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起劳动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马克思开始,到毛泽东主席都对此问题有诸多论述,可以说早有定论。马克思考察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得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对劳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资本论》第一卷第53页作了十分明确的论述,他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学校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学校的教育劳动,属于生产劳动,学校这个教育部门属于生产部门。从教育生产的结果看,生产培训出熟练的劳动力。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们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182页)教育从发展了人的  相似文献   

3.
探索劳动力再生产发展中的教育因素,对于认识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教育在现代化生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劳动力再生产与教育的关系作一些探讨。教育属于劳动力消费的组成部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而劳动能力是主要的和基本的。人的劳动能力,一般来说,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劳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归根到底是由劳动和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劳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任务等基本问题密切联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内容,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稳定重心所在。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并不会因为现代科技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显而让位于“休闲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无论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劳动世界角度看,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如何才能将劳动技术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如何才能使其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健康地发展 ?笔者认为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劳动技术教育在全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普通中学开展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思想、劳动技术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水平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也是教育走向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道路的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一个人只有在他具备了德、智、体、美诸种素养的同…  相似文献   

6.
进步教育家古梅在我国教育经济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育经济学"一词的人,并在其相关的著作中对教育与经济、生产的关系,教育者要有经济的观点,教育成本与效率,发展教育事业要考虑人民的经济能力等教育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介绍古梅的教育经济思想,以期对我国教育经济学史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即对教育的本质,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当前,由于国际上生产力高度科学化,生产过程信息化,经济活动国际化,生产投资智力化,从而导致了教育地位、功能和作用发生了重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足,地位低下。观念上没有深刻认识到劳动与技术课的教育价值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轻视劳动,忽视劳动,劳技课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一些人存在片面认识,以单纯的体力劳动来代替劳动与技术课,把劳动与技术课当成纸工课、搞卫生课。“有劳无教”。有的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理解为生产技术的传授.忽视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劳动资料和劳动一样均是物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资料是劳动劳动器官的延伸,具有相似的功能和作用,都能创造价值。劳动对象在劳动过程中是被改造的对象其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是否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关键在于传统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是否要发展,如何看待生产力在传统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教育经济学理论认为,教育通过生产劳动能力而成为社会再生产运动的一个环节。教育生产劳动能力是一个教育投入到教育产出的过程,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产出是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衡量“最小-最大”的最高标准是教育的社会效益,教育经济学的这些理论对于全面地,科学地评价高等教育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是人为规定的 ,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研究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准确把握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对于正确制定教育政策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从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入手 ,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取决于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程度马克思在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研究中 ,把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人及其知识 ,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 )称之为主体生产力 ,把物的因素 (劳动资料 )称之为客体生产力。主体生产力是社会个人在…  相似文献   

12.
劳动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王凤珍任松山李立忠我国新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是我们深刻认识素质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根本出发点。人的脑和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而且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使人类获得了生存与发展,把资源变成了财富,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因此,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论现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通常被列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前提有待澄清。首先需明确劳动是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动力,而教育能够生产劳动能力进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只有从这一逻辑链条出发,劳动教育的统筹地位、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得以成立。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学校劳动教育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劳动教育的目的过度重视工具取向而忽视其本体论价值;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体力劳动为主,忽视了体脑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环境以基础场所为主,脱离了大工业生产的劳动背景。因此,学校劳动教育应发挥其独特功能:一是从学理层面看,树立一种大劳动教育观;二是从政策角度看,始终注重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培养;三是从现实需求看,综合考量体力劳动的现实占位与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 人的劳动能力是全部人的活动能力的核心部分,人的完善和发展无疑要以劳动能力的完善和发展为核心内容。这就决定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的教育,必须把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当作核心内容。劳动能力的概念,一方面在内涵中要包括体力和脑力之外的第三种劳动能力,即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要把外延扩大到非物质资料生产领域中去。劳动力的第一部分,即人的体力,是一种生理上的能力了,表现在劳动者在某一劳动过程中所花费的力气。良好的体育会使受教育者的身体各部分得到有效的定向培养,机体各部分能力得到合理发展,成为体格强健的劳动者。劳动能力的第二部分,即人的脑力,这是人们在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劳动能力是人们用于劳动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科技能力和操作能力等,其中,科技能力是开创人类、发展人类的最基本的能力。科技能力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的主要基本智力,是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智力。它是起决定作用的能力,是首要的能力,因此说科技能力是人类第一劳动能力。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的第一能力,即科技能力。那么,教育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是开发与培养科技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做到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开创思维。学习知识,可通过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自学知识获得;掌…  相似文献   

17.
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劳动技术教育从思想根源上源于对人的全面发展理想追求,它通过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劳动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杜修善,王旭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教育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了许多研究和探索。继续深人地研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在当前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与生产...  相似文献   

19.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教育史上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的教育方针,对于指导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50年代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中,包含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当时一些人们理解为通过劳动教育和体力劳动来改变受教育者的立场、观念,达到改造人和教育人的目的。通过生产劳动使受教育者了解劳动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同劳动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受教育者懂得不能以剥削他人劳动的方式换取个人享乐和利益等,这是必要的。但这仅是参加生产  相似文献   

20.
学生发展:个体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弼成 《教育研究》2005,26(5):15-20
已有的教育经济学大多从宏观研究教育与经济的交叉、边缘问题。个体教育经济学需要从个体出发研究学生发展。教与学的劳动价值是教育活动中教育价值的主体部分;个体发展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弥补能力的不足,使学生得以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和一生中不同时期全面、优化发展,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有效”和“质量”概念考察教育现象,教育的经济原理是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简约性规律。从教育投入力度看,教育质量的实质是学生投入和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