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精神和探究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目标.对此,笔者谈些教学感受.  相似文献   

2.
廖友才 《小学生》2010,(7):29-30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探索、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适当的环境下,能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是学生真正成为积极地、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探索者,以达到高效地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人们在当今知识总量以成倍速度递增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都可以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识,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开发。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4.
李冰 《新疆教育》2012,(5):50-50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建构主义者看来,知识是人们永无休止的探索,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教师不能把知识教给学生,只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策略,从而获得有效的自主能力。英语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45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课堂教学重点由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强调灌输式...  相似文献   

6.
赵瑞巧 《学周刊C版》2014,(3):108-108
新课程提倡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性活动,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究作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与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7.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翟祥举 《考试周刊》2010,(19):41-4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的、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学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建构主义者看来,知识是人们永无休止的探索,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教师不能仅仅把知识教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策略,从而获得有效的自主能力。英语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无疑为语文学习吹响了号角——大力提倡同学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机会和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和过程。它侧重培养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龚雪生 《广西教育》2008,(28):33-34
自主探究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它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不仅是观念的更新,更是能力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历史,搜集、分析和判断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历史课堂教学“养成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学习变接受式为探究式。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呢?探究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探讨了探究创新意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尝试。  相似文献   

16.
正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乐学、好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车林明 《山东教育》2005,(32):38-38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过去教学以讲述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讲状态,没有学习过程的参与,天长日久则渐失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无自主探究可言。在生物教学中,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而易见,新时期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而其中的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科学态度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生活中选取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它所强调的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在发现问题,分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科研能力和学生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