了死亡,难道他们真的无路可退了吗?难道只有选择死亡,才能解脱吗?我迷茫,我困惑,是谁把他们逼上了绝路呢?  相似文献   

19.
今天,教《可爱的草塘》。学了“我初见草塘”一段后,我鼓励学生:“那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谁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大家一起带进大草塘里,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呢?”第一个学生读得很出色,我点点头:“嗯,确实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是第二个学生读得很不理想,怎么办呢?开门见山地向他指出不足之处吧,他刚才可是踊跃举手的,我可不能伤了他的自信心。我灵机一动,笑着对他说:“我们刚想要好好地欣赏一下草塘美景,可你不小心把大家带出来了。过一会儿重新送大家进去,好吗?”他会意了,略显害羞地笑了笑,重新坐回座位,认…  相似文献   

20.
<正>晚上,我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吵醒。我循着声音来到书房。书房没人,怎么会有声音呢?我想一探究竟,便蹑手蹑脚地走到书房。哟,原来是三个小人儿正站在我的书桌上吵架呢!我仔细一瞧,那不是我作文本里的“的”“地”“得”三个汉字兄弟吗?我写的字,我可太熟悉了。他们在我的作文本上跳来跳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